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激烈变化,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心理,思想和内心孕育着很多不安定因素,致使一些人陷入心灵困惑而不能自救的境地。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自身的身心、社会环境的变化引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中,中小学生在学习、升学、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的心理压力急剧加大。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导致他们意志薄弱,缺乏学习动力,亲情关系冷漠,早恋、青春期困惑等,从而引发种种心理问题。
  
  (二)社会大环境的人才观使学生潜在着心理危机
  从学校教育评价看,传统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以知识接受的多少,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能力,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考核教师的水平。从教师教育观念看,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忽略了感情因素;教师注意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家长养育子女看,如今,大多数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疾病和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大重视。从学生自身认识看,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肆宣传所谓“高考状元”、“中考状元”,有相当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好一切皆好”的错误想法,学生本人不关心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三)学校教育重知识传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我国基础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长期空缺,过分强调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其实人从出生到成熟,要解决一系列矛盾和人生课题,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探索过程,离不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矫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针对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变化,中小学德育教育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相适应,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方向教育与基本道德和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克服成人化和形式主义积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应付挫折的能力。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疑虑,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等一系列问题。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1、重视大环境建设。社会各部门都要加强和改进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工作,改变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学校主环境建设也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包括教学大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等在内的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3、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构建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建立心理素质教育机构,如: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设计、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方案及考核办法;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室(中心)”等,根据青少年及其家长的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项目。
  开设心理教育活动课程,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拓宽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渠道。
其他文献
中学生,特别是立志考大学的高中生,有一部分受环境影响及自我调解的差错形成的心理上的亚健康,有的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扭曲现象,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改善、康复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病状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日常工作。    一、留心学生生活细节,在洞察学生的细微变化中发现病根    1、从学生神情的细微变化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上课专心听课的学生目
期刊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我来到省城,参加了西北师大承办的“国培项目”顶岗置换为期八十天的培训学习。经过了三个月的学习,我深有感触,写下此心得,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学习者——角色的真正转换    作为首批学员,通过课程设计七大模块的螺旋式上升培训,即(一)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提升(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内容主线梳理和数学文化与思想方法);(二)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教育理论专题和学科教学理论);(三)
期刊
郑愁予,台湾诗坛名家,饮誉海内外,他的诗歌既浸润着浓厚的中国古典诗歌色彩,具有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又不乏现代手法的借用,包容并蓄。  《错误》一诗写于一九五四年,是郑愁予的早期名作。这是一首思念情人之作,表现了漂泊的游子与所爱的女子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诗人采用虚实相生、相映成辉的形式巧妙构思,曲折婉转的表达主题,显得美丽而哀婉。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写女子的痛苦相思,而且深刻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授人之鱼,只供一饭:教人以渔,终生受用”,这是教学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的问题。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思维品质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现在我们常说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提高?笔者认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是一条有效途径。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不直接把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创造思维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1 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授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鞋盒的外壳、两个小图钉和一条细线)先用图钉将细线的两端固定(让细线松弛),再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致力,画得图形为椭圆。
期刊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了解儿童的世界,遵循儿童世界的规律和方法,走近儿童,蹲下身来,带着鼓励、微笑和友谊,做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在研究儿童上下工夫,在走向儿童上动真情,寻求适合每个儿童成长的方法,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教好孩子的方法”。教师要相信孩子“只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但由于理念的缺失和操作的异化,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正逐渐走向“标识化”!致使多数合作学习仍停留在“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层面上。因此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
期刊
全省“两基”迎“国检”有战略性目标,具体目标和指标目标,我就指标性目标列一个单子,供同行参考。    一、“两基”国检的依据    (一)国家依据——“两个法规、三个文件”  两个法规:  1、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1993年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三个文件:  1、《国家教委关于颁发的通知》(教基[1994]119号)  2、《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就要抓住导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导入方法,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整理如下,与同仁
期刊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文浅谈几点教学实践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一、相信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师教的平行班,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内在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