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新课导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实行的新课程教学和以往相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结合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入。
  一、由题而入
  由题导入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单刀直入,围绕课题提出一些能揭示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难点的问题,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所在,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比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退秦师?秦国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他如何能使虎狼之秦退去?在两军交战使者安全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他又如何全身而退?“退”在古代汉语中又是什么样的词类用法?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更快进入到课文之中。
  二、旧知导入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又是如何感慨秦王朝的灭亡的呢?(学生回答: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设置悬念
  巧妙地设疑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而解疑之后又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体味到成功的欢乐,并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兴趣。设疑解答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紧密结合课文,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导入新课。
  四、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边城》时,可以提到这个故事:沈从文一个当年行伍中的同伴。在一座小城里,看上了一个绒线铺里的女孩子,于是借买系草鞋的带子,到绒线铺里去了三次。十七年前后,沈从文故地重游,绒线铺子依旧,那女孩一如当年坐在绒线铺里,到后来才知道她是原先那个女孩子的女儿。而她的父亲就是自己当年的那位同伴,其时,妻子已死,他自己也未老先衰。沈从文写《边城》,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印象而来。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中的翠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而湘西,又是怎样神奇的一个地方呢?由此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五、诗歌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青少年一般喜欢诗词、格言、警句等,有的学生还专门备有笔记本,广泛收集。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不无启迪意义,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
  在新课导入设计上,除上述示例外,还有谜语导入、对联导入、新闻导入、影视导入等。综上所述,导入形式是多样的,不拘一格的,其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在瞄准教材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语——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
其他文献
诗歌的题目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对于中学生解读诗歌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要学生主动去发现,努力去寻找这些信息,总是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美”,例如了解到作者的心境、写作的目的、主观的情感和独特的手法,因此仔细地解题是学生赏析诗歌的一个首要步骤,也是关键的一步。  一、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了解作者的情感。诗歌的很多题目里面直接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如“喜”“怨”等,作者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本诗的情感,使得读者在解析
期刊
教育要求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现在,学校和老师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性,不再单纯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但有些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品格上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有的只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管理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稍好一些的能够通过政治课上的理论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如果上述两者做的较为深入的话,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运用好语文教学中的思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跟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研究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所以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任何一门学科都很重要,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学生不参与学习,调动积极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怎样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什么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总结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现有如下教学方法 。  一、应重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俗话说:“亲其师,
期刊
“如何让我爱上你,在你最美丽的时候”借用席慕容的两句诗歌来形容每个语文人对语文的热爱,是不足为过的。随着经济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人们学习的功力色彩越来越浓。走进校园,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外界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是看其升学率的高低,于是数理化多年来备受各界的宠爱。在高中阶段,理科综合则是学生的挚爱,而对于学习了十多年的语文则持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这让许多的语文教师倍感伤怀。  古人有云“观山则情满于山
期刊
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明显滞后,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久远,枯燥无味,艰深难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运用多种形式,并交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此,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主体,激发写作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
期刊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小诗。李白以闲适如僧的笔触,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空灵悠远的“看山图”(也是一幅“看云图”“望鸟图”)。诗境超拔脱俗,心驰红尘物外。宛如一扇玲珑剔透的屏风,令人赏玩不已。  此诗一反诗人黄河入海,白波九折的气势,既无浓采重墨的点染,也无大笔抒情的豪迈,却闲闲道出了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来。境中山形云影、鸟群人物,明澈如镜;镜中有鸟翅拍
期刊
“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因种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仍然有通过努力转化成优秀生的希望。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
期刊
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教学生会自育的教育,是教育;教学生会自学的教学乃真教学。本世纪初,全国推行新课改,新课改中的教育思想以及新课标中语文教学要求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等目标,在培养学生自学、自育、自主、合作能力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究,现将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做法和体会给大家做一汇报。  一、观念更新,师生合作  在这里的观念更新,
期刊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然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如果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到会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两年多以来,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获得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恰当的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