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进行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培养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815117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进行讨论,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引导、注意启发,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文言文 重点 提纲 诵读 能力
  
  今天,教学改革已进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发展学生智力为目标的高层次教学。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三个面向,讲究教学实效,是教改的关键。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效的大小,与教师的“导”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导得得法,学生就可以多、快、灵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语文教学,同样必须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现编“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比例不小,据笔者初步统计,初中约占24%,高中约占26%。可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当然也包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其共同的一点,是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深究问题的所以然,在深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则要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归纳,要使学生学会善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曾作过一些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灌”,除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你的“满堂灌”,灌走了。
  其实,任何一篇课文,总有个困难与容易、重点与一般的区分,只要我们讲课时,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引导得法,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
  在《捕蛇者说》(初中第五册)中,有“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以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一段文字。这组句子,意思不难理解。但有三项知识需向学生交待:一是“曩”的读音、意义;二是“……者”;三是“十无一焉、十无二三焉、十无四五焉”。“曩”文中有注音、释义,学生看注解可以自行解决;“……者”在此作代词,教师稍作提示,学生可说出准确的含义;关键是第三项,这里既是重点,又是阅读文言文时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读时,除了要引导学生跟“今其室”的意思联系外,还必须向学生交待:文言文中,数词后面往往不带量词,在述译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要补上一个相应的量词。学生懂得这一重要环节后,“十无一”、“十无二三”、“十无四五”三句的述译就全解决了。
  不同的年级,重点、难点各有不同。高中第三册《鱼,我所欲也》中有一组这样的句子:“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几句话,结构基本相同,反反复复,也没有艰深难懂的词,一般的意思,学生尚可理解。
  但如果不把“向为”的“为”的宾语和“不受”的宾语弄清楚,全句的意思是难以准确表述出来的。因此,在讲读中,须启发学生了解这两个省略了的宾语各是什么。“为”是介词,跟另一个名词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宾结构是“为礼义”,即上文“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中的那个“礼义”;“不受”的“受”,是个及物动词,跟另一个名词组成动宾结构,这个动宾结构是“受万钟”。学生理解后,就能把整个句子省略了的成分补充起来,成了“向为(礼义)身死而不受(万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这个“为”是动词“做”,“之”是代词,指“不顾礼义的事”。这个分句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其他两个分句就理解了。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二、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全面的认识。怎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做法也不求一致。或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或在一个学段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初中文言教材,文言知识很丰富,通假字、一词多义、句式……等等。有些知识容易掌握,有些知识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然后把它归类,从中认识它的规律性,才能掌握。例如,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就是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攻克这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为了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列句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分析归纳:
  环滁皆山也。(《醉翁享记》·欧阳修)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左丘明)
  人有百口……不能名其一处。(《口技》·林嗣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姚鼎)
  天下缟素……。(《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
  由于这些例句,平时在讲读课中学生已初步懂得,能说出各句中活用的名词和它的意思,但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它有什么规律?通过对上述例句的分析练习,我们不难概括出如下几点:名词后面带宾语,宾语前又别无动词;名词直接被副词或公宾结构修饰;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名词后面带补语,补语前又别无动词;名词作谓语,又不能同主语构成判断句。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特点后,以后遇到这类情况,就有判断的依据了。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文体知识也有很多的认识,在指导课内自读时,侧重在文章结构和句式分析上。例如在指导课内自读《论积贮疏》时,笔者就分别从文言词法、文言名法、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列出提纲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通假字和使动用法的词;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未之尝闻”等一类宾语前置的句子。学生通过找词找句,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后,最后让学生分析引论部分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内容,结论部分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通过引导,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对课外自读课文的知识归类方法也掌握了。
其他文献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和历史上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弘扬和改造了民本思想治国方略中的优秀、合理成分,成为对民本思想超越和升华的更新境界。但是我们党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预防群体性事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预防 处置 群体性事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自我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要努力适应
期刊
摘 要 和谐发展观要求关注人际关系,微观求“和”,宏观求“谐”,掌握“和谐度”。在领导行为上应统筹兼顾,和谐协调,和谐发展,把握好“度”。  关键词 和谐发展观 领导行为    营造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各阶层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它给我们把握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及科学地处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期刊
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下面结合《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谈谈我对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
期刊
摘 要 青年官兵身体早熟而心理晚熟形成身心发展失衡,心智能力难以控制因生理成熟、心理发展、情绪反映等因素衍生的动机,加之现在社会多元化、复杂化、变化快,这些都易促使部分学员内心充满矛盾与困惑,各种心理困惑、心理矛盾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准确把握学员们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疏导与心理引导,努力提高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军校生活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自我疏导 心理承受能力 军校学
期刊
摘 要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老师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地理 导学 教学模式 能力    本学期,已是我们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二年了,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收获不少,深感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形式了,而当前推陈出新的有效教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下,教师作为另一个阅读主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阅读文本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阅读体验。这样才能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向多元化的思想碰撞,使阅读文本和学生主体进行更好的沟通,帮助学生与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  关键词 问题解决 教学 语文阅读    一、通过读去感知  “文者,情之经”,语文教学要重视美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味涵咏,读出文章的美味,品
期刊
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就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 “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 朗读 感知 领悟 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