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命题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747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困难因素,主要表现在:1、学生作文基础较差,错别字不少,有的连句子都写不通顺;2、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3、由于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没有养成搜集、整理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普遍感到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急于求成”的现实需要与作文情况产生矛盾。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在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作文命题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课堂作文命题方式的再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看图作文,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自拟题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作文练习,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纲对作文的命题方式的要求是很宽泛的。近几年来,随着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命题形式的逐步多样化,中学作文教学的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实际上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单一的作文命题形式对学生作文思路和想象力的束缚是始终存在的。叶圣陶认为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应当让学生写自己胸中的积蓄,根据学生胸中的积蓄来命题。他强调:“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作文考试的作文题目,为了评卷和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只能尽可能在考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命一个明确的作文题目的。而作为平时作文训练的作文命题,就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一下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二、具体做法
  由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作文的习惯,对常见文体的基本写作技能也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我认为不宜采取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方式,而应采取多角度系列化的命题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老师限定的框架内练习写作,逐步入规入格,不至于漫无边际,无从着手。
  学生进入初中第一次作文练习,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两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后作文。
  第一组《向您介绍我》 《我的一家》 《我的理想》
  第二组 《我们的学校》 《开学第一天》 《南华学校印象》——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
  第一组作文题目,主要针对学生之间互相不了解,都想了解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而设计的。
  而自己的情况,就是最粗心大意的同学也是了解的,应该来说是有话可说的。考虑到有的同学对这类题目比较熟悉,以前写过这类题目而没有兴趣,才设计了“我的理想”这个题目来作为补充。
  第二组作文题目,转换了一个角度,主要是利用一般人新到一个地方容易产生的新奇感而设计的。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然后作文,一般都能写出一些具体内容。
  题目布置后,先介绍各个题目的一般写法,再分类提供范文,给学生的作文时间也比较宽松,允许第二天交作文本,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由思维、写作,提供了条件。
  这第一次作文,学生就表现出来了较强的写作欲望,并出现了好几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文,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久,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又一起到来。我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组织中秋晚会的欲望,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的投入到中秋晚会的筹备活动中来。结合这一次活动,我又设计了这样一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作文:
  《我为中秋晚会出主意》
  《我第一次在学校过中秋》
  《难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思故乡》
  《我班的中秋晚会》
  这一次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认为满意的习作。他们在写这样的文章时没有搜肠刮肚的苦恼,而是慢慢的有了抒写真情实感的写作热情,对作文课也不是那么反感了。
  三、效果
  通过我一个学年的实践,收到了一些效果:
  1、学生在作文时思维比较活跃,感到有话可说,作文内容具体充实。学生已经初步从老师要我写中解脱出来,初步尝到了写作的甜头。
  2、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部分贴近生活,从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中选材写出来的作文,从作品中流露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3、通过作文讲评课展示较好的学生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其实并不难,使大多数学生树立起了作文的信心。
  当然,“命题”只是作文教学诸多环节中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还需要进行一些配套改革才行。
其他文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新大纲、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培养这些能力,其关键在于朗读,更是给不去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师当头“一棒喝”,也给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和落实朗
期刊
多媒体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快速练习、快速反馈,增大了语文教学容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符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它的介入对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产生深远有益的影响,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授课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近年来,本人也听了不少这样的课,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其中很多地方是值得学习的,但也发现少数教师使用不当,走进了某些
期刊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这是教学建议应该回答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点拨式教学方法,适应了中学语文教学地客观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科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浅显体会。  一、要把握好点拨重点  点拨式教学是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一种主动发展教育,它最适宜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最
期刊
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要诵读古代诗歌和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课标推荐必背诵的有16篇古文,34首古诗词。这说明,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再次强调了背诵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足见其重要性。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也说:“背诵是熟记教材,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读书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宋代学者张载说得更明
期刊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每每读起《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些优美的语句时,我都会为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期刊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要善于激发他们的这种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期刊
写作教学中,选材和谋篇一度困扰着我。记得刚教学时,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够清晰。于是,我潜心思考解决的办法,查找资料。在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慢慢积累,精心总结,渐渐有了点儿心得。  选材方面  核心问题是:如何把生活材料变成作文素材?  首先,生活是源泉——捕捉点滴细致观察。  善于捕捉点滴生活,能够细致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点滴皆可成文。心凝神会,静心观察,宁静致远。  罗
期刊
语文课外阅读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活动。从近几年的考试命题趋势看,课外知识占了很大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之成为可能知识的巩固与发展,以达到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目的。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
期刊
任何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作文成功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就是说,要想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必须讲究立意出采。那么,作文该如何立意呢?总体而言,立意应做到“准、新、深”三个字。  一、“准”,即切题准确,不想当然  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表达思想感情积极健康”,议论文则“观点正确”,即要符合当代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