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急诊手术对多发性创伤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 75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 75 例患者分成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颅内出血、胸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创口再出血量(112.1±21.48、163.5±16.47、150.24±23.26、60.54±8.35)ml、并发症发生率(17.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采取骨科急诊手术,可有效防止再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骨科;急诊手术
多发性创伤市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比较高,大部分患者为青壮年,病情比较复杂,在临床上致残率与病死率均比较高[1]。因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一旦患有此病应该积极接受治疗。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科急诊手术在多发性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创伤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比研究,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4 月~2013 年 12 月,来本院急诊的 75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5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 例)和对照组(35 例)。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19~55 岁,平均年龄(38.1±0.36)岁;造成多发性创伤的原因:车祸 31 例,高处坠落伤 9 例;多发性肋骨骨折 13 例,上肢骨折 6 例,盆骨骨折伴休克 7 例,下肢骨折合并休克 15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4 例;年龄 20~53 岁,平均年龄 3(7.3±0.23)岁;造成多发性创伤的原因:车祸伤 24 例,高处坠落伤 11 例;多发性肋骨骨折 15 例,上肢骨折 5 例,盆骨骨折伴休克 6 例,下肢骨折合并休克 10 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受原原因、受伤部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进行局部皮肤清创处理,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止血药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积极治疗休克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骨科急诊手术。①对患者进行 X 线拍片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手术的目的是纠正休克,使骨折断端复位,减少继续出血,防止并发症。根据患者多发性创伤的位置确定具体手术治疗方案。②加强术前准备,完善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对照 X 线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确定手术切口。术中力求骨折断端对位对线理想,清除干净骨折断端面及切口周围积血,必要时放置引流管[2];手术结束后严密缝合,防止切口处渗血。③术后严格监控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早期感染征象,及时监测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有无神经压迫症状,一旦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防止再出血、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再次出血情况,对比患者坠积性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出血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用 SPSSl3.0 统计分析软件分别进行 t 检验或 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再出血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颅内出血、胸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创口再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失血性休克 1 例,坠积性肺炎 6 例,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 2。
多发性创伤通常是指严重性创伤,患病在相同因素作用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受到损伤。多发性创伤常见于颅脑外伤、胸部损伤、颈部及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上肢及下肢长骨干骨折、肩甲骨骨折、骨盆骨折伴有腹部损伤、休克、广泛撕脱伤等。多发性创伤病情严重,患者可有晕厥、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发生;骨折部位多,创伤严重,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呼吸功能减弱,下肢血液回流入心减慢,可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患者极大的经济负担。
多发性创伤往往伴发有短暂性休克与晕厥等一系列症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治疗。有的学者认为治疗此病应该运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因为患者的创伤部位未给予固定,则要求患者长期卧床进行治疗,进而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同时患者恢复时间比较长。同时,保守治疗还有其他缺陷:患者骨折部位固定不牢固,会损伤患者周围血管组织,不益于患者痊愈;患者得不到锻炼,其下肢静脉容易形成血栓,并不会减轻患者的疼痛。
临床上传统治疗多发性创伤患者通常采用保守方法治疗,主要是限制患者活动,加强抗感染、止血、补液及抗休克治疗。该方法可有效对抗陈旧性创伤和出血现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因骨折部位没有得到有效固定,极易引发活动性出血,再次发生胸腔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非常大;骨折断端面肌肉层积血没有及时清除,吸收热的时间持续长,患者发热、感染的机会大;而且该治疗方法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咳嗽反射减弱,痰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引发坠积性肺炎;长时间卧床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堵塞肺动脉入口,则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严重恶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新时期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本院在骨科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患者,及时清除局部淤血,恢复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减少感染的发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提前,减少了痰液在肺内存留时间,促进了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了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而且因手术过程中对创面进行彻底的处理,可防止术后再次出血,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发生的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住院时间短,也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用药卫生资源,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理念。
综上所述,将骨科急诊手术应用于多发性创伤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后期再出血人数,疗效确切。不过,对于年龄比较大,并且伴发有其它脏器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应该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继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 86 例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6-27.
[2]罗斌,朱爱萍,徐圣康,等.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3):216-218.
[3]苏杰鹏,袁婉华,陈泽群.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21-22.
[4]马云兵,马远,夏云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38-39.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骨科;急诊手术
多发性创伤市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比较高,大部分患者为青壮年,病情比较复杂,在临床上致残率与病死率均比较高[1]。因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一旦患有此病应该积极接受治疗。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科急诊手术在多发性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创伤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比研究,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4 月~2013 年 12 月,来本院急诊的 75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5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 例)和对照组(35 例)。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19~55 岁,平均年龄(38.1±0.36)岁;造成多发性创伤的原因:车祸 31 例,高处坠落伤 9 例;多发性肋骨骨折 13 例,上肢骨折 6 例,盆骨骨折伴休克 7 例,下肢骨折合并休克 15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4 例;年龄 20~53 岁,平均年龄 3(7.3±0.23)岁;造成多发性创伤的原因:车祸伤 24 例,高处坠落伤 11 例;多发性肋骨骨折 15 例,上肢骨折 5 例,盆骨骨折伴休克 6 例,下肢骨折合并休克 10 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受原原因、受伤部位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进行局部皮肤清创处理,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止血药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积极治疗休克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骨科急诊手术。①对患者进行 X 线拍片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手术的目的是纠正休克,使骨折断端复位,减少继续出血,防止并发症。根据患者多发性创伤的位置确定具体手术治疗方案。②加强术前准备,完善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对照 X 线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确定手术切口。术中力求骨折断端对位对线理想,清除干净骨折断端面及切口周围积血,必要时放置引流管[2];手术结束后严密缝合,防止切口处渗血。③术后严格监控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早期感染征象,及时监测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有无神经压迫症状,一旦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防止再出血、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再次出血情况,对比患者坠积性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出血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用 SPSSl3.0 统计分析软件分别进行 t 检验或 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再出血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颅内出血、胸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创口再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失血性休克 1 例,坠积性肺炎 6 例,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 2。
多发性创伤通常是指严重性创伤,患病在相同因素作用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受到损伤。多发性创伤常见于颅脑外伤、胸部损伤、颈部及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上肢及下肢长骨干骨折、肩甲骨骨折、骨盆骨折伴有腹部损伤、休克、广泛撕脱伤等。多发性创伤病情严重,患者可有晕厥、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发生;骨折部位多,创伤严重,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呼吸功能减弱,下肢血液回流入心减慢,可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患者极大的经济负担。
多发性创伤往往伴发有短暂性休克与晕厥等一系列症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治疗。有的学者认为治疗此病应该运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因为患者的创伤部位未给予固定,则要求患者长期卧床进行治疗,进而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同时患者恢复时间比较长。同时,保守治疗还有其他缺陷:患者骨折部位固定不牢固,会损伤患者周围血管组织,不益于患者痊愈;患者得不到锻炼,其下肢静脉容易形成血栓,并不会减轻患者的疼痛。
临床上传统治疗多发性创伤患者通常采用保守方法治疗,主要是限制患者活动,加强抗感染、止血、补液及抗休克治疗。该方法可有效对抗陈旧性创伤和出血现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因骨折部位没有得到有效固定,极易引发活动性出血,再次发生胸腔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非常大;骨折断端面肌肉层积血没有及时清除,吸收热的时间持续长,患者发热、感染的机会大;而且该治疗方法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咳嗽反射减弱,痰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引发坠积性肺炎;长时间卧床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堵塞肺动脉入口,则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严重恶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新时期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本院在骨科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患者,及时清除局部淤血,恢复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减少感染的发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提前,减少了痰液在肺内存留时间,促进了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了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而且因手术过程中对创面进行彻底的处理,可防止术后再次出血,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发生的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住院时间短,也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用药卫生资源,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理念。
综上所述,将骨科急诊手术应用于多发性创伤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后期再出血人数,疗效确切。不过,对于年龄比较大,并且伴发有其它脏器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应该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继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 86 例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6-27.
[2]罗斌,朱爱萍,徐圣康,等.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3):216-218.
[3]苏杰鹏,袁婉华,陈泽群.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21-22.
[4]马云兵,马远,夏云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