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北人美术馆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wu9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悠久的昆山,古称“鹿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曾诞生过著名爱国主义学者顾炎武,散文家归有光,画家龚贤;是被誉为“白花园中一株幽兰——昆曲”的发源地: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以保存完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享誉中外。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历史人文景观,让昆山成为了上海和苏州的“中心花园”。
  2002年,远居美国加州的美籍华裔著名画家侯北人先生,欣喜于昆山优雅的历史人文环境,以及昆山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决定将自己毕生创作的绘画精品和他珍藏多年的张大干、傅抱石等名家名作共300件,捐赠给山人民。昆山市政府立即斥资1500多万元,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并在2004年就建成了这座以侯北人先生命名的国家美术馆。
  侯北人美术馆坐落在昆山市市中心琅环公园内,占地2827平方米,建筑面积2086平方米。美术馆的建筑以上世纪20年代建成的红楼为基础,延伸并扩建了现代化的部分场馆设施,形成了一座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突出简约风格的现代美术馆。
  美术馆内设一楼、二楼两个展厅。一楼永久陈列侯北人先生绘画作品及所收藏的名家名作,二楼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楼与二楼之间的连接回廊。它既是一种空间的连接,同时也是将上楼的人行道与残疾人通道二合一的巧妙设计。整个美术馆内部的设计风格十分现代,同时还配置了恒温恒湿、智能化等各项先进设施。
  侯北人美术馆具备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交流、服务等多多元使用功能,成为昆山市的重点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美术馆不但为城市积聚艺术瑰宝,向民众提供美育知识资源,同时活跃了昆山与其它地区乃至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
  


  侯北人先生捐赠的自己以及张大干和傅抱石的大师级作品是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为保证美术馆学术定位和艺术品位,侯北人美术馆在做好藏品的管理与保养,依照馆藏作品的特点,收藏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出现的京津画派、海上画派、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等各艺术流派上,以史为鉴,力辨近现代绘画现象,挖掘上述开宗列派大师于近现代绘画艺术的承传价值。
  如今,侯北人美术馆不仅具有丰厚的收藏、优良的展览场地等硬件设施,侯北人美术馆的管理团队也具备非常好的专业素质。策划民族的、外来的、经典的、时尚的不同展览,是侯北人美术馆又一特色。美术馆以培养公众对艺术的兴趣为己任,并以此为平台,兼收并蓄举办各种艺术风格的绘画展览,为画家和观众提供一个进行交流、互动的艺术场所,充分体验“创造过程”和“欣赏过程”的乐趣。再以美术导览、解说、启发等形式多样方式,激发普通观众对美术欣赏的热情和思考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使大众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这座古典与现代并重的建筑不仅成为了这座城市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成为昆山人文艺术发展史上中的一颗明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颗明珠的光芒必将散发得更加灿烂!
其他文献
西江苗寨建筑以吊脚楼为主,一律盖有黛瓦,日渐斑驳的墙角裸露出黑而光圆的卵石。吊脚楼一般有三层,后半边靠岩着地,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者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因其二三楼和前檐用挑梁伸出屋基外坎,形成悬空吊脚,故称“吊脚楼”。    西江千家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从贵阳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到凯里市,再包车
期刊
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惊艳的民族审美。然而一场汶川大地震,数万生灵惨遭涂炭,巴蜀大地及其周边省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中央及地方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于是,抢救,修复,转移……一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战役的集结号吹响了。远在深圳《焦点》编辑工作室的我们,在痛惜、祈祷之余,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加入了抢救的行列,由此,《行走少
期刊
阿昌族的村寨,无论是山区还是坝区,居民的住宅,都建造为三合院或四合院的样式,其中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邻里户外都可相互照应。而传统全木式的仗楼建筑如今已越来越少了。虽然如此,但木头仍然是阿昌族人民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尽管过去的木框架如今已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仍然用木料装饰。  阿昌族处于汉族和傣族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直接被其所包围。交通状况不会太挤,从昆明客运站总站乘坐直达陇川的客
期刊
“底页”,是由母系或父系血亲集团组成的大家庭,大“底页”之下又有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称之为“底各”。因此,由若干个“底页”组成的村寨,是形成拉祜族社会的基本单位20世纪50所代初,勐海县偏僻山区的拉祜族,一家数代几十人生活在一起,形成“底页”这种独特的、典型的民居形制,7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拉祜族的“底页”逐渐解体,“底页”成员共居的大房也随之逐渐消失。个体家庭居住的草顶竹楼已
期刊
每当人们来到漓江边,看着山光水色的江面上那流动着的竹筏,还有那渔夫忙碌的身影,耳边似乎就会飘来刘三姐那动人的歌声:唱山歌来哎,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  人们熟知的刘三姐是壮族人,这位壮族的民间音乐家,在歌声中将壮族的风情融入到美妙的旋律中。隔着江水,远望壮寨,则看到壮族房屋在层层如螺如髻的梯田间,顺着陡峭的坡地从山间延伸至山顶。    壮族人把建房当作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对建房
期刊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每当人们读到此诗句,也许不禁要浮想联翩:那羌笛的音律到底是怎样的呢?  羌族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创造性、坚忍不拔的伟大民族。由于古时居住在峡谷的羌民部落从属于几个不同的姓氏,为了生存,他们紧挨在一起,坚强地在岷江河谷的大山大岭上活了下来。上千年的历史变迁,羌族人从一个剽悍的民族发展成为现在,一个移居于岷江大峡谷高山之巅的,与牛、羊为伍,“依山而
期刊
好花红来好花红,  好花开在百花丛中,  好花开在太阳下,  太阳越照,花越红……    《好花红》悠扬婉转的曲调,传唱出了布依族的诗意情怀。在太阳的照耀下,那山、那水、那景,如歌篇般展开,布依族石寨尽显其独特韵味——    依山傍水的后板房    布依族建筑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背靠青山,且要面朝碧峰,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式。    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使得当地布依族可以因地制
期刊
你知道在大阿里西部的金沙江、雅砻江高峡河谷走廊地带,有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文化带吗?这里周边的许多民族沿河谷南北往来迁徙,繁衍融汇,日久年深,形成了中国惟一、独特的南北走向、狭长的西部走廊。  走廊中,除了拥有瑰丽的风光之外,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民居则各有鲜明的特色,神秘的藏教文化也是焦点之一。藏族先民远古居住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族人大都信奉大乘佛教,这里每
期刊
信仰与归属    南斯拉夫游击战与二战中其他欧洲国家的游击运动的主要不同是,它是——场国际战、反侵略战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大融合。共产党人成功地把不同党派拉到一起,化解分歧,带领他们朝同一个方向努力,也就是共产党人自己所说的打倒“侵略者、走狗、卖国奴”。他们不考虑种族、出身或宗教,一视同仁。承诺战后选举自由,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由人民自己决定。在战争中,随着游击运动的壮大,许多新观点在两种主张的基础上发
期刊
水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原生态民族,大多聚族而居,在贵州就有32万之多,他们百分之九十都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的榔木寨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水族聚集地。  我们一行数人从都匀城区出发,沿着都三公路南行25公里就到了被层层栏杆式吊脚楼包围着的水族山寨。位于都匀市东部奉合水族乡榔木水寨,远远看去,一层层吊脚楼,杆栏式建筑排列整齐,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寨中古木参天,吊脚楼掩映在绿色之中,炊烟袅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