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秋风悲画扇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曲工尺谱,初听起来陌生,但看完此文,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它是一个“锲子”,传统文化传承的“锲子”。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间互相融通,不可分割。昆曲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文学、音乐和舞蹈为一体。不仅如此,而且,和书法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优秀的昆曲曲谱本身也是独特的书法作品。


  为了便于识别,昆曲曲谱一般用楷字书写,字迹工整清秀为宜。除书写文字之外,曲谱还需标注曲牌、曲调和板眼。曲牌写在曲谱的最前面;曲调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简字来标识;板眼代表节奏,用叉和圈来交替表示。曲谱正文、工尺标识用黑墨书写,曲牌和板眼用朱墨书写,看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随着简谱的普及,传统五音宫商角徵羽已无人问津了。简谱也渐渐应用于戏曲,于是工尺谱地位受到了威胁。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工尺谱看起来就像“天书”,其使用价值只存在于曲界。仅因尚存的使用价值,才没有失传。
  何止是工尺谱!拉丁文拼音普及后,反切拼音法、汉语标音法就失去实用价值了;计算器发明后,用了几千年的算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古往今来,有太多像这样实操性强、口口相授的技艺,失传了!像武功秘笈、独门秘方、琴谱古乐、民间工艺等,不可胜数。
  文字记录,虽为传承文明的最好办法。但是,有时也不靠谱,一本武功秘笈,即使熟读百遍,若没有师父指点,也很难练成。搞不好,还会剑走偏锋,走火入魔!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旧事物就会失传。但不能确保新事物一定比旧事物好。比如说苏绣,机器绣品是新事物,但是惨不忍睹;人工绣品是旧事物,但是巧夺天工。
  有些东西失去之后,是永远也找不到踪迹了;有些东西,还是能够挽回的。就像电脑里面被删掉的文件,还是有机会重新恢复的。文化也是如此,比如,在唐宋时期,有很多文化、技艺流传到了日本,其中一些在本土衰败了或者失传了,在日本、韩国等地却保留下来或发扬光大了。近代以来,我们又陆续从日本重新引进了一些曾经由我们创造,但丢失掉了的文化元素和技艺。
  且不说围棋这样典型的文化元素,单论两个小小的细节。
  其一是抹茶。国人将茶叶直接冲泡饮茶,是从明代以后,才流行开来;之前,是将特定的茶叶磨成粉末冲水而喝。这种能磨成粉来喝的茶叶叫抹茶,日本保留了抹茶的种植、制作方式,而且还将其加工成为各种糕点,成为了日本特产。抹茶在民国时期,被有志之士回传到国内,重新推广。
  其二是尺八。尺八是一种乐器,出现在琴箫之前,是隋唐时期的主要乐器之一,风靡一时,在宋代传入日本。南宋灭亡后,由于汉文化的断层,尺八也在国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流行的笛箫。而在日本,一直流传至今。国际上的乐器分类把尺八归为日本民族乐器。直到如今,苏州一位高人专门到日本重新学习尺八的制作、演奏之法,在国内吹响了消失千年的声音。
  昔时,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元素很多,但经历了风雨沧桑之后,已经所剩无几。当很“富有”的时候,我们不懂得珍惜。而如今“贫穷”的时候,还是那么地满不在乎吗?
  不禁想起一句经常用来表达爱情变迁的诗:“人生之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文化元素的变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新事物出现,那么旧事物就逐渐失去使用价值,慢慢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就如同秋风起,画扇悲一样。但是,到头来,秋风带来的是满目萧瑟,而画扇的浪漫温婉只留存于记忆之中了!
其他文献
我是不善酒的。  一沾上酒,脸就瞬间变红了,像枫叶遇着秋风一样。然而我又不是面容姣好的姑娘,添一分红晕,更增十分风致,惹无数爱怜。我虽是南方人,长得却粗犷,一张苦瓜似的疙瘩脸,遇着酒了,先是浅红,再喝一点,颜色随之加重,变成深红。要是继续喝下去,几乎成酱紫色的了。肚里那一点点酒精像是变成了血,要冲破脸皮爆发出来一般。眼睛也满是血丝,不似熬夜所致的颓靡,却像是急红了眼的野兽,怪吓人的。因此从不敢在人
期刊
叶落寒来,天气渐渐转冷,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当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时,也就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而这一说法一直延续至今。立冬是农历十月中的大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汉魏时期,立冬这一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
期刊
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人均寿命四十岁上下的南宋,诗人陆游却活了八十多岁,现存诗作9300余首,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陆游一生屡遭排挤,仕途坎坷,晚年隐居山林,生活拮据,为何还能如此长寿呢?品读他的诗词,或许能悟出他的长寿之道。  “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名利何足挂齿,逆境笑口常开,这不正是陆游胸怀袒荡、豁达乐观的写照吗?“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一个人在屋
期刊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此曲便如《詩经·关雎》中有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君子,养在深闺的幽闲女子只等着君子来好好地君子逑她。年年应景的节气时,闺阁女子盛装出行,踏春、赏月、看花灯,顾盼生姿。君子游于纵横阡陌,或等那惊鸿一瞥,自此倾心,失魂落魄,而后非卿不娶,或寻觅那曾经的一
期刊
提起李白,人们马上就会把他与“醉”字联系起来。李白饮酒,多开怀必醉,至死不  休,后世画家亦为他留下了不少醉态肖像。元代以前曾有人作《太白酒船图》,元代赵孟兆为此画题诗曰:“萧洒稽山道,风流贺季真。相思不相见,愁杀谪仙人。”季真就是贺知章,他曾称李白为“谪仙人”。此画此诗,相互映衬,画传醉者态,诗映酒人心,二者辉映和谐,浑然一体,表现了李白潇洒飘逸、豪放不羁的醉态和思念知己的心境。  清代年画《太
期刊
凡是中国人,不能不关注儒家。  说它是宗教也好,说它是文化也好,说它是学派也好,说它是教育也好,一言以蔽之,在中国要说清任何事情,归根结底都绕不开儒家。在写作《大秦帝国》的十多年中,几乎日日都随着战国人物与儒家做方方面面的精神纠缠,浸润既久,对儒家也就有了许多思考。诸多问题与现象之中,以对儒家文化霸权与中国文明衰落之间的关联想得最多。  儒家原生态  春秋、战国、秦帝国,是儒家获得文化霸权之前的原
期刊
之前我讲到了有关意义缺失的话题,那么意义为什么缺失了呢?意义之所以缺失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生活中有高于我们个体存在之上的那样一种存在和意义,这是意义缺失的一个根源。那么,说的更简单一点,实际上意义缺失同时是跟一个现象伴随出现的,这个东西就是神圣感的缺失,或者是神圣性的缺失,我们对所有神圣的存在都开始怀疑了,甚至对神圣本身也开始怀疑。这是意义缺失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神圣感的缺失  也许你们会说杨
期刊
宋徽宗不仅是宋朝的皇帝,也是位书画大家,他的瘦金体和花鸟画都是书画中的精品,流传下来的任何一部作品,现在都价值连城。他的艺术修养很高,在古代皇帝中无人能望其项背。或许正是因为自身浓郁的文人气质,身为皇帝的他和文人的交往十分密切,留下了不少文坛趣话。  米芾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能诗文,擅书画,尤以行草堪称一绝,苏东坡称赞说“米书超逸入神”,宋徽宗格外器重他,诏他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可这
期刊
悠然快哉读书事  同所有修身养性之经典一样,《小窗幽记》也少不了劝人读书。但规劝之语甚少,性情之感颇多。作者把一个淡泊名利、畅享闲适生活的文人在读书时那种自得其乐的可爱之态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禁心生艳羡之意,恨不得马上抄起书来,进入那个神圣而奇妙、宁谧却洒脱的世界。  读一篇轩快之书,宛见山青水白;听几句透彻之语,如看岳立川行。  对于注重修身的人来说,有幸得阅一本使人明智畅快的好书,就如同那
期刊
做生意需要资本,做人需要资粮。人生的资粮就是智慧和福德。  有的人聪明但缺少智慧,有的人有智慧,但没有福德,终究不能圆满人生。  秦朝开国宰相李斯少年跟随大师荀子问道,应该说才华横溢明心见性获得了治国安邦的大智慧,辅佐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已于宇内,一统华夏,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可谓冠盖群伦。但人生的圆满和究竟有时候更来自福德,福田有德者居之。  李斯有大智慧,但失德,品行不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