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种饱含激情、富有音乐性、具有的音乐美 、节奏美的文学样式。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 “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受到感受到诗的魅力呢?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这是最笨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在大量的反复的含英咀华中,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感悟到数千年来锤炼的汉字的音韵及所积淀的文化底蕴。
  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去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诗歌朗读可分三步走:
  1. 读准字音,品味节奏美
  汉语有音韵之美,诵读,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底的最佳方法之一。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学生自己去读出美。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前提。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要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诗词中的多音字、生僻字、异形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准。
  其次要读出节奏。由于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在体现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好重音和停顿。根据整首诗的节奏和意思而定,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犹如书法行书中的“笔断意连”。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准确把握语调,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2. 走进内心,体验情感美
  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情感节奏,就是揣摩作者的感情。
  古人读诗或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就是让自己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才能感染别人。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师生感情同频共振,才能使情景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使学生对诗歌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师要声音宏亮,抑扬顿挫,以高低快慢的不同声调,展现诗歌的意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朗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结庐在人境》)时,要把 “悠然”二字拖长声调,体现陶潜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让学生理解陶潜那种蔑视官场寄情山水的高风亮节和优美意境。 对抒发自然的热爱、歌颂祖国山河、歌颂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豪情壮志诗篇,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在诵读时都倾注着无限热爱景仰之情,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朗读。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声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重音适当增强其音量,要自然有力,恰到好处,不要拖腔拉调,矫揉造作。突发的大声和刺耳的语调会破坏朗读的效果。
  3. 展开想象,品味意境美 诗,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这一规律决定了诗歌必然具有意境,对诗歌的学习,关键是怎样走进诗歌的意境中去。 诗歌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具体的意象,离不开景与情的结合,因此意境的品味,离不开想像和联想。优美的意境能够诱发读者的想像,而丰富的想像又能把读者带进更为广阔、更加生活的意境。在美读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诗歌中出现的景物、事物、人物在大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然后能够动起来,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图像,像过电影一般让所有的东西都在大脑中有层次、有次序地展现出来,并感受其中的氛围,营造的意境。如《沁园春 雪》(毛泽东)的上阙,“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意境,雄伟壮阔,气吞山河。那长城、那黄河,既是形象可见的景,更是包涵丰富感情的景。长城、黄河,是北国特有的景,是作者登高远眺之景,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物,对他们的赞美,就是对伟大民族的赞美,在此,情与景就有机的融合,构成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境。
  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诗歌教学中要多读,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
  收稿日期:2010-07-31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课堂教学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中为准确,清晰地传达教学信息,积极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而采用的一种行业性的特殊的交际性语言。本文简要谈了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要点;教学目的;主体地位  Confidence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continuously exaltation edu
期刊
“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深深感到“返璞归真”是语文教学要努力追求的,通过实践和自身的感悟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能取得一定的收获。  1. 重视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做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
期刊
1. 引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等,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激励教师大胆探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我也积极响应,认真钻研新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数学学科注重培养思维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现提供高中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建立概率模型》案例设计一份。  1. 环节一 三
期刊
教学内容:修改病句  教学目的:  (1)会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见的病句的类型;  (2)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3)能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4)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寻找病因,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要的方法修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故事导入 教师讲《病句大王乔麦皮》的故事。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听完故事,大家说说到底乔
期刊
【摘要】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又由于教学语言总是伴随教学过程的一个个环节,以穿插的方
期刊
对高中体育新课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在即将投身课改的具体实践中,我充分认识、感受到这些变化将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体育新课程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课程的要求?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如何促进国有林场产业化发展,本文初步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station industry of the synopsis analysis turn way  Yang Yu-ji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tateowned for
期刊
【摘要】用计算机绘制园林效果图具有多视觉的模型,逼真的效果,真实的环境和对复杂细部的表现,并可一次生成平面、立面、轴测、鸟瞰图等多套图纸的众多特点 ,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园林制图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园林效果图;设计理念;计算机制图  Shallow talk calculator graphics in the application within diagram of the park
期刊
【摘要】我们天天都在谈教学改革,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却改革力度不大——对教材内容的改革。在基础教育部分应压缩,简化社会学科内容;强化理科内容。加大理科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其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心手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我们能科学系统地实行教学改革,将其教材合理恰当地调整,使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得到良好的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紧密地结合起来,若干年后我国将会爆发性地,大面积产生高素质的生产人才和高素质的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技术手段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具体到教学中,就必须研究如何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多媒体课堂教学既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延伸,也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也将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