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集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业集聚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融合,以产业的高密度集聚作为内涵式属性,以区域作为空间载体,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的集聚涌现出一种全新态势,亦通过与关联行业来拓展产业链。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业集聚 旅游产业集聚区 问题与对策
产业集聚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近邻或集中,并锁定于特定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性特征。规模经济借以实现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集聚。Ian R.Gordon and Philip Mccann(2000)认为不同的集团和不同的活动趋向于在不同的地方集结成带状,其结果就是产业专业化的集聚区。Porter’s(1998)指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聚的竞争力。Michael(2003)根据波特的产业集聚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聚,认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王学峰(2011)结合相关研究,界定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指“依托相应资源,以旅游设施聚集为主体,形成的规模型区域。产业集聚区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实施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是将休闲旅游业相关企业、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协会等机构加以整合,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面。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是产业要素,是集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核心吸引物、休闲旅游供应商和服务商以及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协同协作,提高综合竞争力”。
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彰显了河南旅游产业的相对综合优势。例如资源产品导向向旅游市场主导转变突出区位交通和客源市场优势;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凸显厚重的河南历史和文化的优势;区域旅游竞争从景区景点竞争向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突出城市密集的优势;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突出河南多样化的资源和产品优势。依托交通网络化、高速化的发展趋势,京港澳、二广、沪陕等高速公路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和城铁架构,将形成连接北京、西安、武汉、济南、太原等重要城市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平顶山、南阳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的贯通,将覆盖3000到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
一、困扰河南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问题
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视角思考,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与新形势不相宜的问题。
1.旅游产业地域、时空分布不平衡。从空间来看,河南旅游产业景区景点主要集中在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而豫东平原区、漯河、周口旅游景观建设明显滞后。从时间来看,黄金周期间一些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占景区全年接待量的50%以上,旅游高峰期人满为患,导致旅游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旅游安全受到威胁。而在旅游淡季,设施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到位。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行政建制上分别涉及农业、交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文化、工商等部门,省内的旅游开发工作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现象突出,多方利益难以平衡。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薄弱,对旅游开发工作的监控力度不够,旅游规划、景区项目建设等有关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实践中,多数景区在运作过程中,景区与政府的“婆媳关系”导致景区运营者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缺乏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因此,为了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多头管理,画地为牢、管理分散、产业脱节的传统体制亟待改善。
3.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配套。河南省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脚步虽然走的很快,但是从总体来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服务体系不配套。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尤为突出,例如,航线少、航班少、铁路客运超负荷运转,通往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安全因素还停留在较低水平。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由于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景区联系松散,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4.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同发展,然而,购物、娱乐环节在河南省内的旅游产业表现极为薄弱,旅游景区的收入仍然是门票、餐饮、住宿。其中,“门票经济”已成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许韶立在《论河南省旅游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河南省游客花费中,门票花费大约占40%,餐饮、住宿大约占40%,交通大约占15%,购物和娱乐两大要素仅占5%左右。特别是对于一些省内客源,一日游、半日游的景区门票比例几乎占到50%以上。开封清明上河园的门票收入在2009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占游客总消费的80%。这种消费结构与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却是截然相反的。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门票收入仅仅占整体旅游产业收入的极小部分。门票与其它收入比仅为1:4.2左右。
5.旅游文化资源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河南虽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从总体上看,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与发达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宝丰赵庄的魔术,濮阳东北庄的杂技,温县的太极拳、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开封的汴绣、汝州的汝瓷、禹县的钧瓷等都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却未得以最佳利用,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更无法提高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孙翠芳(2012)通过调查分析了河南旅游界近来围绕文化旅游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连载《厚重河南》介绍河南的历史和文化,对频临灭绝的民俗文化的保護,收集传说故事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对于大多数现代旅游者来说,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还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都市文化还不鲜明,“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的推出虽得到专家们的认可,但是没有唱响全国舞台。 6.旅游商品缺乏品牌价值。河南物产丰富,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如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南阳玉石、禹县钧瓷等传统工艺品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然而,大多数旅游商品知名度不高,缺乏精心设计和策划,未能反映河南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部分商品仅具地方性影响,尚未真正形成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系列旅游商品。山杉(2010)和李晓丽(2008)通过相关调查,认为多数商品包装粗糙简陋,品牌形象模糊,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价值不高,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例如开封汴绣由于长期以来处于手工生产状态而久未进行商标注册,以致遭侵权。品牌未能建立的汴绣精品被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现象。
二、河南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策
1.积极组建河南旅游产业集群。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基础来看,建议积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红旗渠大峡谷、云台山景区群集群、白云上为中心的伏牛山集群、济源景区集群、西夏景区集群、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集群等。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形成综合竞争力比较强的旅游产业组织体系,通过采用国有、民营、外资或民间参股等方式,使得旅游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2.改善旅游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逐步改善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涉及多方管理部门引发的条块分割现象,平衡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开发企业、当地居民、游客多方利益。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区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有效的运行和管理。使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景区管理与景区建设规范化。可尝试设立旅游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管理集聚区所属区域的行政、管理以及社会事务。下设相关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要求,将集聚区内相关旅游企业进行整合,在集聚区内成立旅游观光、客运服务、餐饮娱乐、文化传媒、旅游商品、星级酒店等企业。
3.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旅游交通的畅达,完善河南省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旅游信息服务的设施建设,旅游通信设施建设。同时还应建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和有课接待服务设施体系。加强旅游信息网站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极大发挥旅游信息化集聚的优势。另外,满足宾馆、饭店的接待数量和质量要求,加强中心城镇星级酒店及景区度假酒店的建设,继续完善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设置旅游专用线路、提供综合查询、预订等相关配套服务。
4.不断完善旅游集聚产业链。波特的价值链体系使得旅游相关产业无论是在区域内形成集聚,还是通过旅游需求市场推动和产业关联拉动形成的旅游业集聚,所有集聚都是围绕旅游产业链向上、下游一体化的延伸,从而形成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的现象。完善旅游产业链能够有效的实现专业分工,降低成本,为旅游集聚区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旅游相关产业、辅助产业设施的对接,比如旅游产业与工、农业的对接,也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对接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与重组。
5.精心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的旅游商品。为了扩大旅游商品的消费潜力,可在大型旅游集聚区内建立省内旅游商品购物交易购物中心,不仅可以使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成为带动旅游集聚区经济增长的一大推动,还可以同步开发、建设具有中原厚重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以增加旅游商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另外,利用旅游理念包装工農产品,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开发具有河南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系列,例如汴绣、钧瓷、唐三彩、玉雕等旅游产品,大力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例如新郑大枣、灵宝苹果、鄢陵花卉、信阳毛尖、焦作山药的营销网络。
参考文献:
[1]李小建,李二玲, 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 中州学刊,2002(4):5-8.
[2]Ian R.Gordon and Philip McCann,Industrial Clusters: Complexes,Agglomeration and/or Social Networks Urban Studies [J],2000 (3): 513-532.
[3]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M], Simon & Schuster Ltd, 1998.
[4]Michael.E.J..Tourism micro-clusters[J], Tourism Ecomonics, 2003(9): 133-145.
[5]王学峰,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 8-9.
[6]余斌、马柯、张立生,河南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423-426.
[7]许韶立,论河南省旅游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消费导刊[J], 2009(11):30-31.
[8]孙翠芳,河南旅游文化对外传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技信息,2012(6):49-51.
[9]山杉,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0 (12):204-205.
[10]李晓丽,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08(8):146-147.
[11]任广乾,王昌明,河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8):186-188.
作者简介:付岩岩(1979.12—)女。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的研究。
关键词:产业集聚 旅游产业集聚区 问题与对策
产业集聚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近邻或集中,并锁定于特定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性特征。规模经济借以实现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集聚。Ian R.Gordon and Philip Mccann(2000)认为不同的集团和不同的活动趋向于在不同的地方集结成带状,其结果就是产业专业化的集聚区。Porter’s(1998)指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聚的竞争力。Michael(2003)根据波特的产业集聚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聚,认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王学峰(2011)结合相关研究,界定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指“依托相应资源,以旅游设施聚集为主体,形成的规模型区域。产业集聚区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实施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是将休闲旅游业相关企业、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协会等机构加以整合,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面。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是产业要素,是集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核心吸引物、休闲旅游供应商和服务商以及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协同协作,提高综合竞争力”。
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彰显了河南旅游产业的相对综合优势。例如资源产品导向向旅游市场主导转变突出区位交通和客源市场优势;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凸显厚重的河南历史和文化的优势;区域旅游竞争从景区景点竞争向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突出城市密集的优势;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突出河南多样化的资源和产品优势。依托交通网络化、高速化的发展趋势,京港澳、二广、沪陕等高速公路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和城铁架构,将形成连接北京、西安、武汉、济南、太原等重要城市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平顶山、南阳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的贯通,将覆盖3000到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
一、困扰河南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问题
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视角思考,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与新形势不相宜的问题。
1.旅游产业地域、时空分布不平衡。从空间来看,河南旅游产业景区景点主要集中在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而豫东平原区、漯河、周口旅游景观建设明显滞后。从时间来看,黄金周期间一些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占景区全年接待量的50%以上,旅游高峰期人满为患,导致旅游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旅游安全受到威胁。而在旅游淡季,设施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到位。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行政建制上分别涉及农业、交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文化、工商等部门,省内的旅游开发工作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现象突出,多方利益难以平衡。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薄弱,对旅游开发工作的监控力度不够,旅游规划、景区项目建设等有关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实践中,多数景区在运作过程中,景区与政府的“婆媳关系”导致景区运营者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缺乏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因此,为了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多头管理,画地为牢、管理分散、产业脱节的传统体制亟待改善。
3.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配套。河南省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脚步虽然走的很快,但是从总体来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服务体系不配套。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尤为突出,例如,航线少、航班少、铁路客运超负荷运转,通往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安全因素还停留在较低水平。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由于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景区联系松散,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4.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同发展,然而,购物、娱乐环节在河南省内的旅游产业表现极为薄弱,旅游景区的收入仍然是门票、餐饮、住宿。其中,“门票经济”已成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许韶立在《论河南省旅游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河南省游客花费中,门票花费大约占40%,餐饮、住宿大约占40%,交通大约占15%,购物和娱乐两大要素仅占5%左右。特别是对于一些省内客源,一日游、半日游的景区门票比例几乎占到50%以上。开封清明上河园的门票收入在2009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占游客总消费的80%。这种消费结构与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却是截然相反的。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门票收入仅仅占整体旅游产业收入的极小部分。门票与其它收入比仅为1:4.2左右。
5.旅游文化资源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河南虽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但从总体上看,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与发达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宝丰赵庄的魔术,濮阳东北庄的杂技,温县的太极拳、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开封的汴绣、汝州的汝瓷、禹县的钧瓷等都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却未得以最佳利用,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更无法提高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孙翠芳(2012)通过调查分析了河南旅游界近来围绕文化旅游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连载《厚重河南》介绍河南的历史和文化,对频临灭绝的民俗文化的保護,收集传说故事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对于大多数现代旅游者来说,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还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都市文化还不鲜明,“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的推出虽得到专家们的认可,但是没有唱响全国舞台。 6.旅游商品缺乏品牌价值。河南物产丰富,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如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南阳玉石、禹县钧瓷等传统工艺品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然而,大多数旅游商品知名度不高,缺乏精心设计和策划,未能反映河南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部分商品仅具地方性影响,尚未真正形成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系列旅游商品。山杉(2010)和李晓丽(2008)通过相关调查,认为多数商品包装粗糙简陋,品牌形象模糊,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价值不高,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例如开封汴绣由于长期以来处于手工生产状态而久未进行商标注册,以致遭侵权。品牌未能建立的汴绣精品被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现象。
二、河南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策
1.积极组建河南旅游产业集群。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基础来看,建议积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红旗渠大峡谷、云台山景区群集群、白云上为中心的伏牛山集群、济源景区集群、西夏景区集群、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集群等。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形成综合竞争力比较强的旅游产业组织体系,通过采用国有、民营、外资或民间参股等方式,使得旅游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2.改善旅游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逐步改善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涉及多方管理部门引发的条块分割现象,平衡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开发企业、当地居民、游客多方利益。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区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有效的运行和管理。使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景区管理与景区建设规范化。可尝试设立旅游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管理集聚区所属区域的行政、管理以及社会事务。下设相关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要求,将集聚区内相关旅游企业进行整合,在集聚区内成立旅游观光、客运服务、餐饮娱乐、文化传媒、旅游商品、星级酒店等企业。
3.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旅游交通的畅达,完善河南省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旅游信息服务的设施建设,旅游通信设施建设。同时还应建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和有课接待服务设施体系。加强旅游信息网站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极大发挥旅游信息化集聚的优势。另外,满足宾馆、饭店的接待数量和质量要求,加强中心城镇星级酒店及景区度假酒店的建设,继续完善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设置旅游专用线路、提供综合查询、预订等相关配套服务。
4.不断完善旅游集聚产业链。波特的价值链体系使得旅游相关产业无论是在区域内形成集聚,还是通过旅游需求市场推动和产业关联拉动形成的旅游业集聚,所有集聚都是围绕旅游产业链向上、下游一体化的延伸,从而形成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的现象。完善旅游产业链能够有效的实现专业分工,降低成本,为旅游集聚区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旅游相关产业、辅助产业设施的对接,比如旅游产业与工、农业的对接,也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对接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与重组。
5.精心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的旅游商品。为了扩大旅游商品的消费潜力,可在大型旅游集聚区内建立省内旅游商品购物交易购物中心,不仅可以使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成为带动旅游集聚区经济增长的一大推动,还可以同步开发、建设具有中原厚重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以增加旅游商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另外,利用旅游理念包装工農产品,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开发具有河南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系列,例如汴绣、钧瓷、唐三彩、玉雕等旅游产品,大力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例如新郑大枣、灵宝苹果、鄢陵花卉、信阳毛尖、焦作山药的营销网络。
参考文献:
[1]李小建,李二玲, 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 中州学刊,2002(4):5-8.
[2]Ian R.Gordon and Philip McCann,Industrial Clusters: Complexes,Agglomeration and/or Social Networks Urban Studies [J],2000 (3): 513-532.
[3]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M], Simon & Schuster Ltd, 1998.
[4]Michael.E.J..Tourism micro-clusters[J], Tourism Ecomonics, 2003(9): 133-145.
[5]王学峰,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战略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 8-9.
[6]余斌、马柯、张立生,河南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423-426.
[7]许韶立,论河南省旅游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消费导刊[J], 2009(11):30-31.
[8]孙翠芳,河南旅游文化对外传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技信息,2012(6):49-51.
[9]山杉,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0 (12):204-205.
[10]李晓丽,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08(8):146-147.
[11]任广乾,王昌明,河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8):186-188.
作者简介:付岩岩(1979.12—)女。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