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智能吗?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iri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众说不一。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的定义是:“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一一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么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如何使用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AI的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尽可能地模拟人的精神活动(人工智能也可以翻译为“智能模拟”),并且或许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①。
  二、机器与人类的智能竞赛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MathisonTuring)在《机器与智能》的最后部分如此写道:我们或许期待着,有一天,机器能够在所有纯智能的领域里同人类竞争②。许多人认为,十分抽象的活动,例如,电脑下棋也许为机器能显示“智慧行为”的最好例子。
  2016年Google的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韩国名将李世石,令人印象深刻。在此之前,2011年IBM的Watson在问题抢答的智力游戏中战胜了两位全美冠军;1997年“深蓝”(DeepBlue)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举世震惊。现在下棋电脑也精于解答棋术问题,它在这方面的造诣轻而易举地超过了人类。于是,一部分人(既有普通公众也有世界顶级学者,还有一批数量不小的科幻作家)对人类引以为自豪的智慧优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对人类前途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忧虑:棋坛高手和智力游戏冠军是人类的“智慧骄子”,却都在人工智能面前连连败北,那么,在越来越聪明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的智慧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人类被人工智能淘汰出局的日子还有多远?为此,一些人建议,应当采取措施限制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机器永远赶不上人类。
  怎样准确认识及评价人工智能在这些竞赛里的胜利,一时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应该说,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人工智能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哲学问题③。
  三、智能机是否拥有思维?
  英国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的罗斯·金(RossKing)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罗斯·金研制的一台机器人,名字叫亚当,它能够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假设。整个过程十分接近人类科学家典型的做科研的方法④。
  当人的一部分思维被智能机所取代的时候,这能不能证明机器也一样拥有思维?这个问题从始至今都有争论。英国的图灵在1950年谈到:“我深信,在二十世纪的尾声会有可能争论可以思想的机器……”他还说:“假如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一个问题可以被机器所摹仿的人回答得很好,在很久一段日子里人类无法区别回答同题的究竟是机器(指辨别的准确率不高于50%)还是人,那这部机器就被认定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机器。”
  这个问题最早提出来是在1948年。后来控制论创始人之一的维纳,在《自动化的某些道德和技术后果》中也同样认为,古希腊聪明的奴隶哲学家可以支配主人的行动,同样,若是机器变得愈来愈有效,并且在一个越来越高的心理水平上运转,人被机器统治的灾难就越来越逼近了⑤。几十年来一直持续这一争论,直到今天。这个问题,既涉及到技术问题,又涉及到哲学问题⑤。
  另一方面的观点:机器是人造出来的,机器不会超过人。
  首先,智能模拟无人类智能的社会性。恩格斯说过:“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停地碰到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方法;与此同时,又不停地创造和发明出供观察和研究使用的新工具,使人类的认识变得深广,从而又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离开社会实践,那么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同样,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性。智能模拟的智能机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⑤。它本身不可能参加人类社会实践,因而也模拟不了人类智能的社会意识,这形成了它与人类智能的一个本质差别⑤。
  其次,智能模拟不具有人类智能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与上述的社会性紧密相关的又一本质差异。人类智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并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⑥。而智能模拟在这一方面是永远也不能达到的。虽然人类智能和智能模拟都是信息的输出和输入,但是在接收信息或发送信息的时候,人有极大的能动性。例如,柏拉图在《法律篇》中就讲到,雅典节日的各种竞技演出,各拥有不一样的类型的观众:儿童喜欢看木偶戏,少年喜爱喜剧,受到教育的青年男女及一般公民则愿意看悲剧,而老年人最钟意希腊史诗。这说明生活经验不同的人,在接收信息时有极大的能动性。同样,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提到,正像同样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嘴里说出来时,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这又说明,同一个语言信息,由生活经历不一样的人发送出来,其信息量因人而异,体现了发送信息的能动性。这一切都是智能模拟所不具备的。我们不否认智能模拟的自动性,但究其实质,这种自动性实质上是离不开人控制的,是被动的。因此,人工智能的自动性不能与人类智能的主观能动性相提并论⑤。
  最后,智能模拟不具备人类智能的主观世界。它包含了個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活动,以及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人生观等等在内的整个世界观。这个主观世界,即每个人所特有的主观状态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形式。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和对事物的理解,从不一样角度和按不一样的方式来反映客观事物。因此,人脑的反映是能动的有选择有创造的反映。具有不一样主观世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所输入或输出的信息,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差异。智能模拟就不一样。电脑没有一个主观世界。两台电脑输出同一信息,其信息量始终是相等的。同样,同一个事物对两台电脑输入同一信息,其信息量也是始终相等的,而不会存在质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人们的主观世界还表现在人的自我意识上,即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同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不可分割的周围环境和对象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同周围环境和对象的关系,并据此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有人的形状的那些机器,不一定就有人的思维能力。一句话,即人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反思。这些都是电脑和智能模拟做不到的⑤。
  结语:辩证看待人工智能
  我们要辩证地看人工智能,一方面,人类智能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研究的原型是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延伸与扩展。我们既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人类的智能永远都不能被机器智能达到;也不同意另一种观点:人类整个世界最终将被机器征服!我们认为,更有可能的结果是:人机合一、人机共生。机器既不会永远落后于人类,也不会最终将人类消灭。通过科学技术进化,人类高度发达的意识与机器永不磨损的躯壳将趋于完美的结合,最终使人类变得不朽⑦!笔者相信人工智能可能无限逼近人类的智能,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模拟,人的认知、情感都很复杂,需要时间去研究。所以人工智能无限接近人类智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美国的杰夫·霍金斯(jeffHawkins)和桑德拉·布拉克斯莉(SandraBlakeslee)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中说:“我希望,在10年之内智能机器将成为最热门的机领域。”⑥笔者相信在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必将蓬勃发展,为全球人工智能事业做出中国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罗杰·彭罗斯.皇帝新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②赵玉鹏.机器学习的哲学探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58
  ③郝宁湘,郭贵春.人工智能与智能进化[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5,22(3):36-30.
  ④吕乃基.评“太聪明的机器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21-24,54.
  ⑤张得慎.智能模拟的哲学反思[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9(3):63-66,86.
  ⑥杰夫·霍金斯(JeffHawkins),桑德拉·布拉克斯莉(SandraBlakeslee).人工智能的未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1
  ⑦戴汝为.人-机结合的智能科学和智能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4,6(5):24-28.
  作者简介:杨帆,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靠社会实践不断推动来实现的。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入手展现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过程当中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的道路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我们的理论才
期刊
【摘要】: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系统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和民主化。以民主法治为导向的国家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善治。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民主法治;公民社会;公平正义  一、前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按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把发展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划分出三种
期刊
【摘要】:紫砂壶跟佛教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古代紫砂壶艺术以民间艺术为主体,佛教文化与文人艺术为灵魂,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生活习惯 ,佛教文化的发展,都与紫砂壶形态变化有着很深的联系。当代紫砂艺术继承了古代的技术,又结合当代的审美需求,以及佛教文化特色,从装饰纹路,制作工艺等更多的方面去考量,开启了佛教纹饰的运用之门。  【关键词】:紫砂壶;当代设计;佛教元素;僧帽壶;传统  一.从“僧帽壶”
期刊
【摘要】: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三国演义》在塑造众多英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传统男权社会的深刻影响和作者的时代局限,使得《三国演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出现了整体缺失,这就导致书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是政治斗争的附属品和牺牲品,要么被绑架为伦理道德的标签与符号,要么被沦为满足男性泄欲需求的工具,这也体现出了《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男主女从、把女性作为工具、女性被视为红颜祸水的一种封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梧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在本地出土的汉代时期陶器进行研究,从陶器的发掘、造型、纹饰、釉色等进行考证,概述梧州在汉代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 梧州;汉代;随葬品;陶器  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据20世纪60年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文物普查得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及商周时期的几何纹硬陶在梧州市大塘、五量地、高旺、螺山等地也有发现,反映人类活动时
期刊
【摘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2015年3月11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是重中之重,有助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有助于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等问题也已经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对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期刊
【摘要】:儒家和道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思想,而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形态, 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国民性, 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互动、刚柔相济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本文将论述儒家的人格标准及人生理想,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补充和调节以及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儒道互补; 思想平衡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基本脉络,也是中国人自
期刊
【摘要】:本文从土地价格和土地利用的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积极探索了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完善建议,以促进我国土地利用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土地价格;土地利用;影响;完善;建议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利用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我国土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有着较大的影响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演义小说,它蕴含和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不同时代多元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与影响。本文根据多元文化冲突的视角,基于《三国演义》文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资料,简要地分析了《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以仁政观念、民本观念、忠义观念等为代表和伦理观和以天命观念、正统观念、英雄观念为代表的历史观与传统的儒法文化、士人文化、市井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从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