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完成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重要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促使学生寻找实际背景,探索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深入生活,加强应用意识
  
  步入信息时代,教材虽一再改革,但是例题与现实生活仍然存在距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跳出教材,巧妙地组合内容,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就是研究书本的知识,做书本上的练习和实际生活是两回事,和自己的生活不相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促使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因为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由于图形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在课前让学生去街道、商场等场所,去认识物体的外形,并进一步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课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生活知识的收集和提炼直接切入本课重点。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及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创设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应成为探索的源泉,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新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为新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知识、生活分家,这是多年来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格格不入、截然不同。恰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立足于实际需要中去寻求知识,向学生渗透用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例如:教学“条形统计图”,在学生调查的本校男女同学的情况让学生做介绍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更直观地比较每个年级男女生人数的多少?从而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新的发展区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知识和日常生活的交触,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去学习。
  
  三、让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探究、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识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也更便于应用。把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概括活动放到他熟悉的生活中,他会更感兴趣,也易于更快地探究、理解到知识的实质。所以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自己收集的材料、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自觉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如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等。再让学生观察收集到的各种年历卡,提出或总结发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设计2008年的日历,在主动探究中去感悟、去体验新知识点,将已有的旧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融合。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设想,探究、预见、讨论、辩解,在具体的日历制作中有目的地寻找每个月份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是否二月都是28天等关键性问题。学生在设计完日历以后,还通过对此观察发现,每四年有一个闰年这一特殊的知识。2008年恰是闰年,这一年有366天,使得探究变成了自身学习的需要。
  
  四、课后学以致用,巩固学生的应用意识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更熟练地运用。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例如:学习了“利息、利率”这内容后,学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利息的计算方法,书上的习题学生感觉不够“解渴”。此时,我及时安排了以下作业:1、做自己的小会计,去银行了解利率,然后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如何存最合算?2、帮助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多少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息、利率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也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珍惜家长劳动果实的思想教育,实现了教知识与育人的同步。
  总之,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课前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敢于放手,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思维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在实践与运用中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其他文献
我们在走进新课程,使用数学新教材的实验中,感到新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经过实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觉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近年来考生默写失分的原因,纠正他们在学习中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探究提高考生语文默写题分数的方法。  【关键词】朗读习惯 综合记忆法 整合记忆法 规范性行为    近三年来我省的高考语文试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有6分。绝大部分默写内容来源于高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当前有不少学生默写失分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不够重视课本,该背诵的课文不花时间背诵,更多地去关注各种复习资料;有的学
期刊
写字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它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优雅的写字环境,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去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通过欣赏,认识祖国文字的美,引发兴趣  中国的汉字形体从甲骨文发展到行书,这中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说一幅作品就是一种汉字的审美体现,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中找出一些漂亮的字进入教学课堂,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拓展学生对书法历
期刊
一位资深学者对课堂教学这样描述: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习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对教师来说,课堂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基本构成,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这个职业的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活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不能在新形势下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将是目前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一本教科书,一支粉
期刊
现在有不少的中小学教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太懒了,作业必须家长守着做!”……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但要使学生彻底改变原来那种惰性,只有一条——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知道“我的知识不够,我需要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事实证明,一个人做某件事,自己心甘情愿地、愉快地去做和怀着被迫的心情去做,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事半
期刊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字数繁多,对于知识面窄、易学易忘的小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对汉字感知、分析、综合、记忆的难度。一堂课的生字教完后,进入对生字的巩固阶段时,孩子们也已进入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巩固识字。在多年的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编顺口溜”、“猜字谜”、“考老师”、“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识字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小学语文水平的提高。目前,教师们积极探讨识字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观全局,识字教学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们忽视了低年级的写字教学。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多的书写已被微机代替,在人们心目中,书写的概念逐渐淡化,教学中,写字教学日益被教师们所忽视。许多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孩子的字写得好坏,不是至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数学的素质教育在课堂。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自主学习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以形成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质。     一、重视教学的模式    素质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确定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的互助性学习组织形式。可以把班上学生按一定的成绩差异、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4到6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作为数学本身的学习,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作出的数学思考。现就从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数学的思考、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理解:    一、改变教学行为,尊重学生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有效资源的生成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ABC中,已知顶点A(3,-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