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课堂提问策略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注意掌握好提问的艺术策略:
  一、掌握时机,敏于捕捉
  提问应捕捉适当时机,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敏于捕捉,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够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知识的疑难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分散难点,最终达到解决难点的目的。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加深旧知识,构建新知识。如我们在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节内容时,如果直接讲授新课内容,就缺少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和背景,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在讲授新课内容前提问关于前两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方面的问题,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什么样的条件?”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前两节过渡到新一节的内容,并且能够做到“新旧兼顾,以旧启新”。
  二、把握对象,分层设疑
  课堂提问,不仅要注意“什么时候问”,还要注意问“什么人”。教师如果不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可能就会出现“有问无答”、“有呼无应”的情况,最后只能自问自答,这样必然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和作用。如果只提问少数学生而冷落大多数学生,他们就觉得老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如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问题,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而对中等生则可以问“引起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禁烟运动吗”,对优等生就可以问“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请用史实加以评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一定要根据提问的难易程度和目的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
  三、巧设梯度,步步深入
  对于教学中的疑难知识,教师应避免不架铺垫,直接提问,而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最近发展区”,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在思维难度上呈梯度状态,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化。例如,围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就可以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化难为易,提出一连串问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这种分层次、构建思维“阶梯”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四、创新方式,善于诱导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应变能力及其他作用,创新方式,善于诱导。可以从解题入手,也可以从中间开刀、奇峰突起,甚或从结尾开始,往前推进;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以书面形式;可以相对集中,也可以分散;可让个别学生作答,也可让全班同学议论纷纷;等等不一,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讲“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如直接提问“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只会照书死答,无助于思维的发展和对知识的探索。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成“商鞅变法的每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什么?中国后代受它的影响有哪些?”这样通过创设疑难,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随着历史知识的展现,积极思考,经过一废一立的启发引导,不仅使学生彻底掌握了变法的内容,还加深了对变法性质和意义的理解。
  五、注意情态,活跃气氛
  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对话、交流的伙伴。提问的语言应有亲切感、幽默感、激发性,注意避免习惯性的重复,尽量避免“对不对”“是不是”这类无效提问。要注意倾听,通过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避免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纠正补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老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你回答这个问题,没问题!”,多用“好”、“不错”、“可以”等语言,尽量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从而激励学生感奋起来,主动探求知识。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它具有一定的技巧和策略。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只要我们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讲求教学的提问艺术,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体育教师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改观。从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抽样问卷调查所给出的资料来看,过去中小学体育实践中相当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厌体”状况已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厌恶而是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过去那种应付体育教学,甚至采用“放羊式”教学现象也少见了。  从2008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多节课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重视自主学
期刊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也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更要教会学生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下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的带领下,更多的人投入到发掘娱乐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工作中来。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体育资丰富源。但由于贵州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导致该项事业一直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并发展缓慢。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它得到了蓬勃发展。2011年的第九届民运会在贵州的成
期刊
所谓的意象教学法,就是结合中职学生善于具象思维的审美习惯,在老师讲授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准确定位意象,总结诗歌内部有机组合为一体的形象和情感两类潜在信息,并深入分析意象的各个特征,将表层含义和内在意蕴相统一,并不断分析与之相关的意象或者意象群,从而达到对诗歌总体意境的把握和鉴赏。意象教学法的展开主要从四方面入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引导学生收集意象,比如:“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也是挺拔坚
期刊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承受能力差,自闭,焦虑,缺乏信心等,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一直以来,关于体育本质的探讨与研究得到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许多观点和结论,这些结论是从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维度得出的不同理解,本文综合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鄙见。  一、有关体育本质的几种观点  近几年来,对体育本质的研究观点层出不穷,各种学术专著,例如《体育学原理》、《体育方法学》、《竞技运动学》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作者对体育本质的理解。目前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诉我们,“语文好比一把锁钥,用这把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宝藏。”这形象的比喻是说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语文素质的钥匙。“钥匙”是一种凭借,一种工具。如何才能使用好这把人文性的钥匙 ?使它所承载的使命创造性的发挥出来,让我们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焕发出学生那份沉睡于心中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灵真正的与文本对话,用心灵透彻的
期刊
新南威尔士大学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 本科教学和管理有何特色? 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笔者曾到新南威尔士大学作过两年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联系,对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考察和研究。本文以新南威尔士大学为例,谈谈新南威尔士大学本科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概况  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
期刊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位老师又将要任教新的班级。新的班级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此刻,教师是否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深刻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探讨中发现,第一节课上若能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将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Why do I need to learn English?2. How can I learn English well?3. Do your te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