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促小学语文课堂高效生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统编版语文的教学,应当调研已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分析未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确需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关键点;引导探知,以此作为教学的生长点;辨析误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延伸点。通过以上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的层层推进,最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高效生成。
  【关键词】“学”与“教” 已知 未知 需知 误知
  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设计,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挑战和机遇。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以学定教,开展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调研已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基本点
  深度学习,高效课堂,理应避免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把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去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把握学情,合理预设,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分析学生已知的内容。
  (一)知识结构
  在信息井喷的当今,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权威授予者,而是知识的分享交流者,甚至有时候还要和学生“互通有无”。课前,教师应当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新课文涉及的历史、科学等知识的储备情况,调整新授内容的难易度。
  例如《开国大典》一课,经过之前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间、国歌、国旗等知识。有个别学生观看过与建国有关的纪录片、回忆录等。
  (二)能力水平
  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具有很强的策略属性,一个单元的策略学习在3到4篇课文中,逐渐深入,直到学生能运用这种策略探究自读课文。
  在之前所学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掌握了“以点带面”的写法,具有了一定的从“以点带面”的角度去分析场面描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经验
  情感经验储备,是学生和文本对话、动情共鸣的基础之一,而情感投诸的事物虽然不同,但情感本身是融合互通的。
  例如,学生虽然没有真实参加开国大典,但是大部分都参加过类似的庆典活动,这种兴奋激动的情感经验,将为学生理解开国大典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析未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的“未知”相较于“已知”而言,更适合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未知”都需要面面俱到。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优化筛选,去芜存菁,促进学生跳一跳够到“最近发展区”,特别是在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两个方面,重点挖掘学生的“未知”。
  (一)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一个单元课文学习的灯塔,指引教师和学生向此航行。若不顾及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设计,可能会走向教学的误区。
  例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要紧紧抓住“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展开设计。例如《草原》一课,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作者的深厚感情。《丁香结》一课,启发学生由花的“结”想到心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
  (二)人文要素
  人文要素是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题材旨趣,往往具有很强的单元内部横向练习,从多种角度诠释一个主题,以此促进学生的知识增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第八单元的人文要素是“走进鲁迅”,从多角度展示鲁迅的精神风骨、艺术特色。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上多下功夫,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明确需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关键点
  学生掌握“需知”,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需知”是教学重点内容,明确重点、突破重点是教师教学实施的重中之重。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笔者在调研“未知”、交流“已知”的基础上,从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双线出发,在上课之初,出示了以下六个问题:
  1.故宫占地多少平方米?有多少座宫殿?多少座房屋?
  2.故宫建筑群,整体上具有什么特点?
  3.太和殿里面,哪些物品用“龙”的图案来装饰?
  4.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5.皇帝在哪座宫殿里结婚?
  6.游故宫的时候怎么向家人讲解你(或他们)最喜欢的那个景点呢?
  笔者启发学生:“先不看书,就观察题目。猜测一下,哪些题目我们应当略读?”学生猜到:第1、2、3、5题应当选择“略读”的方法,带着问题去略读课文。然后笔者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这四道题,以此实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接着和学生交流答案,相机指导“略读”的读书方法,并引导学生感受“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庄严和精美绝伦。
  最后重点精读课文,交流第4、6题,不仅实践本单元的读书策略,而且在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故宫的喜爱之情,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四、引导探知:以此作为教学的生长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需要学生积极“探知”,主动求索,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七律·长征》一课,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师:毛主席最开始写的是“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后来改成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把“浪拍”改成“水拍”,把“悬崖”改为“云崖”呢?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生:我觉得水拍、浪拍是差不多的。
  师:再读一读三四两句。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前面的句子里也写到“浪”了。
  生:重复写到“浪”不好。
  师:是的,其实在古诗里,一般情况下,應该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字,避免“犯重”的错误。那么“悬崖”为什么改为“云崖”呢?也从诗歌创作特点特别是从律诗的特点中想一想。   生: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下联是“铁索寒”,那么对应“铁”这个字,也应该是一个名词。而“悬”是形容词,“云”则是名词,更好。
  师:说得很好。那“云崖”是一种什么样的悬崖?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生:云崖给人感觉悬崖高耸入云了,更能写出悬崖的高,更能体现红军遇到的困难之大,也更能体现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本片段的教学,设置了悬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积极自主探究,联系旧知和已知,最终在师生合作下,有效地解决了疑难。通过教师提问的支架搭建,建立了一个生长点,不仅引导学生接触了“犯重”“对仗”等古诗知识点,而且引导他们联系红军处境思考,激发了他们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五、辨析误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延伸点
  教学过程是变化的艺术,从预设到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时候学生因为理解偏差,甚至会反馈出一些极度偏离预设的“错误”生成。
  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課堂不应该仅成为知识的“填充工厂”,而应当成为师生之间思维碰撞、最终探究真知的“孵化温床”。
  须知“错误”是未被挖掘的宝藏,需要教师充满智慧地去利用。盖耶就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在教授《故宫博物院》一课时,其中一个环节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在展示学生的成果时,一幅路线图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是该学生与众不同地从故宫博物院的北门神武门进入,游览结束后,从南门午门而出。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师:你这么画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大家都从南门进,肯定人特别多,我爷爷腿脚不好,我带他从北门进,人少,这样安全点。
  师:老师要表扬你,能为家人考虑。既然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当然要考虑周到。但是,我们作为游客,要不要遵守故宫博物院的游览规章制度呢?
  生:要的。
  师: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能不能在课文中找一找,游览故宫,能不能从北门进去?
  (2分钟后)
  生:不能从北门进去。因为材料三说了“午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
  师:所以,你打算怎么办呢?
  生:之前没注意材料三里的规定。应该从南门走,但是可以去早一点。不过书上没写几点钟开始参观,还是要查一下资料。
  师: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相信你能为爷爷规划出合理的路线图。
  在一开始,这个学生“与众不同”是因为他没有看材料三里的故宫参观规章制度,导致“错得离谱”。笔者及时地分析了原因,因势利导,通过和他对话,不仅让他明白了错误的原因,还及时地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对话的过程中也让其他学生明白了“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要为家人多考虑;明白了如果资料不完善,还应当查查别的资料,看似“费”了时间,但却成为这节课不可多得的亮点。
  实践统编版语文的教学,应当调研已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分析未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确需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关键点;引导探知,以此作为教学的生长点;辨析误知,以此作为教学的延伸点。通过以上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层层推进,最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高效生成。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是学校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综合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目标。拓展性课程是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深度思考后的延展与拓宽,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着眼于提升学生综合学力并关注未来学力增长,以形成学生高品质思维能力、高水平综合素养为导向的选择性、延伸性课程。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建设的突围之路:整合与重组,旨在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实施时间、内容与要求;沟
“翻译”原为两种语言系统间的转换。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翻译只是作为古文阅读理解的练习,但“翻译”曾是公认的一种作文练习。回顾历史,最先提出“作文用翻译”的是胡适先生,这个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积极响应。后来,“翻译”的作文练习在1932年的《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40年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1941年的《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中都有提及。在二十多年的课程编写史上,“翻
記得儿童文学博士徐丹曾说:“经典图画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状态下爱上阅读。”绘本图文共存,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绘本,爱上绘本,从而开启生命的桃花源。  打开李欧,李奥尼的绘本《小蓝与小黄》,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震撼:“这样的绘本我也会画。”每一页的大部分都是留白,几个撕贴的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1-0030-01  当畜牧业面临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及其价格增长时,在饲料中使用替代性原料,如干酒糟及其可溶性物(DDGS),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DDGS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量必须经过仔细计算,因为在DGGS产品加工过程中,原料中的有毒物质,如霉菌毒素并没有被破坏。因此,这些毒素仍然普遍存在,且与先前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养成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作文习惯至关重要。由于学生言语表达水平的不平衡性以及日常积累与运用之间相隔离,导致学生在写作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就以《赶海》中叹词教学的拓展写作为例,试图通过联结性学习,将学生的生活积淀同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学生的拓展协作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盘活学生的日常积累,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日
富兰在《极富空间》一书中提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身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因此,深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迁移,即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世界中得以运用。如何才能连接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实现深度学习,教学中“大概念”的建立是关键之所在。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把大概念比作“车辖”。有了车辖,车轮等零部件才能组装起来,否则只能散落一地、毫无
【摘 要】教师作为引路人,可以用搜集资料这个办法让学生“有话可说”。本文试从“资料搜集,唤醒生活经验”“信息处理,充实写作思路”“类比阅读,培养思辨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击破学生习作的“无根之水”,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和习作兴趣。  【关键词】资料搜集 生活经验 处理信息 观察思辨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难就难在学生无话可写;难在学生内心的一股畏难情绪。笔者选择避让“抄”“拼”“凑”的作文,教给学生搜集资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操作”有这样一句话:数学学习是重要的智力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动手操作是学生探索数与计算知识的有效方式,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低中年级计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并没有重视操作活动,或者把操作当成激发学生兴趣的一项活动,可有可无,操作已成为鸡肋。下面就以本校一位青年教师在计算教学磨课活动中两次执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谈谈操
赵国防 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等称号。兼任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程团队专家,山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专家,山东省农村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专家,无锡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著有《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一书。主编《有效上课》《走进名师课堂》等多本教师培训用书。  【摘要】本文“跳出教材
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叙述描写时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或写得简略,或有意不写,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必刻意去追求详尽周密,而应适当留些“空白”带些“写意”,去探究、领悟。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会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只有这样,教学才会不断有新的东西生成,课堂才会拥有生命力。  一、问题透视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