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教育大考”如何求解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ht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年初,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学,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当上亿的学生涌到在线课堂,无论是教育部门、培训机构,还是老师、家长、学生们,都迎来了一场“教育大考”。
  疫情视域下,学校教育教学形态如何重构?教育信息化给教学设计、学习模式、育人理念等带来哪些新思考?家庭教育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场“教育大考”该如何破题?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几位中小学、中职学校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共同求解疫情之下的教育发展之路。
  议题一
  疫情之下,教育信息化为何上演“蹩脚戏”?
  疫情之下,教育的“变”与“不变”
  一场疫情,助推了教育的深刻变化,探索线上教学新形态、提升线上管理新方式成为当前的主旋律。疫情期间,暴露出学校个性化教育的短板和线上教育的准备不足:缺乏具体数据的分析与指导,学生的自我认识模糊,自控力和专注力弱,自主学习、学涯规划迷茫。
  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长期线上教学与短期线上教学的关系。建立线上制度方案:一校一策,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管理机制、师生行为准则等,确保恢复线下教学后学习的可持续性。第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关系。主要解决学科教学互动与技术的融合、课堂与教材的融合、师生与教学管理的融合,达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别化教学、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目的。第三,成长成人与防控疫情的辩证关系。辩证看待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第四,线上课堂教师、学生、家长有效沟通的关系。用力、用心、用情,加大文化引领、宣傳、激励。
  把握好变与不变  疫情下的教育信息化如何体面登场?化危为机,首先要认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互动是大势所趋,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次线上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一次大演练。教育有哪些“变”与“不变”呢?“变”体现在:1.教育的生态链——教育信息化;2.课堂的教与学——云课堂;3.人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4.评价手段方法——精准个性。“不变”体现在:1.育人本质,立德树人;2.人文爱心,情感交流;3.成长规律,身心健康;4.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抓住四个点落实  如何做到教学有效性、线上教学的可持续性,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课前,学生借助微视频自主学习;课中,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检测、统计、实时监控等功能辅助深化学习;课后,借助知识管理平台拓展学习,利用“一起作业”平台等推送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同时推送市级、区级课程资源,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局部翻转课堂。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校长乔长虹)
  疫情中“网课”的实践与反思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网络教学推上了前台。由于各种原因,网络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重建设轻融合。近几年,很多学校投入巨资开展信息化校园建设,但在这次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居家借助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平板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几乎没有派上用场,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反思。如何更有效地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融合?
  教师理念落后,网络教学能力不足。在网络教学中,很多网络课堂停留在PPT加直播,老师一堂课讲到底,或者干脆采用录播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评价,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实训建设重实体轻资源。对中职学校来讲,专业技能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由于网络教学特点,实训装备不可使用,很多中职学校删减了技能教学课程,技能训练只能留待复学后补课强化,这反映了技能训练数字资源库建设不足、虚拟训练系统缺乏的问题。
  在这次疫情背景下,我校的网络教学既上演了“蹩脚戏”,也有出彩表现。在网络教学初期,上述的几个问题让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手忙脚乱。但学校在多年实践“精准教学”的基础上,已经培养出一批网络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学校网络教学顶层设计充分考虑了网络教学的工具选择,明晰了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等问题。实行20分钟短课时,“学为导向”“一课一得”,建构了“初诊—精讲—复诊—解惑—巩固—作业”网络教学六步骤,将“精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了一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学校制定了“蓝墨云+思维导图+直播课堂”的教学细则,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思维体系,通过蓝墨云App掌握即时学情,开展交互式学习效果评价,收到了较好的网络教学效果。在技能教学上,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拍摄技能操作微视频,充实了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在已开发的电脑单机版的实训虚拟软件基础上,升级为手机版,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补上技能训练的短板。
  (温州护士学校校长许建民)
  议题二
  教学之外的“人生大课”怎么上?
  同心抗疫情  上好人生课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学生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学校到居家,从课堂到云端,从集体到个体,从交流到独思,等等,就连高三全市统测也要居家在线进行。作为学校,“停课不停学”期间,我们该怎么做?
  一是做学生成长路上良好氛围的设计者、营造者、维护者。学生居家学习,老师传播文化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挥学校组织的集体力量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三德教育(道德、公德、品德),三生教育(生命——活、生存——怎么活、生活——有质量有意义地活)及大局意识、心理抗挫能力等教育活动。在网上,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周举行“云升旗”“云班会”“云展示”等,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时事,营造积极向上、与国家同心同向的教育氛围。
  二是做学生成长路上思想行为的引导者、指导者、教导者。中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在自媒体时代,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引领学生思想不走偏;教导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有能力的人,有幸福感的人”,掌握“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服务人民”的学科知识,培育核心素养,增强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分担压力;同时,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增进亲情,把国家中的大家、把大家中的小家建设好的信心不动摇。   三是做学生成长过程的参与者、陪伴者、鼓掌者。认同和肯定学生的成长,学校搭建平台、舞台和奖台,促进学生各美其美,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的可能变成现实。学校老师们积极主动参与学生举办的各项活动,适时给予肯定。比如:为武汉加油,隔空不隔爱,慰问和捐资;开展“云上”运动会、书法展、辩论赛等。
  师生同心抗疫,“用心战疫”的主旋律一直激励着学生们砥砺前行。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校长田琳)
  转危为机,教育大有可为
  面对疫情中的“教育大考”,湖北襄阳一中多措并举,打造魅力网课,五育并重,丰富课程内容,交上了一份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满意的答卷。
  网课开始之前,学校优选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从网课内容的准备,到课件的使用,再到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麦克风的音量等,每个细节都严谨细致。学校以学定教,阶段性进行学情调查,摸清日常授课、作业批改、学生学习状态等信息,逐步改进提升教学工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网络改变了教学的环境和方式,仍要遵循教育的基本方针,落实教学的基本任务,完成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关注疫情动态,学习战疫英雄事迹,提高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不信谣不传谣,科学理性看待疫情中的各种现象。
  抓好文化课学习 根据居家实际,科学调整课表,用好用足时间;要求各班每天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及时进行调整;利用多种形式,确保教学进度,巩固学习内容;建立疫情期间学生导师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适时举行考试,强化学生备考思想。
  注重身心健康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让学生锻炼身体。加强家校联系,班主任进行网上家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爱特殊群体,准确排查、精准帮扶困难学生。
  重视审美能力培养 教师及时把战疫的感人事迹、奋斗故事分享给学生,学生自发地绘制美图、记錄感悟,参加抗疫征文、志愿活动,师生合作原创抗疫MV,在线上展示,激励众多师生。
  适当开设劳动课 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做做家务,尝试下厨做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乡村居住的同学,还可以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作,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敬畏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疫情是一场危机,也是一个推动教学变革的大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教育契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重任。
  (湖北襄阳一中校长李后兵)
  疫情里的教育元素
  一场疫情,就是一本最深刻的教科书。疫情让我们深深地思考家与国、人类与自然、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我的关系,寻找教育的契机,完成教育所承载的发现、传递、转化功能。
  厚植家国情怀  只有经历的才是被铭记的。网络上,有个别留学生发出的不当言论,让家长汗颜、母校尴尬。每一个还牢记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教育工作者,在这场疫情中都会思考:家国情怀教育,是否只停留于说教?
  我校每周一举行网上升旗仪式,师生隔空同唱国歌。面对每天的疫情数据、武汉封城以小城救大国的悲壮、无数逆行奔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国歌歌词被唤醒、被理解,“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庄严的仪式里,在疫情下,家国具体可感。
  涵养生命敬畏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善待万物,心怀悲悯,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抗疫”这部教科书的重要章节。我校通过配乐朗诵、歌唱、书法等形式唤醒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激起了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万物的情怀。
  引领责任担当  我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责任担当教育”。一是上好主题班会课,知责任,话担当。学校围绕生命、敬畏、爱国、责任、担当、自律六个主题,先后开展《疫情下的青春成长》《中国担当,大国风范》《疫情下如何不迷惘》等系列班会课。二是开展“共同战疫”主题活动,负责任,勇担当。引导学生通过诵一首诗等活动,以读传情,以画言志,以图定格,以文达意,致敬英雄,助力抗疫。三是科学健身练体魄。鼓励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强健的体魄。四是宅家动手做家务。动员居家的孩子们制作美食、打扫卫生,孝敬父母,诠释责任,让宅家的时光变得甜蜜……孩子们通过浸润式的体验,用身体丈量世界,培养爱己、爱人、爱世界的能力。
  (河北省三河市第七中学校长刘利文)
  议题三
  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突围之路何在?
  与孩子一起行走、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疫情之下,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做好规划,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和孩子一起统筹时间、确定任务、列出计划,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每天要督促孩子读书、劳动、体育锻炼,丰富孩子的生活。
  做好陪伴,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风中藏着孩子的未来,陪伴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全面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家长自律,做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表率。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言行不一、缺少自律的家长,不仅容易失去威信,还会让孩子产生委屈、抱怨等负面情绪,形成逆反心理。家长和孩子可一起建立家庭公约,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关注心理,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减轻孩子对疫情的焦虑,主动倾听、敞开心扉交流。同时,父母要及时发现和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给予孩子充分的认同,引导孩子正视困难、适应现状、迎难而上。
  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是我们的共同期盼。
  一是家长培训制度化。家校是合作主体,育人者必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才能完成影响和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任务。学校应该把“教育家长”列为一项特殊的“教学任务”。
  二是明确责任,携手共育。家庭与学校应该是孩子成长共同的陪伴者、教育者,是孩子成长链的重要环节。部分家庭的教育严重缺位,习惯性将学生成长的“责任”全盘甩给学校。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需要家校携手共同努力。
  三是合作沟通,寻找契合点。家校共育的重点在于“共”,实现共育需要家校双方共同实践。学校要尽量站在每一个具体家庭的角度去考虑家校共育的契合点。
  四是互联网+,实现“数字共育”。学校建立微信群、QQ群、钉钉群、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家校共育数字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和学校,学校也由此获得了“大数据”,实施教育策略更具科学性。
  (济南高新区第一中学校长薛启华)
其他文献
提起刘秀祥,很多人想到的是多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子。大学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家乡望谟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光荏苒,12年过去了,曾经在低谷中获得无数援手的刘秀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奉献给了无数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在贫寒与无助中迷茫、挣扎的寒门学子。  如今,刘秀祥32岁,已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要将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用教育唤醒人们。“教育的关键在于
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段,是学生处于青春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人才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深思的問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公办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以“全面发展、国际视野、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精神的未来公民,确立了“校园有品位、队伍有活力、管理很精致、学生很阳光、教学成风格、质量高稳定、特色很鲜明”
期刊
“4月6日:今天早上我去观察豆芽,碗里竟然长出一条条白色的‘小虫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绿豆长出的白色小芽!”  “4月7日:小芽把豆子一分为二,从中间钻出,下粗上细,像娇羞的小姑娘,努力向上弯曲成一个小逗号,看上去非常可爱……”  這是我校五年级贝秋嫦同学发布在个人成长空间的实践专题“小豆芽成长记”。这些图文并茂的记录,获得了不少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点赞,还被少先队辅导员“香香老师”推荐为“精品记录
期刊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育成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现实之举。疫情一度让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而教育,却被按下了“快进键”。有人说,我们应把时下这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变成未来教育的现实;有人说,渴望教育变革,呼唤未来学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最强音;还有人说,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已经搭上了未来教育、未来学校这趟列车,这不是疫情下的选择,这是时代的选择。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将如何
期刊
兰溪三中坚持立德树人和“八个统一”导向,开展了以“三爱三立”思政教育为引领的“生态+思政教育”实践,丰富了“生态育人、和谐发展”的特色内涵。  “生态+思政教育”的提出  生态教育是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教育,承载了塑造正确“三观”和规范行为的内容,是思政教育的有机载体。“生态+思政教育”的模式是践行“三爱三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学校具有“生态+思政教育”丰富的校本资源。  首先是形态丰富的场馆资源。
期刊
一朝疫情起,全员线上学。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在疫情期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深入研究线上学习特质,发挥学校“科艺融合的创想学习”办学特色,创新使用平台,引领学生用科技手段、艺术化方式创意学习。  多平台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第一,实现多个平台的整合利用。将市、区在线教育平台整合至学生平时使用的超星学习平台,一键开展各项学习。通过QQ、微信平台实现老师和同学的“面对面”交流、练习反馈等。  第二,
期刊
郭永福  196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教委、教育部工作。1983年任教育部机关党委宣传处处长,1984年8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1985年8月任国家机关赴河北省讲师团团长、党委书记,1986年9月任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2000年5月至2012年5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2012年1月至今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编审,著有《教育学会工作研究》《靠科学才有希
期刊
刻着“奴隶”字样的女孩、“明码标价”的受害者、26万围观者窥视的目光……近日,通过社交平台Telegram散播未成年性剥削视频的韩国“N号房”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针对未成年人的“线上性侵”露出冰山一角。  互联网时代,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有了更多接触、诱骗未成年人的机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性侵害在网络深处滋生蔓延。继韩国“N号房”事件之后,中国版“N号房”也浮出水面,非法色情网站之多、以
期刊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发掘潜能,实现扬长避短、要素裂变?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来到浮山县北王乡东北边的一个角落,一座古朴庄重的校园——浮山汉德三维实验学校矗立于此,不禁让人眼前一亮,顿时驱散了记者的恹恹睡意。  校园特别安静,一位姓安的宿管老师在宿舍前来回踱步。安老师告诉记者,正值午休时间,学生正在休息,严禁随意走动。下午2点,号角声响
期刊
闫生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现任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致力于基础教育研究工作20余年,长期从事校长培训工作,是哈尔滨市未来教育家、千名骨干校长培训等重点项目指导专家,在师德研究、教育均衡发展、校长依法治校等多方面有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开中小学校长抱团成长之先河,建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新平台,哈尔滨创新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模式实施校长发共同体项目,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受到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