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hx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教学中的比较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深化、应用概念时的比较。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二、应用题教学中的比较
  
  应用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比较中掌握解题方法。
  1、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比较。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若干道与之相关的简单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简单的应用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再比较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并把复合应用题分成若干道简单应用题。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互逆关系应用题的比较。有许多应用题,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互逆的特点。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使各个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3、应用题“多变”中的比较。应用题“多变”包括“一题多解”、“条件变换形式叙述”、“一题多编 ”等。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字数繁多,对于知识面窄、易学易忘的小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对汉字感知、分析、综合、记忆的难度。一堂课的生字教完后,进入对生字的巩固阶段时,孩子们也已进入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巩固识字。在多年的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编顺口溜”、“猜字谜”、“考老师”、“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识字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小学语文水平的提高。目前,教师们积极探讨识字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观全局,识字教学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们忽视了低年级的写字教学。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多的书写已被微机代替,在人们心目中,书写的概念逐渐淡化,教学中,写字教学日益被教师们所忽视。许多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孩子的字写得好坏,不是至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数学的素质教育在课堂。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自主学习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以形成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质。     一、重视教学的模式    素质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确定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的互助性学习组织形式。可以把班上学生按一定的成绩差异、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4到6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作为数学本身的学习,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作出的数学思考。现就从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数学的思考、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理解:    一、改变教学行为,尊重学生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有效资源的生成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ABC中,已知顶点A(3,-1
期刊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完成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重要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数学课堂理念:“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数学的教学方式应相应变化,要求“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在实施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要从“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解题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练习式”转变为“探究式、合作
期刊
【摘要】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关键词】提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 数学 创新    探究学习是在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
期刊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让小学生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并不是件易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得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设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结构结合起来,巧妙、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巧妙地设计新课导
期刊
2006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且分值为6分。那么考生如何鉴赏古诗呢?笔者根据多年担任毕业班工作的经验,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即可:    一、紧扣原诗内容  命题者对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读懂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赏析,必须结合原诗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要脱离原诗空泛而谈,否则难以说明考生已读懂了诗歌。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