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救捞系统“世博”应急保障海空立体演习现场,和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及世博局有关领导聊了几句,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强烈使命感的“老革命”是孙富民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当场,风尘仆仆、气度厚重的他用中英文郑重宣誓:“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时刻准备着,我们竭尽全力!”在中央电视台及其他媒体的采访间隙,记者和这位在救捞系统一干就是33年的资深船长、管理者谈了几个问题,涉及东海救助局的实力、转变发展方式、编制“十二五”规划思路、世博海空救助保障机制等。这位在战风斗浪中屡见传奇、曾在部救捞局副局长任上担任“大舜”轮打捞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东海救助“掌舵人”,辛苦劳碌的神态中透着兴奋。
航海:孙局。近些年,每逢实战演习和春运保障动员时总有机会和您见面,耳濡目染。东海救助的责任区域成了脑海中的“战略地图”,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岛,大陆海岸线长7202公里。占全国的39.22%,岛屿海岸线8532公里,占全国的60.94%。每次,也总能看到新的技术装备投入演练和部署。装’备建设和技术力量是人命救助的重要保证,建局7年来。在能力建设方面有何新进展?
孙富民:正如你所言,东海救助局担负着中国东部海域和黄海中南部海域的救助任务,救助辖区为绣针河口至平山岛北端的连线和北纬35度08zj~-30秒纬度线以南至宫口头135度方位线以北海域,即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岛的华东三省一市。区内南北主航线过往船舶密集,其中长江口区、舟山水域和台湾海峡属交通运输部水上安全重点保障区域。
我们设有救助船队、局应急反应救助队和后勤保障部,下设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和厦门共6个救助基地,各基地均建立了应急救助小分队,并配备了从英国引进的“海上不倒翁”——“华英”救助快艇,还配备了多型轻、重装潜水装具,移动式潜水供气系统、消防灭火设备等装备。“全天候”值班待命。在与外高桥码头一墙之隔的高东机场,是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配有从国外引进的“S-76C+”型等3架救助直升机,担负长江口及江浙沿海的救助值班任务。坐落在厦门高崎机场的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配有两架救助直升机,负责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的救助值班待命。他们是东海救助辖区的两支空中劲旅。近年来,建造了一批现代化救助专用船,沿海高速救助船“东海救201”轮、“全天候”救助专用船8000KW“东海救111”、“东海救112”、“东海救113”轮、“东海救115”轮已经先后交付使用,而14000KW大马力救助专用船“东海救101”轮也正在筹建中,该船在救生甲板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直接起降大中型救助直升机,进行海空联合救生作业,是恶劣海况条件下海上救助的中坚力量。按照“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的方针,我们在连云港、长江口、舟山水域、福州、平潭、厦门等七大区域共设置26个动态待命点,各类救助船艇24艘实行24小时动态待命值班,构筑了一道保障水上人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人命救助,责任重于泰山”,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建局以来,一大批航海专业人才相继加盟东海救助事业,救助队伍在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与先进技术装备的发展相得益彰。你可以看到,诸如海军陆战队退役将士、香港飞行队教练等都在我们队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以“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建立起了一套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训练机制和训练方法,努力实现“科学锻造专业化救助队伍”的目标。航海:请您谈谈海上专业救助力量“世博”保障机制。
孙富民:今年3月17至18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亲自率队赴沪浙检查上海世博交通运输保安工作,要求交通系统各单位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全行业动员、全系统部署、全方位监控,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有效、畅通有序。根据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要求,承载使命,守望和谐,救捞系统在沪各单位在筹划应急保障资源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临战阶段。东海救助局针对黄浦江航道狭窄、往返船只频繁、潮汐变化大等特点,在世博园区、吴淞口长江北段、长江口水域积极待命,共部署了9艘救助船艇,综合应急抢险救援车2辆,应急反应分队4支和应急队员22名,应急队员经过充分的训练,掌握了黄浦江水域环境和水流特征,还经过了世博知识培训考试。同时,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3架救助直升机一级待命,随时出动应急救援。东海救助局还添置了CG空投救生器、抛投式自动应急救生圈、雷达生命探测仪以及水下视频生命探测仪等一批现代化应急抢险设备。
在世博会期间,我们还加强了上海周边海域的救助力量,东海救助船机将执行24小时动态待命,与海事、渔政等部门联动,确保救助船机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航海:孙局,以“保证救助”为中心任务的国家救助力量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贵局“十二五”发展纲要的编制中又如何体现这一思路呢?
孙富民:李盛霖部长明确指出:“交通救捞队伍作为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保障海上安全的中坚力量。必须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救助有效的现代化国家专业海上救助打捞力量,为保障海上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交通运输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是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在今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提出的“一条主线、五个努力”中第五个“努力”即是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东海救助局作为一个应急救助单位,当前要以做好上海世博会应急保障工作为契机,以江苏沿海和福建海西经济大开发为重点,着重在转变、主动和见实效上下功夫。我们贯彻实施部救捞局宋家慧局长提出的,在东海海区,重点加强与海西经济开发区相配套的台湾海峡专业应急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弘扬妈祖文化,为“两岸三通”保驾护航,突出防范客船事故和大风浪导致的海难事故的要求。
我们认识到,转变救助发展方式,首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保证救助”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好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今年一季度全局待命1977艘天,执行救助任务105次,出动救助力量138次,救援遇险人员637.3,救中外船舶48艘,获救财产约10.28亿元。
再者,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五个努力”的总体思路,努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要加强救助技能建设,不断提升整体应对处置应急枪险救助的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沟通联系协调机制,主动了解辖区地方政府的需求,主动纳入地方应急联动体系,主动与辖区相关涉海单位联系、沟通、协调,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要进一 步提高救助科技含量,加强救助科技的研发,增配一批现代化的搜救决策指挥系统,力争实现通讯实时化、指挥辅助决策电子化,加强先进应急抢险救助设备的配置;要加强对“高危人群”应急知识的传授和培训,如继续赴渔村宣传救助知识,进一步增强渔民的预防和自救能力,降低海上事故发生率;要加强复杂气象海况下搜寻技术和手段的研究工作,提升搜救技能和增强搜救效果;要全面推动救助基地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拓展基地三大功能,不断提升救助基地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要加强准军事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作风和救助文化建设。
按照部救捞局的要求,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必须站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审视自身的应急能力,必须站在国际同行的角度审视自身的处置手段,必须站在应急救助需要的角度审视自身的装备水平,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正在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总结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绩和经验,着手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在人才、技术、装备、管理、救助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战略发展目标。比如,加强救助能力建设,将围绕“提高救助成功率、落实‘三个服务’、提高三个适应能力、安全监管、救助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机制建设、作风建设和履职水平,全面提高救助队伍战斗力。加快实现装备技术现代化,目前辖区基础设施仍处于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亟待更新换代的阶段,装备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保持快速发展仍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东海救助文化;做大做强救助基地,要突出“主动服务、改革创新、融入地方”的指导思想。
如果提起“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新的亮点,“用科学理念坚固海上渔业平安网络”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践行交通运输部“三个服务”的要求。如今年春节期间,结合江苏沿海大开发,我曾带队赴启动等地研讨,商讨海上安全捕捞、应急反应等具体问题。
航海:4月初,在长江口锚地抛锚的巴拿马籍空载化学品船“金十字18”轮先后出现机舱爆燃、走锚等险情,贵局及时救助,化险为夷。您在东视“新闻约见”栏目中现身,上海市民再一次领略家门口海上救助的力量。海上救助力量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肯定感同身受。
孙富民:《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一年了,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自然也在不断提升对海上安全保障、救助的要求。东海救助局负责在我国东部沿海及相关水域的水上人命救助;以人命救生为目的的海上消防;以人命救生为直接目的的财产救助;国家指定的特殊抢险救助任务;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完成国家交办的其他抢险救助等工作任务。我们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驾护航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我们自身能力建设也凭藉航运中心建设强劲东风而不断提升。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海上救助面,主动作为,主动请缨,主动出击,推动专业救助队伍发展方式的转变,时刻准备着,为构筑海上平安网络,为航运经济的科学发展全力以赴,提供有力保障。中国救捞创建60年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救捞体制改革7年来,加快了发展速度,形成了三个“三位一体”的发展特色,并因此具备了应对和处置各类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了公益性应急抢险救助打捞的行业特性,奠定了救捞专业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海难处置综合能力和时效,开辟了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途径。中国救捞发展中形成的、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救援队伍的特色、特点和特性,是救捞生存壮大的优势。业界同仁不懈努力,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
望着孙富民坚毅的目光,我耳畔再次回想起:“We are always ready.Wewill do ourbest.”
航海:孙局。近些年,每逢实战演习和春运保障动员时总有机会和您见面,耳濡目染。东海救助的责任区域成了脑海中的“战略地图”,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岛,大陆海岸线长7202公里。占全国的39.22%,岛屿海岸线8532公里,占全国的60.94%。每次,也总能看到新的技术装备投入演练和部署。装’备建设和技术力量是人命救助的重要保证,建局7年来。在能力建设方面有何新进展?
孙富民:正如你所言,东海救助局担负着中国东部海域和黄海中南部海域的救助任务,救助辖区为绣针河口至平山岛北端的连线和北纬35度08zj~-30秒纬度线以南至宫口头135度方位线以北海域,即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岛的华东三省一市。区内南北主航线过往船舶密集,其中长江口区、舟山水域和台湾海峡属交通运输部水上安全重点保障区域。
我们设有救助船队、局应急反应救助队和后勤保障部,下设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和厦门共6个救助基地,各基地均建立了应急救助小分队,并配备了从英国引进的“海上不倒翁”——“华英”救助快艇,还配备了多型轻、重装潜水装具,移动式潜水供气系统、消防灭火设备等装备。“全天候”值班待命。在与外高桥码头一墙之隔的高东机场,是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配有从国外引进的“S-76C+”型等3架救助直升机,担负长江口及江浙沿海的救助值班任务。坐落在厦门高崎机场的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配有两架救助直升机,负责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的救助值班待命。他们是东海救助辖区的两支空中劲旅。近年来,建造了一批现代化救助专用船,沿海高速救助船“东海救201”轮、“全天候”救助专用船8000KW“东海救111”、“东海救112”、“东海救113”轮、“东海救115”轮已经先后交付使用,而14000KW大马力救助专用船“东海救101”轮也正在筹建中,该船在救生甲板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直接起降大中型救助直升机,进行海空联合救生作业,是恶劣海况条件下海上救助的中坚力量。按照“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的方针,我们在连云港、长江口、舟山水域、福州、平潭、厦门等七大区域共设置26个动态待命点,各类救助船艇24艘实行24小时动态待命值班,构筑了一道保障水上人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人命救助,责任重于泰山”,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建局以来,一大批航海专业人才相继加盟东海救助事业,救助队伍在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与先进技术装备的发展相得益彰。你可以看到,诸如海军陆战队退役将士、香港飞行队教练等都在我们队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以“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建立起了一套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训练机制和训练方法,努力实现“科学锻造专业化救助队伍”的目标。航海:请您谈谈海上专业救助力量“世博”保障机制。
孙富民:今年3月17至18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亲自率队赴沪浙检查上海世博交通运输保安工作,要求交通系统各单位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全行业动员、全系统部署、全方位监控,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有效、畅通有序。根据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要求,承载使命,守望和谐,救捞系统在沪各单位在筹划应急保障资源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临战阶段。东海救助局针对黄浦江航道狭窄、往返船只频繁、潮汐变化大等特点,在世博园区、吴淞口长江北段、长江口水域积极待命,共部署了9艘救助船艇,综合应急抢险救援车2辆,应急反应分队4支和应急队员22名,应急队员经过充分的训练,掌握了黄浦江水域环境和水流特征,还经过了世博知识培训考试。同时,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3架救助直升机一级待命,随时出动应急救援。东海救助局还添置了CG空投救生器、抛投式自动应急救生圈、雷达生命探测仪以及水下视频生命探测仪等一批现代化应急抢险设备。
在世博会期间,我们还加强了上海周边海域的救助力量,东海救助船机将执行24小时动态待命,与海事、渔政等部门联动,确保救助船机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航海:孙局,以“保证救助”为中心任务的国家救助力量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贵局“十二五”发展纲要的编制中又如何体现这一思路呢?
孙富民:李盛霖部长明确指出:“交通救捞队伍作为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保障海上安全的中坚力量。必须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救助有效的现代化国家专业海上救助打捞力量,为保障海上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交通运输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是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在今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提出的“一条主线、五个努力”中第五个“努力”即是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东海救助局作为一个应急救助单位,当前要以做好上海世博会应急保障工作为契机,以江苏沿海和福建海西经济大开发为重点,着重在转变、主动和见实效上下功夫。我们贯彻实施部救捞局宋家慧局长提出的,在东海海区,重点加强与海西经济开发区相配套的台湾海峡专业应急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弘扬妈祖文化,为“两岸三通”保驾护航,突出防范客船事故和大风浪导致的海难事故的要求。
我们认识到,转变救助发展方式,首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保证救助”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好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今年一季度全局待命1977艘天,执行救助任务105次,出动救助力量138次,救援遇险人员637.3,救中外船舶48艘,获救财产约10.28亿元。
再者,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五个努力”的总体思路,努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要加强救助技能建设,不断提升整体应对处置应急枪险救助的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沟通联系协调机制,主动了解辖区地方政府的需求,主动纳入地方应急联动体系,主动与辖区相关涉海单位联系、沟通、协调,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要进一 步提高救助科技含量,加强救助科技的研发,增配一批现代化的搜救决策指挥系统,力争实现通讯实时化、指挥辅助决策电子化,加强先进应急抢险救助设备的配置;要加强对“高危人群”应急知识的传授和培训,如继续赴渔村宣传救助知识,进一步增强渔民的预防和自救能力,降低海上事故发生率;要加强复杂气象海况下搜寻技术和手段的研究工作,提升搜救技能和增强搜救效果;要全面推动救助基地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拓展基地三大功能,不断提升救助基地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要加强准军事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作风和救助文化建设。
按照部救捞局的要求,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必须站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审视自身的应急能力,必须站在国际同行的角度审视自身的处置手段,必须站在应急救助需要的角度审视自身的装备水平,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正在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总结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绩和经验,着手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在人才、技术、装备、管理、救助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战略发展目标。比如,加强救助能力建设,将围绕“提高救助成功率、落实‘三个服务’、提高三个适应能力、安全监管、救助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机制建设、作风建设和履职水平,全面提高救助队伍战斗力。加快实现装备技术现代化,目前辖区基础设施仍处于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亟待更新换代的阶段,装备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保持快速发展仍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东海救助文化;做大做强救助基地,要突出“主动服务、改革创新、融入地方”的指导思想。
如果提起“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新的亮点,“用科学理念坚固海上渔业平安网络”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践行交通运输部“三个服务”的要求。如今年春节期间,结合江苏沿海大开发,我曾带队赴启动等地研讨,商讨海上安全捕捞、应急反应等具体问题。
航海:4月初,在长江口锚地抛锚的巴拿马籍空载化学品船“金十字18”轮先后出现机舱爆燃、走锚等险情,贵局及时救助,化险为夷。您在东视“新闻约见”栏目中现身,上海市民再一次领略家门口海上救助的力量。海上救助力量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肯定感同身受。
孙富民:《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一年了,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自然也在不断提升对海上安全保障、救助的要求。东海救助局负责在我国东部沿海及相关水域的水上人命救助;以人命救生为目的的海上消防;以人命救生为直接目的的财产救助;国家指定的特殊抢险救助任务;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完成国家交办的其他抢险救助等工作任务。我们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驾护航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我们自身能力建设也凭藉航运中心建设强劲东风而不断提升。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海上救助面,主动作为,主动请缨,主动出击,推动专业救助队伍发展方式的转变,时刻准备着,为构筑海上平安网络,为航运经济的科学发展全力以赴,提供有力保障。中国救捞创建60年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救捞体制改革7年来,加快了发展速度,形成了三个“三位一体”的发展特色,并因此具备了应对和处置各类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了公益性应急抢险救助打捞的行业特性,奠定了救捞专业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海难处置综合能力和时效,开辟了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途径。中国救捞发展中形成的、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救援队伍的特色、特点和特性,是救捞生存壮大的优势。业界同仁不懈努力,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
望着孙富民坚毅的目光,我耳畔再次回想起:“We are always ready.Wewill do our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