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展示个性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确立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两个等级的评分标准,这给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三的作文训练,首先就是要落实好“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力争每一个考生都能拿到尽可能高的基础等级分;其次,在抓好“基础等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发展等级”的训练。“发展等级”的评分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只要一点突出或多点达到,都能拿到可观的“发展等级”分。因此,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一定会在这方面求得突破,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深刻——思想有深度,感情有浓度
   深刻是指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以及揭示问题根源的能力。落实到不同的文体上,应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议论文来说,就是要做到思想有深度。议论文要求以理服人,如果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那势必是无关痛痒的肤浅分析。要做到思想深刻,通常运用焦点透视法,即分析作文材料或题目时,集中于一点进行突破,以达到理解其深刻含义,正确地把握主题的目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本质。对于记叙文来说,除了要具备深刻的批判性,反映出对现实的关注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感情真挚,能够以情感人,以情怡人,使得文章有足够的感情浓度。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很难用语言把它表述好的,虚假、空洞的东西只能是“懒婆娘的裹脚”。正如《庄子》所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二、丰富——取材有广度,内容有厚度
   要做到丰富,既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材料的组织。材料的选择要有很强的文体意识,议论文要论据充分、旁征博引,记叙文要联想丰富、内容翔实。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广度,不能总是那些传统的老事例,这些事例不是不可以采用,但用得多了,也就缺乏了新鲜感,如果不能写出新意,这些材料的选用是不能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因此应尽量选择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来揭示生活的本质。
   三、有文采——语言有亮度,行文有气度
   文章讲究词句漂亮,这是有文采在字面上的体现,但仅仅追求字面的华丽是远远不够的,有文采还体现在文章的内蕴上,不能用华丽纤巧的形式来掩饰空虚贫乏的内容。如果那样,文章就会流于肤浅鄙陋,就会缺乏应有的格调。
   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视野不够开阔,阅历也相对肤浅,要想在挥笔之间观照古今,表现出高妙的气韵,是有一定困难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同时还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而这两方面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都是不足。但如果能在行文的过程中注意一些细节,还是能够尽量避免这些劣势的。
   四、有创新——构思有角度,创意有新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教育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因此,语文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创新要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不是胡思乱想,不是胡编乱造,它应以丰厚的知识作基础,以对生活的感悟为触发点,并在感悟的基础上深挖下去,开掘出别人所没有开掘的东西,同时创新又不能拘泥于思维定势,要有新的构思角度,要开拓出新的思路。构思的角度很多,或运用倒叙,设置悬念;或埋设伏笔,前后照应;或卒章显志,凸显匠心……常用的创新思路也有很多,可以是多向思考,纵横比较;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反弹琵琶……
   其次,创新还要注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要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没有新的创意是很难做到的。要让你的见解与他人不同,要有独到之处,要能够彰显个性特征。材料创新一是材料新颖,二是运用新巧。
   再次,创新还要注意语言的创新和标题的创新。新的语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好的标题能够一下子抓人“眼球”,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提高发展等级分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可以来自家庭、社会,可以来自学校,同时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其主要表现有: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差。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容易自暴自弃,有很强的对立情绪,不服管教,自卑感强,自制力差。我在从事多年中学教学中,深感挖掘和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期刊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好比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一个个教学活动就是这条项链上的一粒粒珍珠,而各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这些珍珠的红丝线。缺少了这条红丝线,再完美的珍珠,也打造不成璀璨的项链。可见,得体的过渡语至关重要。那何谓过渡语呢?所谓过渡语,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富有魅力的教学过渡语最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展示课堂魅力。   那么有魅力的过渡语应该如何设置呢?  
期刊
高考作文除了追求立意的新颖和结构的精巧外,语言的创新和富有文采也是考场作文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云想衣裳花想容”,语言同样需要衣裳,需要美容,这样才富有魅力。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阅卷感受对广大考生提出如下四个方面注意事项:   一、准确使用词语,增强语言表现力   一般说来,词语生动主要靠准确使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例1:你在荒漠的青冢默默对着夕阳残雪,你在西子湖畔依依地牵着细柳清风,
期刊
时下,中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呆板,空洞无物。如何引导、训练,我试着从记叙文语言特点入手,做些探索。   记叙文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文采。例如:“在冷冽的清晨中,蔷薇树冒出了一点又一点粉色的花蕾,如同小小的火苗在这白茫茫的迷境中拼命燃烧着。”(《破碎的梦》)作者写蔷薇树的花蕾,如同火苗拼命燃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示蔷薇花的色彩鲜红欲滴,如燃烧的火焰般耀眼夺目,形象而贴切;蔷薇蓓蕾绽放,如火焰般拼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因害怕写作而讨厌作文课,即使把文章写出来,也是篇幅短小、空洞无物,有的甚至干脆拷贝别人的作品。究其原因,我觉得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叙事完整,但却不能捕捉并描写细节,以至于文章缺乏文采。因此,指导学生巧用细节传神韵,就成为了我们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细节   学生
期刊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由形式单一、方式单一、功能单一走向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多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天性,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拓展作业的内涵,让作业更富人情味,让学习洋溢生命气息,让学生释放自我潜能,
期刊
我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她滋养了无数中国文人学士。然而,初中古诗歌教学的现状却很不乐观。据了解,很多学生初中三年的早读时间都花在古诗歌和文言文的背诵上了,考试时还拿不到高分。弄得初三师生焦头烂额。能否给初中的古诗歌教学规范一个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路?笔者根据自己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古诗歌教学的三种境界“入诗·入境·入情”,归纳了古诗歌教学的五个步骤“诵读
期刊
无论是从选文的篇目,还是教材所占的比例来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教学?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觉得要传授好这部分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披文入情明理,感受文言魅力。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一味地咬文嚼字,会让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因此要先把学生引入到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去,让学生从世俗的繁杂生活中走出,逐渐沉静下来,披文入情明理,感受文章魅力
期刊
语文学习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绞尽脑汁拼凑出来的文章经常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今天笔者专门就学生作文难出个性而谈谈个人的理解。    时下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抱怨最多的就是素材、题材单一,想象力极度贫乏。尤其是教育教学落后地区和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不管教师布置什么题目的作文,学生的素材几乎都会向家人亲情靠,向自己的考试得失靠,叙述模式手法固定,思维根本就打不开。这样学生的作
期刊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当代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发展,这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挑战。只有了解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重要性,掌握其中的工作原则,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关怀热爱学生,因势利导,做到客观正确地评价,并且即时准确地了解班级整体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特征,因材施“管”,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有许多艺术,需要我们去欣赏: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卢梭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