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love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品德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由于传统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这种教学实质上是道德的说教,是知识的灌输,因而常常处于晓之以理的简单认知状态,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实效。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进品德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
  
  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
  如在教学“关爱自然,从我做起”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认识,我组织学生排演了情景剧《野味餐馆》:小林一家周末外出郊游,中午时分,爸爸提议去一家当地有名的野味餐馆吃野味,小林和妈妈积极响应。在餐馆中,小林因发现菜谱上有多种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而提出疑问,老板回答,“我们都卖了好多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小林一家的行为反映出哪些社会问题?我们该不该吃野生动物,为什么?如果有人请你吃野味,你怎么办?如果你发现有人在捕杀或贩卖国家保护动物又该怎么做?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化
  
  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受到了无情的挤压。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我拿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照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注意问题。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更融洽,学生说我思,谈我想,诉我忧,议我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亲密朋友,课堂中弥漫的是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
  
  三、布置社会实践活动,课后探究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课前,我们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建构,但并不否定教师在其间的教育引领作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向前、向上的生活氛围;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主体参与的活动方式;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即“要通过课堂生活,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作者联通:261308山东省昌邑市围子镇仓街初中)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传统教法中,教师总喜欢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如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总是不放心,不放手,怕这怕那。当然在组织学生探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记得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我问学生:“你们谁知道甜橙皮有何功能?”学生们感到新奇,但无言以答。我要求学生回家剖开一个甜橙和另一个没剖开的甜橙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几天以后,剖开的甜橙干瘪了,变小了,又过
期刊
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几个从师院毕业,刚走上语文讲台的老师很诚心地问我:“黄老,请教今天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当?”其实才疏学浅的我,根本是回答不清这个问题的。但是自己毕竟在中小学的语文讲台上站了近40年,于是就谈了下面的一些体会,姑且叫做我的语文教学观吧!  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回顾自己的教学时,深有体会地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的话不仅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青年教师的
期刊
近几年来,学生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等不是太令人满意,特别是不少“小皇帝”像掌上明珠,在家受宠,为所欲为,渐渐养成“不拘小节”的习惯。有的出口骂人,语言很不文明;有的见到师长,不理不睬,缺乏应有的礼貌;有的一上公共汽车就抢占座位,礼让美德越来越淡薄,等等。为此,我校狠抓了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学生高尚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学风以及校园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好转
期刊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注重名生效应,优生优培工作已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内容。大部分老师特别是中学段的老师,两眼只盯在这些学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上,采取多种方法、措施激励学生冒尖,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学优生在心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受光环效应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由于学优生的学习成
期刊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最高需要。  我班有位喻同学,入班成绩排在后10名。刚进班时纪律观念淡薄,对人出口成脏,课前课间,他像一个自由分子一样无处不在。没几天,便给我和其他任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又陆续在校领导们那里挂上了号。  俗话说:“一个老鼠坏一锅汤。”或许因为
期刊
你是否有时会觉得教学是件苦差使,尤其是你煞费苦心地安排一节课,而课上学生却无动于衷;你用心良苦为了学生好,而他们根本不买你的帐;你像牧师般虔诚地布道,听者却各行其事……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爱教育吗?你爱教学吗?你爱学生吗?你能从教学中体会到传说中的那种快乐吗?  这就是我从教第一年的真实心境。有时面对困难,真的想选择逃避。可是当我忍过第一年炼狱般阴霾的日子,我惊奇地发现:一切都柳暗花明了
期刊
许多老师都认为数学课上起来乏味,没有语文、自然等课上起来生动有趣,气氛活跃。其实并不然。在教学转轨的今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抓住不同年级的特点,尽量满足学生胃口,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上课时容易精力分散,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入课堂,我在上数学课时
期刊
对“如何转化后进生”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心”。    一、爱心    对待后进生要有慈母般的心,严父般的爱。爱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老师的爱,同时也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错误。有了爱的付出,就会有爱的回报。高尔基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学的真实,记得牢固,用的灵活。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积极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在学习中对学科的兴趣,与对教师的喜、怒、畏惧和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亲切的笑容,和蔼相处的表情、关心呵护的眼神,都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
期刊
新“课标”中强调:“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这些能力是多方面的,在试卷讲评中能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呢?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每次检测后,我们都要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能及时弥补不足。但多数老师在讲评时方法比较陈旧,如:让学生自己先改正后讲解,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订正或者逐题讲解。我认为这几种方法都存在弊端。第一种方法让学生对错题自己订正只适用于学习好的学生,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