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才能使不同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强烈的兴趣?实践证明,充分激趣,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力,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使课堂教学变得美丽。
关键词: 美术课堂 趣味教学 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不是单纯追求技能和训练,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社会。其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是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宗旨。而兴趣则是学生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充分激趣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爱动好玩的心理,而且能发展思维和增强能力,使学习活动变得有效,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
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落实。
一、以生动的游戏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美术课堂的乐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使之与教学内容结合,借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维所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提倡美术游戏目的是通过活动的愉悦去体验审美的快乐,课堂教学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采用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去说一说、学一学、演一演、做一做等方式符合学生特点,学生也乐意投入到游戏中。
比如在线条练习中,可以建议学生和老师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小手拿起自己喜爱的笔,嘴巴发出“呜呜……”的火车声,笔从一方向向另一方向滑动,留下一条条直线轨道……学生在轻松游戏情景中进行造型艺术中的基本元素——线条练习。又如二年级《机器人》一课,我准备了几何图形,分别请孩子玩“拼图游戏”,可以添画出熟悉的图形,组合形象,其他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玩,看谁拼得有趣。
二、以有趣的主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美术课堂的乐趣。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选择有趣的教学主题展开,学生的创作和表现的欲望才能被激发,美好的遐想才能很好地展开。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的感性认知基础上,内容上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间的关爱与和谐。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有趣的拓印》就是要求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寻找各种好看的花纹并用铅笔或蜡笔将其拓印下来。第五课《我的太阳》可以让学生拿者画本在阳光下亲身感受太阳的温暖,然后用画笔记录下来。这一系列教学主题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感受大自然,提高审美以创作优秀作品,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
三、以丰富的科技疏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美术课堂的乐趣。
美术是一种艺术语言,也是一种视觉语言。现代教学中,单凭教师优美的语言,很多时候还是力不从心。科技推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等信息传媒使学生开阔视野,在美术教学中所产生的趣味性和参考性,能更好地吸引和激励学生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展示,播放录像、图片、卡通、动画、自制课件等,让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中走进课堂,欣赏多变的图形,感受美丽的色彩和肌理,充分挖掘美术课堂的乐趣。
正如在教《变了样》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变化,他们不知道从何说起,更别说变化。于是,我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来的图片,如低矮的小屋,泥泞的街道,荒山野岭穿着破旧衣服的人……展示后,学生都抢着说自己的感想。再如教《今日的菜单》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家常菜,接着播放大厨做大餐的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中途交流也很带劲,最后画完都还兴致很高,感觉意犹未尽。
四、以不同的视角指导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升美术课堂的乐趣。
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互独立的,每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智能组合,每人都有自己智力的弱项和强项。尤其是在绘画方面,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即使针对微不足道的一点,给予充分肯定,都会产生神奇的力量,甚至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美术课上,对一幅画、一件手工制作、一个创意发明可以让学生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然后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间互评,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差异的基础上,表扬优秀,肯定奇思妙想。对学生的这种内心传达,不拘泥于单纯的美术作业,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程度、情感体验等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做出相应、恰当的分析和个性评价,也就是让每位学生对美术课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趣味”,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有效互动,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艺术熏陶,美术才能实现育人价值,学生才能不断发现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美术课堂 趣味教学 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不是单纯追求技能和训练,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社会。其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是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宗旨。而兴趣则是学生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充分激趣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爱动好玩的心理,而且能发展思维和增强能力,使学习活动变得有效,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
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落实。
一、以生动的游戏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美术课堂的乐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使之与教学内容结合,借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维所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提倡美术游戏目的是通过活动的愉悦去体验审美的快乐,课堂教学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采用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去说一说、学一学、演一演、做一做等方式符合学生特点,学生也乐意投入到游戏中。
比如在线条练习中,可以建议学生和老师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小手拿起自己喜爱的笔,嘴巴发出“呜呜……”的火车声,笔从一方向向另一方向滑动,留下一条条直线轨道……学生在轻松游戏情景中进行造型艺术中的基本元素——线条练习。又如二年级《机器人》一课,我准备了几何图形,分别请孩子玩“拼图游戏”,可以添画出熟悉的图形,组合形象,其他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玩,看谁拼得有趣。
二、以有趣的主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美术课堂的乐趣。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选择有趣的教学主题展开,学生的创作和表现的欲望才能被激发,美好的遐想才能很好地展开。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的感性认知基础上,内容上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间的关爱与和谐。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有趣的拓印》就是要求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寻找各种好看的花纹并用铅笔或蜡笔将其拓印下来。第五课《我的太阳》可以让学生拿者画本在阳光下亲身感受太阳的温暖,然后用画笔记录下来。这一系列教学主题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感受大自然,提高审美以创作优秀作品,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
三、以丰富的科技疏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美术课堂的乐趣。
美术是一种艺术语言,也是一种视觉语言。现代教学中,单凭教师优美的语言,很多时候还是力不从心。科技推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等信息传媒使学生开阔视野,在美术教学中所产生的趣味性和参考性,能更好地吸引和激励学生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展示,播放录像、图片、卡通、动画、自制课件等,让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中走进课堂,欣赏多变的图形,感受美丽的色彩和肌理,充分挖掘美术课堂的乐趣。
正如在教《变了样》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变化,他们不知道从何说起,更别说变化。于是,我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来的图片,如低矮的小屋,泥泞的街道,荒山野岭穿着破旧衣服的人……展示后,学生都抢着说自己的感想。再如教《今日的菜单》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家常菜,接着播放大厨做大餐的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中途交流也很带劲,最后画完都还兴致很高,感觉意犹未尽。
四、以不同的视角指导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升美术课堂的乐趣。
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互独立的,每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智能组合,每人都有自己智力的弱项和强项。尤其是在绘画方面,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即使针对微不足道的一点,给予充分肯定,都会产生神奇的力量,甚至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美术课上,对一幅画、一件手工制作、一个创意发明可以让学生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然后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间互评,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差异的基础上,表扬优秀,肯定奇思妙想。对学生的这种内心传达,不拘泥于单纯的美术作业,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程度、情感体验等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做出相应、恰当的分析和个性评价,也就是让每位学生对美术课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趣味”,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有效互动,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艺术熏陶,美术才能实现育人价值,学生才能不断发现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