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景再现,提出问题
今天是星期三,课程表上没有我的生物课。可是,小薄和小齐又到办公室里来了。这两个家伙是我的两名生物课代表,非常认真,很负责的两名可爱的同学。我知道他们是来要生物作业来了。“王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两人问道。我说,今天没有生物课啊,没有作业。“老师,不行!你得布置一点”,你看课代表对老师发号施令了。我心想:布置什么呀,学生害怕作业,学生厌倦做作业。但是,又不能不布置,不然的话,学生不给咱学生物怎么办。我说: “要不做点练习题”“行,你说做哪里我们就做哪里。”两位满意的走了。
这是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场景。每当布置作业时,我很踌躇。从来没有好好想的作业布置竟然成了一个问题。这个场景引发了我对初中生物学作业布置的思考。
二、问题剖析
学生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巩固课堂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校,作业是老师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回家后,作业是家长要监控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日常观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作业布置缺乏思考,盲目布置,缺乏针对性
上述场景中,就反映了以上问题。生物教师在作业布置之前,应该思考些什么呢?这个作业需要布置吗,有价值吗?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吗?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吗?
作业布置紧紧围绕生物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重点知识、重要结构、关键生理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必要的技能。一节生物课下来,围绕本节课学生最难理解的核心知识,也就是对学生理解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构建生物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布置一两个有思考价值的作业。
(2)作业布置形式单一,不符合生物学的特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反观我的生物学教学,生物学习题的布置是主要的作业形式,长时间如此,势必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带来伤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体现了它的最突出特点,生物学是自然科学,要遵循科学思维的规律。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指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生物学又具有很强的生命属性。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征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观点,是能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生物学作业的布置要围绕生物學科的特点。
个性化作业布置的问题。教育发展至今,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们农村学校,在当前,人口在逐渐向城市集中地情况下,我们的学生数在逐渐减少,无需刻意的调配,我们就会实现小班化。学生比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应享受更多的关注,享受更多的激励,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作业布置实现分层次,实现作业布置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点,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实现因材布置作业。
三、作业布置方式探索
针对以上生物学作业布置的问题,笔者对生物学作业的布置形式进行了探索。
在作业布置的时间上,选准作业布置的时机,可以布置一点前置性预习作业。比如在学人的呼吸运动之前,布置一个作业:做一个呼吸运动模型。给学生讲清楚所需的材料,让学生做七下教材25页的模型。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工,让有些学生做肋间肌舒缩模型,让有的学生做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型。再如在学习心脏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先自己测一测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多少次,感受生命的律动。进而让那些喜欢画图的同学画一画心脏的形态和结构示意图,并要求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画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学习。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盆盆栽植物,事先用透明塑料袋对其一个大枝条和一个小枝条进行套袋处理,并进行跟踪观察,看袋壁上的水珠的多少,思考为什么。
布置一部分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带有综合性,有些作业耗时比较长,可以分散时间连续进行。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让学生在课下提前浸泡好一些植物的种子。泡好后种在花盆内,跟踪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以观察小日记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观察成果。
增加一些体验性的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悟得始知深。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只有通过亲自体验,亲身感悟,才能真正理解,并使之最终沉淀到心灵深处,成为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伴其一生。如在学习人体的各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体验性作业:连续跳50个绳,体验你的呼吸和心跳有何变化,想一想人体的哪些系统参与了这项活动?
总之,作业的布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变换作业布置的形式,改变单一的纸笔习题的作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今天是星期三,课程表上没有我的生物课。可是,小薄和小齐又到办公室里来了。这两个家伙是我的两名生物课代表,非常认真,很负责的两名可爱的同学。我知道他们是来要生物作业来了。“王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两人问道。我说,今天没有生物课啊,没有作业。“老师,不行!你得布置一点”,你看课代表对老师发号施令了。我心想:布置什么呀,学生害怕作业,学生厌倦做作业。但是,又不能不布置,不然的话,学生不给咱学生物怎么办。我说: “要不做点练习题”“行,你说做哪里我们就做哪里。”两位满意的走了。
这是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场景。每当布置作业时,我很踌躇。从来没有好好想的作业布置竟然成了一个问题。这个场景引发了我对初中生物学作业布置的思考。
二、问题剖析
学生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巩固课堂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校,作业是老师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回家后,作业是家长要监控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日常观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作业布置缺乏思考,盲目布置,缺乏针对性
上述场景中,就反映了以上问题。生物教师在作业布置之前,应该思考些什么呢?这个作业需要布置吗,有价值吗?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吗?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吗?
作业布置紧紧围绕生物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重点知识、重要结构、关键生理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必要的技能。一节生物课下来,围绕本节课学生最难理解的核心知识,也就是对学生理解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构建生物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布置一两个有思考价值的作业。
(2)作业布置形式单一,不符合生物学的特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反观我的生物学教学,生物学习题的布置是主要的作业形式,长时间如此,势必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带来伤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体现了它的最突出特点,生物学是自然科学,要遵循科学思维的规律。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指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生物学又具有很强的生命属性。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征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观点,是能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生物学作业的布置要围绕生物學科的特点。
个性化作业布置的问题。教育发展至今,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们农村学校,在当前,人口在逐渐向城市集中地情况下,我们的学生数在逐渐减少,无需刻意的调配,我们就会实现小班化。学生比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应享受更多的关注,享受更多的激励,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作业布置实现分层次,实现作业布置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点,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实现因材布置作业。
三、作业布置方式探索
针对以上生物学作业布置的问题,笔者对生物学作业的布置形式进行了探索。
在作业布置的时间上,选准作业布置的时机,可以布置一点前置性预习作业。比如在学人的呼吸运动之前,布置一个作业:做一个呼吸运动模型。给学生讲清楚所需的材料,让学生做七下教材25页的模型。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工,让有些学生做肋间肌舒缩模型,让有的学生做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型。再如在学习心脏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先自己测一测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多少次,感受生命的律动。进而让那些喜欢画图的同学画一画心脏的形态和结构示意图,并要求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画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学习。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盆盆栽植物,事先用透明塑料袋对其一个大枝条和一个小枝条进行套袋处理,并进行跟踪观察,看袋壁上的水珠的多少,思考为什么。
布置一部分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带有综合性,有些作业耗时比较长,可以分散时间连续进行。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让学生在课下提前浸泡好一些植物的种子。泡好后种在花盆内,跟踪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以观察小日记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观察成果。
增加一些体验性的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悟得始知深。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只有通过亲自体验,亲身感悟,才能真正理解,并使之最终沉淀到心灵深处,成为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伴其一生。如在学习人体的各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体验性作业:连续跳50个绳,体验你的呼吸和心跳有何变化,想一想人体的哪些系统参与了这项活动?
总之,作业的布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变换作业布置的形式,改变单一的纸笔习题的作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