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生作为促进数学思考的资源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作为数学本身的学习,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作出的数学思考。现就从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数学的思考、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理解:
  
  一、改变教学行为,尊重学生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有效资源的生成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ABC中,已知顶点A(3,-1),过点B的内角平分线的方程是x-4y+10=0,过C点的中线方程为6x+10y-59=0,求顶点B的坐标和直线BC的方程。
  分析:易求B点的坐标(略),在求BC的方程时,目前已知B在BC上,则再求斜率k或再求直线上另一点,即可确定BC的方程。
  学生1:利用交角或到角公式可求出斜率k,这是通法,易求出,从而直线方程就可写出。
  教师:(引导)已知角平分线的方程,看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何性质。(引到初中的平面几何知识)
  学生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从而A点关于角平分线的对称点A1肯定在直线BC上,则可求出A点的对称点A1,从而用两点式写出直线的方程。
  这样由教师的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得到另一种解法,学生的情绪高涨,结果这堂课学生很满意。原因很简单,学生喜欢的是给自己更多空间的教师,学生需要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要想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就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空间,从自己的灵魂深处尊重学生的需要。
  
  二、精心设计,为有效资源的生成培育土壤
  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继承传统教案设计的基础上,摒弃单维、呆板、封闭的、主观的教学设计,追求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弹性”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默契配合,尽情演绎生动的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合理把握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它是根据定义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而推出的),在讲解时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板、两个图钉及一条绳子,要求全班每位同学在我的指导下做出椭圆,学生的兴趣很高。此时我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而是从椭圆的形成过程来讨论它有关的性质,如范围、长轴、短轴,学生很容易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得出的结论,收到的效果很好。
  可见,预设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握知识系统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有的可想、有的可做,才能使资源的生成更有效、更丰富多彩。
  
  三、把握艺术,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善待“意外”生成,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作为数学教师面对“意外”生成的材料,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或放大,深入追问,适当改变预设方案;或缩小,简约处理;或暂时搁置,后续探究。应该在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并积极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如果学生的表现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那么教师所失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而且是一次学生思考数学感悟数学的有利时机。
  例如:我在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题: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2,它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A、a2B、C、2πa2 D、3πα2
  此题一出,先让学生说出如何解答:
  学生1:此题是一个普通的求解题,但运算量太大,如果是高考题,肯定有其他的解法,否则太浪费时间,失去考察的意义。
  师:寻求其他的方法,它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我们只注重它的答案,而不要求求解过程。(此时有学生举手)
  学生2:我们大体估值、合理猜想或特殊验证。
  师:(引导)如何猜想、操作?
  对立体几何,学生的空间想象存在困难,此时让学生先考虑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显然圆的面积要大一些。但是要大多少呢?不可能大太多,这时就有学生举手。
  学生3:同样外接球的表面积要比正方体的全面积大些。但绝不是它的6倍或9倍,也不可能近似相等,从而选择B答案。
  这样教师不是埋头求解,而是由难求易,再由平面向立体转化,问题就简单多了。
  理性面对生成资源,合理安排反馈顺序。同一个教学过程,面对相同的生成资源,反馈的顺序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只有艺术地把握生成资源,合理安排顺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接受。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无疑是“主情”的,但也“崇理”。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去鉴赏批评中更多的是关注“情志”,对古典诗歌中的“哲理”分析和鉴赏重视不够(诗歌鉴赏教学中尤为突出)。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之实际,就会发现:一种带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对宇宙、人生、社会、历史、自我的哲理之思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存在于整个诗歌作品的建构及其发展史中。  哲理,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活实践的不断观察、
期刊
我们在走进新课程,使用数学新教材的实验中,感到新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经过实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觉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近年来考生默写失分的原因,纠正他们在学习中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探究提高考生语文默写题分数的方法。  【关键词】朗读习惯 综合记忆法 整合记忆法 规范性行为    近三年来我省的高考语文试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有6分。绝大部分默写内容来源于高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当前有不少学生默写失分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不够重视课本,该背诵的课文不花时间背诵,更多地去关注各种复习资料;有的学
期刊
写字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它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优雅的写字环境,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去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通过欣赏,认识祖国文字的美,引发兴趣  中国的汉字形体从甲骨文发展到行书,这中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说一幅作品就是一种汉字的审美体现,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中找出一些漂亮的字进入教学课堂,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拓展学生对书法历
期刊
一位资深学者对课堂教学这样描述: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习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对教师来说,课堂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基本构成,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这个职业的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活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不能在新形势下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将是目前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一本教科书,一支粉
期刊
现在有不少的中小学教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太懒了,作业必须家长守着做!”……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但要使学生彻底改变原来那种惰性,只有一条——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知道“我的知识不够,我需要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事实证明,一个人做某件事,自己心甘情愿地、愉快地去做和怀着被迫的心情去做,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事半
期刊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字数繁多,对于知识面窄、易学易忘的小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对汉字感知、分析、综合、记忆的难度。一堂课的生字教完后,进入对生字的巩固阶段时,孩子们也已进入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巩固识字。在多年的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编顺口溜”、“猜字谜”、“考老师”、“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识字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小学语文水平的提高。目前,教师们积极探讨识字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观全局,识字教学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们忽视了低年级的写字教学。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多的书写已被微机代替,在人们心目中,书写的概念逐渐淡化,教学中,写字教学日益被教师们所忽视。许多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孩子的字写得好坏,不是至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数学的素质教育在课堂。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自主学习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以形成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质。     一、重视教学的模式    素质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确定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的互助性学习组织形式。可以把班上学生按一定的成绩差异、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4到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