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洋教堂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6世纪末,明朝的万历年间,利玛窦为实现他在中国传教的夙愿,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在此之前他花费数年学习汉语并且研读儒家思想,到中国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参见中国的皇帝。一位江南赴京的大臣也看中了利氏价值,于是带其来京欲“献宝请功”。但这位大臣错打了算盘,当时的京城正展开一场权力党派的纷争,别说接待引荐这样一个外国人,避之都恐不及。利氏在京城一待就是半年,送光了带来的礼,花光了身上的钱,除了打道回府别无选择。
   然而,一年后他又来到京城,并且想出了一套中国式的办事方法。他并没有急着要见皇帝,而是托人把一套精美的自鸣钟和西洋琴献进了宫中,皇上爱不释手,玩赏整日。上弦的钟自有停的一天,就在利氏嚷着要走的时候,圣上下诏带其入宫。从此利氏有了出入皇宫的“特权”。又因有了皇家的背景,士大夫争相会之。利氏确也不辱使命,以其渊博的知识赢得了众人的敬仰,当时的士大夫形容其颇通儒术,可以交之。
  
  -2-
   有了皇帝的信任,利氏布道的理想终于得以实现。1605年明朝皇帝赐给利玛窦神父土地和银两在宣武门内建起一座小教堂(今宣武南堂的雏形),真正具有规模的南堂是德那稣会神父汤若望于1650年建造的。
   南堂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盛行于文艺复兴后期的罗马等地,当时的教会虽已丧失了很多权力。但由于土地等原因教会仍积累了相当多为财富。于是他们把教堂建得更加富丽堂皇,将古希腊、古罗马甚至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建筑成就都融合了进去,再加上大量贵重石料堆砌、雕琢,使建筑华丽得几近狂奢。从造型上看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影响相当明显,那种向高向上的冲动减缓了很多,更多的是平静安详,那些雕琢细致的植物,恬美和平的姿态是从前宗教建筑所没有的。
   欧洲的教堂一般都面对广场,许多盛大的仪式在那里举行,在更早一些时期那里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场所。而中国的教堂就难以接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的教堂与世隔绝呢?
  -3-
   教堂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西方的象征,因此每当殖民地矛盾激化的时候,教堂也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南堂在乾隆和光绪年间两度被烧就证明这点。因而建起高大的院墙,里面安排上齐备的生活设施,这样布道才稍有安全感。1995年修葺一新的北京西什库府天主教堂(既北堂)与南堂则风格迥异。这是一座典型的展示西方宗教理念的建筑。如果观赏者体会到一种向上升华的感觉可能就对上了原创者意图。哥特式有别于其他风格建筑最典型的地方就是那窗门上尖拱的造型既不是古罗马建筑的圆弧,也不是其他一些建筑尖角,它是哥特式建筑所独有的那种向上而又不是锋利的那种尖,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大概是荣耀与向往。
   教堂的内饰,特别是用彩色玻璃镶成的门窗也是一大特色。当夕阳透过这些红黄色为基调,红、蓝相杂色块时,一种迷蒙幻觉就产生了。神秘、安详,当然还有崇高。这不正是宗教。
   初建北堂得到了朝廷的特许,后来清政府恐其异端而予没收,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后,清政府才不得已归还。
  
  -4-
   北堂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若算上塔尖约有十层楼高,相当壮观。因建在中国,难免有土洋结合的色彩。教堂正面上方是镶刻着那稣善牧的圣像,而两侧却各建一中式石碑,上面分别刻有教堂的建造谕旨和满汉天主教圣经。从建筑结构和配置上来讲,北堂是很完整的天主教建筑群。它内设正祭台、配祭台、唱经楼。除大堂外还有苦难堂、主教府,印刷厂、图书馆、医院、孤儿院甚至女子中学,规模顶得上一座大学。
   坐落于王府井大街的东堂是一座罗马式天主教堂又名圣约瑟堂。它仅比北堂晚五年建成,大概是为了创造独特的风格,它选用了最传统的罗马式宗教建筑,它的穹顶和拱形柱廊是建筑标志。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上升而是威严,这种比哥特式风格形成的更早的建筑风格也许跟当时教会的权力有关。
   一座座教堂凝固了不同时代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其实也就是对世界的理解。而利玛窦千辛万苦跑到中国也就是为了传播他的一些理解罢了。
  ——《古都风清·墙根网》
其他文献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07次,并且在所有二十篇中都有出现,在开篇第一章和最后一篇最后一章中都提到了。“君子”,是《论语》中唯一贯穿始终的概念,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实际上,孔子当年办学,所创办的学校就是培养“君子”的学校,孔子就是“君子之师”,孔子之学就是“君子之学”。而在近百年的儒学研究中,学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礼学”和“仁学”。本文不避浅陋,提出孔子“君子学”的概念,抛砖引玉,以就教于
期刊
总结与感慨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   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   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   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      三国玩的是心计,   水浒玩的义气,   红楼玩的感情,   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国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   水浒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   红楼在情,亲情,爱情,宦情,民情。   西游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期刊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郎,推着一个粪球,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沙砾和土块,然而,它推的速度并不慢。  在路正前方的不远处,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长在路面上,根部粗大,顶端尖锐,格外显眼。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壳郎偏偏奔这个方向来了,它推的那个粪球,一下子扎在了这根“巨刺”上。  然而,屎壳郎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困境。它正着推了一会儿,不见
期刊
“好人”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那么像一个好词了,“好”字背后所隐含的道德衡量标准并不必然指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有时甚至南辕北辙。而在现代政治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民众对个人的权利意识、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才最终可能带来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这正是公民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学者周濂从中国的经典好人雷锋、雷老虎到古希腊人对“德性”的追求,最终把“中国式好人”从公民话语中彻底剥离了出来。那么到底为
期刊
导读:“为了梦想、为了责任、为了家人、为了爱……”曾经以为这些就是答案,也没心没肺的戏说过“活着,因为还没有敢于死去的勇气。”  在安静的角落,沉思:“人,活着为了什么?”   “为了梦想、为了责任、为了家人、为了爱……”曾经以为这些就是答案,也没心没肺的戏说过“活着,因为还没有敢于死去的勇气。”   当我直接面对那些与病魔作战的患者、翻看着面目全非的患病者相片,我的身心都在震撼。直接面对死亡
期刊
读沟口雄三:《方法としての中国》  近代以及前近代   沟口站在20世纪90年代的立场,对日本的中国学进行了总结。在第一编第一章《考察<近代中国>的视点》中,沟口提出,日本的中国研究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立场:   一是以津田左右吉为代表的“近代主义中国观”,对中国是批判的、蔑视的。沟口认为,“近代日本自认为比亚非各国先进、优越的意识,来源于没有根据各民族固有的、内在的价值标准把握其文化,也来源于将
期刊
90年前,1926年的春天,三位天朝的年轻女孩,面对着镜头,完成了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时尚节目”的录制。   没想到这段珍贵的视频,竟然被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集团旗下的Movietone保存下来了。同时福克斯集团也是这集节目的制作方。节目“奢侈地”用了电影胶片拍摄,你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BBC在1929年才出现。  -1-   主持人是操着一口流利英文的施小姐,两位“大来宾”分别是说着
期刊
在云南的东南部有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铁路,从昆明一直开到了越南的海防。而河口境内的“人”字铁路正是此条滇越国际铁路的精华所在,在两座绝壁之间以“人”形横空飞架,不用一根支撑墩,令人叹为观止,这实则为法国工程师的智慧与中国工人心血的结晶。两年前笔者曾到过黑龙江一睹中俄国际火车的风采,试问这两条国际铁路谁的历史更悠远?滇越铁路已历经了百年的沧桑。   从新街镇出来,326国道一直与经河相影相随。离去新
期刊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原出自晚清风云人物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期刊
注重“形于指”的青城太极   青城太极原名青城玄门太极拳,为青城派历代掌门人秘修之养生技击绝技。青城玄门太极拳的结印,过去为道门密不外传的养生诀窍,有单指相接,多指相接,指端叠接,指掌叠接,手指涌动,屈指翻掌等多种方式。并运用指掌捧气,托气,按气,推气,合气,吐气,拉气,插气,抓气,旋气等独特的练功方法,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无为无不为”的浑圆功能。   青城太极不强调“起于踵”,而注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