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靖江王府的生态结构关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靖江王府拥有丰富鲜明的历史印记,走进靖江王府,犹如走进历史的深处,令人有思古之幽情。但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王府、王城、乃至整个桂林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相偎相依的亲密方式,从而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生态城市美。这种美包含着特有的生态结构规律,深刻探讨其中的生态结构规律,可为城镇化中国提供富有价值的生态智慧。
  【关键词】:靖江王府;生态城市;生态结构;城镇化;生态智慧
  “连结屋设,以成构架”这是站在建筑学意义上对于“结构”一词意思的理解。框架连结了各个组成部分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就如同一颗大树的枝干,正是有了它们的支撑,才能够欣赏到大树的枝繁叶茂。这就是结构的深层意义。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从历史最前端伴随着人类的各项活动演变而来,它也在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城市存在的本身也包含着独特的结构特性。[1]对于一个城市的生态结构而言,正是在城市本身结构特性的基础上,重新站在审美生态的视角上提出来的。在审美生态史上,最早形成了古代天态审美场,近代人态审美场,现代生态审美场。城市也是审美场当中的一个元素。它的发展变化也是符合审美生态史的发展流变的,也符合当下对于构建生态城市的追求。
  一、衍生型生態结构
  “衍生,是客体本体的外向生发过程,是客体本源的流溢过程,是客体化主题的过程,是客体化整体结构的过程。”[2](P116)对于城市出现而言,它就是人在与自然,与天的关系场域中的衍生品。是自然作为一种客体本体不断外流而出现的。当然,这也是很多古老城市所共有的特点。
  (一)王府形制结构的衍生
  衍生型生态结构是城市结构的基础,城市的发展变化都是基于此而不断扩展和变化的。在桂林最早居住的人类十九距今约3万年前的宝积岩人,他们主要是居住在叠彩区一带,大都是采用洞穴居住方式这也与桂林的喀斯特地形相关。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在公元前111年,西汉时期汉武帝平定南越国,设定始安县,隶属于荆州刺史部,当时所管辖的地方有兴安南部、灵川、临桂、阳朔。当城市的规模初建成以后,历史上又对其进行了大约六次的修缮和提升,但是这些都是在原有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改造。
  从最开始自在自然,美的潜能处于未激活状态,到美彻底浮出水面,美成为了一种关系质,是主客体潜能对应性实现的产物。靖江王府从无到有,一方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促成,而进行实践活动的其中原因之一也包含着主体的审美需求所形成的动力机制。需求来自于主体最本质的要求,是情感、意志、认知的体现,不论是乡村、城市还是部落、家族,都是人类在持有这种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活动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城市对于自然的衍生。另外一方面,城市的从无到有,打破了原有自然天态和谐的局面,王城成为了在自然当中的孤立的“点”,但是这些“点”的存在看似不和,实际却包含着和的因素。因此它遵循着自然的规章制度,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规律,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相亲相偎,依生于自然的模式。这就决定了,王城必须要和于自然。
  (二)王府审美结构的衍生
  王府的形制结构是符合生态“真”的要求,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王府的存在既是一种符合实用需求的可居之所,同时,它的存在也构成了一种“景观”。而这种“景观”也就构成了王府——人——自然(天)之间的基本审美关系结构。
  首先,王府的出现是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活动所造成的结果,生态活动的形成是离不开人的能动性。虽然王府的形成为人提供了栖居之所,但又不仅仅是可栖居之地,它还具有可游、可观的功能,从现在依然保存的独秀峰摩崖石刻的文字中依然清晰可辨当时府中的美景。因此在生态活动当中必然包含了审美活动,居于其中的人们将所居之地、之景成为了自己审美关照的对象。审美活动伴随着生态活动而出现、结合,也就构成了一个审美场。
  但是,这样的一个审美场中,它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在古代哲学论中自然也就等于“天”,也就是不能脱离“天”而存在,对于“天”是一种依生性的关系。王府作为审美场中的一个缩影化的单元,更多地展现出的是人向天生成的特征。王府选址建于两条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带,土地肥沃。于此同时,府中又有独秀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就是王府依“天”而建的表现。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向“天”靠拢。
  二、回生型生态结构
  回生所代表的意义,不是简单的重复回归,而是在衍生基础上所进行的主体回归到客体的历程,当然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已经不是衍生状态中的主体,回生中的主体具有更强大的能力和创造力,它能够在回生客体的过程中,寻求到与客体相和的状态,为下一个环节的生发做足准备。
  形成较为完备的王府府邸是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分封其叔祖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并且同意将靖江王府定于独秀峰前。至此开始了明代延续时间最长的藩王府,历时280年,其建造的规模非常宏大,宫殿、庙社皆有所设。这些建筑的设计保证了王城基本的生活需求,王城设置在独秀峰的南麓,将独秀峰视为王府的后花园,将自然合于城中。《独秀西岩洞记》云:“独秀岩西游洞屋。如幽邃衍迤,旁则竹树丛郁,灵羽翔集,前则宫垣叠带,后则涟漪濯秀。”[《独秀西岩洞记》摩崖石刻在独秀峰太平岩,高50厘米,宽43厘米,楷书,题刻时间为正统甲子冬良月。]这是第五代靖江王朱佐敬对于当时独秀峰的描述,竹林繁茂,鸟类云集,一排生机和谐的景象。它还在《独秀岩记》云:“我祖来斯桂林,立靖江王位,迨今七十余年矣。府在独秀山前,其地为广西甲盛之最,一峰堑插霄汉,四时林木荣辉,下涌流泉,巍然上下,绝秀丽乎龙凤舞之胜。爰居斯地,患无终废,皆因地利也。”[《独秀岩记》摩崖石刻在独秀峰太平岩,高53厘米,宽163厘米,行书,题刻时间为正统丁卯秋孟月。]这些都道出了王府内部林繁木盛,鸟鸣禽集的自然风光之美。从这样的自然风光中可以窥见一斑,那就是王府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艺术性塑造实现了自身回归到客体当中。没有将王府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而是在这种复归中实现了自己的回生,回生到天态的自然当中。而这种回归也加强了自身的生态性,促进了自身与天合一的脚步。在个体独立的“不和”当中找到了与整体能够“和”的方式。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主体自身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加深了主体对于客体的回归。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人的审美感应力、审美自觉力、审美创造力等多种审美潜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激发。明代靖江王府经历了十三代靖江王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位具有才情的靖江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在这样的一个府邸中,“不下堂筵,坐穷丘壑”(郭熙《林泉高致》),实现了审美化生存的人生理想。
  在天人关系中,从衍生型生态结构的人向天生成,走向了天向人生成,具有了更多“人化”的色彩。但是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恰恰是最难以掌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下一个结构层次的稳定性。
  三、共生型生态结构
  共生型生态结构,主要是阐述王府的社会性、自然性、审美性是如何运行的,能否在已经构成的结构中实现共构、共在发展。
  靖江王府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原万寿殿基础上兴建,洪武九年(1376)基本建成。雖然洪武二十六年(1393)重修王府,但是重修之后的150年内都没有大规模营造格式宫宇、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记载。到了中期,也就是从正德初年到万历年中,大约是第九代靖江王到第十代靖江王,前后约90年的时间里,开始兴建楼台阁宇,此时期的名人志士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述。[3](P84)从王府现存的塔基结合史书上对于王府的建造记录来看,王府的建造制度属于传统的“工”字型结构,以中轴线为中心形成对称。在古代传统建筑设计当中多采用形式美中的对称,那是因为对称具有强大的结构聚力。在王府的这个中轴线上,不仅仅承载了王府用于居住,发挥它作为藩王府邸的社会性功用一面,另外,王府中后部的花园承担了王府的审美性的存在。山与水这样一高一低的存在状态,打破了整个王府平面线性的结构聚合,而是运用了空间形态的张力提升了有结构聚力所带来的单一性,在审美效果上,形成了高与低的呼应,形成了有层次、有结构、有变化的审美形态。
  桂林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宋之问《始安秋日》中这样形容桂林“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的拥抱中,王府在悄然生长着,和自然融为了一体。在这长达300年的时间当中,不断进行着自我的调节、自我的控制、自我的发展,达到了主体和客体的同质同构。当然,在这一个时期内,人的审美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不断作用于客体,使客体审美对象能够与主体的审美潜能达到对应性的存在与发展。在天人关系中,找到了一种天与人和谐平衡的结点。自然性、社会性和审美性得到了统一,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进行发展。
  共生型结构状态态是一种平衡的质态结构,它包含了所有元素都能在一个系统中和谐运行,每一种元素之间也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任何一种元素打破了这样的平衡,势必会导致平衡状态的破裂,开始走向其他异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个主题也道出了城市对于人们来说的重要性。但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席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学术界加强对生态城市的研究,以便理性地探寻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生态城市美。“城中之城”靖江王府以衍生型生态结构、回生型生态结构、共生型生态结构、构建了以独秀峰为中心的圈态环形城市结构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雅美、和谐美。桂林人因靖江王府的存在,有了更多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注释:
  《独秀西岩洞记》摩崖石刻在独秀峰太平岩,高50厘米,宽43厘米,楷书,题刻时间为正统甲子冬良月。
  《独秀岩记》摩崖石刻在独秀峰太平岩,高53厘米,宽163厘米,行书,题刻时间为正统丁卯秋孟月。
  参考文献:
  [1]徐碧辉.城市之美与自然之境——生态美的城市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2014,(4).
  [2]袁鼎生.生态视域中的比较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林哲.桂林靖江王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袁鼎生.整生论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袁鼎生.审美生态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项目名称:城市生态结构研究——以桂林靖江王城为例,项目编号:gxun-chxs201574,项目承担人:何元,广西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2015年3月11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是重中之重,有助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有助于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等问题也已经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对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期刊
【摘要】:儒家和道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思想,而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形态, 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国民性, 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互动、刚柔相济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本文将论述儒家的人格标准及人生理想,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补充和调节以及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儒道互补; 思想平衡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基本脉络,也是中国人自
期刊
【摘要】:本文从土地价格和土地利用的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积极探索了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完善建议,以促进我国土地利用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土地价格;土地利用;影响;完善;建议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利用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我国土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有着较大的影响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演义小说,它蕴含和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不同时代多元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与影响。本文根据多元文化冲突的视角,基于《三国演义》文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资料,简要地分析了《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以仁政观念、民本观念、忠义观念等为代表和伦理观和以天命观念、正统观念、英雄观念为代表的历史观与传统的儒法文化、士人文化、市井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从而为
期刊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众说不一。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的定义是:“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一一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么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如何使用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AI的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尽可能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进一步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沟通交流的方式。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机遇,是当前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微信;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  微信于2011年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因其具备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和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比较的;所以本文笔者从“比较”这个词出发,然后从美国的比较政治学的迁史开始入手,总结出中国现在的现状,中国真正缺少比较政治学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研究方法、知识掌握等等进行突破。  【关键词】:政治学研究;社会科学;突破  引言:就像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场景,看一个美女美不美要和其他人对比才能看的出来;政治学也不例外,要想让自己的结论有说服力就必
期刊
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依据自身在铁路建设基层项目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基层项目党组织文化建设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基层项目党组织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基层项目党组织建设息息相关,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这些企业文化的特性都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升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而强大的推动作用。基层项目党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各样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制定了构建战略,进行具体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包括民生、“三农”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个内容。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是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二是分析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构建;新常态;文化软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