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阳市实验中学,从1993年创办以来,经过不懈努力,积淀起了“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绵阳市实验中学文化,办出了水平,办出来特色,成为涪城区教育发展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凭借其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涪城名校。
绵阳市实验中学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因为高教学质量的输出才变得有意义。当然,这里说的质量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要充分认识到的是“没有高升学的学校活不到明天,但是仅有高升学的学校没有明天”。因此,一流的教学质量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高水平的升学指标,二是高规格的多样人才,三是高标准的特长发展。要实现这个“三高”的质量目标,绵阳市实验中学正在努力建设三种机制:
建立高效课堂机制
一是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我们推行一年多的“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构建出了绵阳市实验中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使课堂教学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二是要全面打造优质课堂。优质的课堂,应该反映学生思辨的过程,表现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深度参与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现场学习不断发生碰撞、激发出学习的激情的过程。我校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积淀了丰厚的课堂教学经验,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支队伍,发挥其示范效应,让所有的教师专注课堂。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打造,使其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主阵地,成为学生成才的淬炼场。
三是要深入开展教育研究。我们要发展,就要以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人的发展、提升教学水平为思路,扎实开展校内课题研究。既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总结,提炼思想,优化策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支撑。同时又要确立适合学校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级课题,通过课题推进,形成研究成果,并使其迅速转化成我校的教育生产力,使教学质量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较快、较大提升。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学校制度是针对生活在教育现场的每一个教职员工一种规范性的要求,是学校提升质量的一种机制上的保障。结合绵阳市实验中学行之有效的年级质量管理的实际,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第一层级——学校管理:校长为责任人,负责推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制订质量目标,实施质量评价的奖惩来管理质量。第二层级——年级管理:年级主任为负责人,对年级的全面质量、全员质量、全程质量负责,认真推进本年级教学工作,负责研究“三生”(特优生、踩线生、后进生)的培养,提高年级整体教学水平。第三层级——学科管理:教研组长和质量备课组长为责任人,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对本学科的质量负责,做好集体三备(备课、备题、备考),搞好学科专业研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第四层级——班级管理:班主任为第一负责人,负责所带班级的学风、考风、心理和应试指导,班主任统筹班级教师力量,打好总体战,实施班级质量“分科负责、集体评价”的策略。这样质量管理网络就更完善,责任更明确。
建立质量评价机制
评价是工作的推动杠杆,评价必须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才能使其产生正向效益。为使质量评价起到激励作用,要坚持三大原则:首先是公平性原则。要从分班源头建立公平机制,对新的年级分班,必须遵循平行分班、客观分班的原则,尽量保证每个班级的均衡。二是公开性原则。学校提前制定绩效评价分配方案,并将方案和程序公开。三是奖惩原则。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以尽量定量的数据为依据,确定年度绩效考核的奖励和评优、晋级、职称聘任或高职低聘的对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实验中学)
绵阳市实验中学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因为高教学质量的输出才变得有意义。当然,这里说的质量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要充分认识到的是“没有高升学的学校活不到明天,但是仅有高升学的学校没有明天”。因此,一流的教学质量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高水平的升学指标,二是高规格的多样人才,三是高标准的特长发展。要实现这个“三高”的质量目标,绵阳市实验中学正在努力建设三种机制:
建立高效课堂机制
一是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我们推行一年多的“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构建出了绵阳市实验中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使课堂教学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二是要全面打造优质课堂。优质的课堂,应该反映学生思辨的过程,表现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深度参与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现场学习不断发生碰撞、激发出学习的激情的过程。我校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积淀了丰厚的课堂教学经验,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支队伍,发挥其示范效应,让所有的教师专注课堂。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打造,使其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主阵地,成为学生成才的淬炼场。
三是要深入开展教育研究。我们要发展,就要以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人的发展、提升教学水平为思路,扎实开展校内课题研究。既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总结,提炼思想,优化策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支撑。同时又要确立适合学校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级课题,通过课题推进,形成研究成果,并使其迅速转化成我校的教育生产力,使教学质量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较快、较大提升。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学校制度是针对生活在教育现场的每一个教职员工一种规范性的要求,是学校提升质量的一种机制上的保障。结合绵阳市实验中学行之有效的年级质量管理的实际,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第一层级——学校管理:校长为责任人,负责推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制订质量目标,实施质量评价的奖惩来管理质量。第二层级——年级管理:年级主任为负责人,对年级的全面质量、全员质量、全程质量负责,认真推进本年级教学工作,负责研究“三生”(特优生、踩线生、后进生)的培养,提高年级整体教学水平。第三层级——学科管理:教研组长和质量备课组长为责任人,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对本学科的质量负责,做好集体三备(备课、备题、备考),搞好学科专业研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第四层级——班级管理:班主任为第一负责人,负责所带班级的学风、考风、心理和应试指导,班主任统筹班级教师力量,打好总体战,实施班级质量“分科负责、集体评价”的策略。这样质量管理网络就更完善,责任更明确。
建立质量评价机制
评价是工作的推动杠杆,评价必须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才能使其产生正向效益。为使质量评价起到激励作用,要坚持三大原则:首先是公平性原则。要从分班源头建立公平机制,对新的年级分班,必须遵循平行分班、客观分班的原则,尽量保证每个班级的均衡。二是公开性原则。学校提前制定绩效评价分配方案,并将方案和程序公开。三是奖惩原则。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以尽量定量的数据为依据,确定年度绩效考核的奖励和评优、晋级、职称聘任或高职低聘的对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