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言语,触摸情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的观点是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言语教学。的确,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应该多对文本中的言语进行咀嚼、回味,只有将言语品味透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技巧,把握作者思想脉搏,感受作者流露的真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语言平淡而细腻,朴实而生动。品味其言语,触摸其灵魂,我们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温婉绵绵的人性善,那种沉凝隽永的人情美。
   当我们在被朱自清感动的时候,我却担心,学生,这些被称为冷漠的一代的孩子,能体会到这种凄美的亲情吗?会不会有“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父亲形象不够潇洒”此种另类想法?由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品读言语,从言语中去感悟亲情,体味真情,发掘文本中的人性善和人情美;另一方面,用言语来表现亲情,重塑亲情,回归生活中的人性和亲情。
   为了让言语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我设计了“读—品—说—写”四个环节,即朗读感悟《背影》,让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柔美的亲情,揣摩着那一个个震动心弦的细节,感悟文章主旨;赏析品味《背影》,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句子,涵泳言语,触摸亲情的细枝末节;走进并展示亲情,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生活中有关爱的细枝末节,各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让自己感动过的亲情;仿写《背影》,让学生把自己因为亲情而获得的感动写成文章。
   四个环节中,关注文章的语言始终是核心,在文本内容的引导下,让学生真切地揣摩作者内心深入的灵魂,让学生能感受到:在这里,父爱如山,一句句平淡的话,无不是对人生信念的流露;在这里,父爱如水,一举一动,无不渗透着关爱和惦念。品读着那凄婉朴实的语言,体会细节描写所带来的魅力,《背影》就如同我在黑板上所画的那棵亲情树,随着同学们不断地发现感受亲情,枝叶就会不断地添加,最终会出现一棵枝繁叶茂的亲情树。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被稱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它是一篇经典美文,先生之所以能把父子之间的亲情表现得如此动人,正是因为他运用了精致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并在描写中渗透了自己复杂的情感。细微之处见真情,文中父亲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融入背影中,也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淡淡的笔墨中孕育着一股动人心弦的力量,朴素的言语中饱含深深的情意,这也正是朱自清先生灵活运用语言的魅力所在。
   由《背影》一文,我们可以联想到琦君的《春酒》、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等文章,我们都能通过言语的咀嚼去触摸人物的情感,去享受语文学习带给学生的无限趣味。
其他文献
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懂诗意   对一首诗的把握,必须以理解为前提,但很多学生往往连诗都读不懂,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读懂诗意要从两方面把握:   1.诵读。诵读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更易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并初步感知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想象思维训练形式很多,其中把音乐引入作文课堂,应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和文学有许多相同之处,特别是其广阔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审美想象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大天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又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审美共鸣。在作文教学时,把“欣赏音乐”直接作为作文的材料,拓宽了作文教学的路子,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
期刊
我的时光  被倒入粉碎机  我蹲在出口處  只用磁铁  吸引那些  闪烁金光的颗粒  然后  握着老爸早年送给我的笔  收集一行行  蹒跚走来的诗句
期刊
文言文是古代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方面,文言文是从稚嫩的音韵、词汇、句段发展演变为成熟的书面语言,里面包含了历代古人的智慧、人物性格、事迹的发掘,是呕心沥血的经典之作,因此,以文言文为教学内容,可以窥见古人交流和思维的方式,窥见我国古代语言发展的轨迹,获得中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文言文中的经典叙事、抒情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也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学生自
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几年,我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观、想结合,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首先,让学
期刊
什么是“问题学生”呢?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类行为的表现行为比较单一,如能及时有效地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期刊
或许  我有意在遗忘  生活中的阴霾  那些孤苦抗争  那些无助和失败  或许  我有意记住了  那一树一树的花開  美妙变幻的云海  那一声一声的鸟鸣  大海追逐沙滩的  一排一排的洁白  我有一张过滤时光的网筛  阴霾漏下去  留下的  只是年年  花开的声音  嫩草的告白  以及  两只小鸟在林间  正为刚落成的新屋  剪彩
期刊
如何转化学困生,已经成为基层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仅直接关系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也是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困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是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行为习惯较差;其二是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做事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其三是自我约束力差,不遵守校纪校规。要切实有效地转化这些学困生,就要看教师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他们,去打开他们那扇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   大部分学困
期刊
乘着教育现代化的春风,我校在2015年9月全面开通了“班班通”,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堂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班班通”让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有了巨大变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本文探讨“班班通”在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其作用,彰显其魅力。   一、合理运用班班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起“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好坏,课前导入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恰当的导入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与大家交流几种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适用的导入方法:   一、谈话导入   教师通过亲切生动的谈话,在平等自然和谐的氛围里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   二、提问导入   教师的课前提问,可以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