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费尔巴哈论》第四章的逻辑线索及其启示意义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uo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问题。在第四章中集中正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劳动解释历史,用劳动人民解释历史的唯物史观启示我们共产党人任务就是做转化工作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
  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科学体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为重要,只有从根上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和整个理论构架,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核。《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简称。这本书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前三章,更多地是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在第四章,集中正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分析论述比较多。
  1 《费尔巴哈论》第四章的逻辑线索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它最直接的理论来源,那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最重要的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恢复了唯物主义者的权威,所以,他影响了马克思,但由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马克思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了,所以,他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即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一切,包括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物质的,这样一来,就把唯物主义坚持贯彻到底了,从而实现了一种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独创。那么,是怎样独创的呢?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
  1.2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
  黑格尔创立了辩证法,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显然不可能贯彻到底,甚至有可能被唯心主义的体系所窒息。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改造。他们把辩证法与唯物论相结合,把辩证法奠定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不可分,所以,这样一来,马克思就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紧密地、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了,这也是马克思的独创。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就是强调,世界它是一个过程,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正因为世界本身它是发展变化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法的认识就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因此,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同时,它又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它是有客观规律的,但人又是有主体能动性的,这样,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讲唯物的一方面,又讲辩证的一方面,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只有这样的辩证法才是彻底的,必须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这是马克思的贡献。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除了哲学的,古典哲学的理论来源之外,实际上还跟自然科学的发展相联系。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它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分门别类地研究,物理学研究物理学、化学研究化学,到19世纪,自然科学发生了变故,不再是分门别类地研究,而是综合性地研究,就是物理化学,化学物理,也就是说,是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综合性地研究这个世界,研究这个自然界,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上面的变革,许多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就发现了,包括三大发现在内的,自然科学的成果出现了,这样一来,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就为辩证法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自然科学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跟自然科学的变化,也跟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取得密切相关。即使在今天也一样,哲学要发展变化,不可能离开自然科学,哲学必须吸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来不断地丰富哲学的理论,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最基本的观点是什么?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讲哪些原理呢?第二个问题,恩格斯着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作了分析,但这个篇幅比较大了,但内容主要讲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下面,我们做一个概括,恩格斯在这里首先讲了人,讲了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的客观规律这样一个观点,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客观规律,人有目的、愿望这些问题,但不能因为人有目的而否认,不承认社会有规律。唯心史观就认为,人有目的,人有愿望,所以,社会没有规律,恩格斯说不对,不能因为人有目的,人有动机,就不承认社会有规律,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发展绝不是按照某个人的意志去发展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发展肯定存在规律,表面上看是偶然性在起作用,是人的思想意志观念在起作用,实际上在偶然性的背后,在思想、意志的背后,隐藏着客观规律,受隐藏着的规律性支配。也就是说,人有目的,并不能否认社会有客观规律。社会的发展是有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所以,我们必须发现这些规律,因为社会有规律,我们必须研究这些规律,发现了这些规律,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人有愿望,当然不错,但问题在于,人的愿望要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符合规律的这些目的和愿望大都能实现,违背规律的肯定实现不了。符合的越多,实现的越多,符合得少,当然就实现得少,违背规律就会受惩罚。所以,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愿望,让我们的动机,让我们的目的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
  恩格斯认为,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至少要有两个方面的途径。第一,要研究人们思想背后的物质动机,也就是说,要透过思想,研究思想背后的东西,要研究这个思想是怎么产生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就产生这样的思想呢?它有物质条件、物质动因,它研究这个东西,唯心史观,他的错误不在于研究思想,唯心史观,它当然重视思想了,重视思想不是它的过错,这是它的合理的方面,重视思想它是对的,错在哪里,唯心史观错就错在停留在思想,停留在思想就是光研究思想,它没有去追问,这个思想是怎么产生的,没有追问这个思想背后的物质动因,这就错了,我们不能够再犯这个错误,所以,我们要研究思想,特别是要研究这个思想产生的物质动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我们要研究人,要研究人的活动,要研究规律。社会的规律离不开人。要研究人的活动,研究什么人,研究哪些人,不是研究少数人物,主要是研究大多数人,研究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要研究那些能够引起历史变迁的持久的群众运动,要研究人民,研究大多数人,这样,才是发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途径,恩格斯告诉我们两条,怎么样才能找到,怎么样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呢?一是研究思想背后的物质动机,二是研究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那么,历史唯物主义活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研究出来了吗?发现规律了吗?发现了,这个规律是什么?就是社会基本矛盾,恩格斯在这里,他阐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围绕着这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展开的,人类社会从结构上讲,他是依据三个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上层建筑,三个层次构成两对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是這样一种关系,当然,生产力也是通过经济基础来决定上层建筑的,上层建筑又是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这就是社会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如何被推动的呢?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它发展前进的,所以,我们必须研究社会基本矛盾,怎么研究呢?就是,要符合规律了,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另外,生产力怎么发展呢?就必须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和它相适应,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不相适应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个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相适应就会促进生产力,不相适应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费尔巴哈论》最后一段,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标志着以往一切哲学形态的终结,解体了,以往一切哲学形态解体了,那么,以往一切哲学形态的终结或者说解体不是说哲学本身终结了,不是的,哲学本身没有,也不可能终结,终结的,解体的是某些具体的哲学形态。比如,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了,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哲学本身还在继续,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它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以往了,不同于德国古典哲学了,而且这条道路,它预示着,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在内的哲学发展的进程,哲学发展的趋势。那么,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了对所有问题的认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没有结束真理,它只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建构了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封闭的,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像黑格尔那样把它封闭起来,这个哲学体系终究也会被解体,它也必将被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是开放的,它不断地吸纳,不断地批判改造合理的东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没有完成对真理的认识,它没有结束真理,也就是说,它只能,它也必然,它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使自己的哲学不断地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结束真理,也没有完成对所有事物的认识。它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
  2 学习《费尔巴哈论》第四章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费尔巴哈论》,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这样一种哲学,用劳动解释历史,用劳动人民来解释历史,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就是用这样一种观点来理解历史的发展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在。那么,结合这样一个观点,用劳动来解释历史,实际上它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精神。即让劳动者占有财富并解放自己,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财富、财产。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
  通过学习《费尔巴哈论》,我们明确了党的任务就是做转化工作的,把无产转化为有产,把财富少轉化为财富多。当这个问题明确之后,启发我们进一步地来思考:真正让劳动者占有财富,拥有财产,特别是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和财产,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劳动者,劳动人民占有越来越多的财产呢?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呢?特别是普通劳动者,如何使他们的付出和奉献相吻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所以,我们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加、进一步地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的比重,增加劳动者在收入分配当中的比重。”廉价劳动力不能永远廉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永远廉价,实际上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方面。但同时,进一步地分析,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难道廉价劳动力是一种持久的竞争力吗?不是,它在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可能起作用,但从长久来看,要增加我们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我们的劳动者的素质,必须靠科技创新。必须让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怎么样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能力、科学技术的水平,这对于增强我们的国力、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实际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是《费尔巴哈论》带给我们的思考。总而言之,通过对《费尔巴哈论》逻辑线索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围绕着劳动在哲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这些就是学习《费尔巴哈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为了改变现在中学地理传统教学的现状,满足现如今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取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方法,研究出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一套关于中学地理活动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于课堂中。通过问卷调查法询问学生对活动教学模式授课的影响,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也能让学生学到许多的课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起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以及特点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方式可以高效地优化教学结构,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保证高效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趣味课堂;有效策略  1 进行趣味性教学导入  教师想要通过信息技术构建趣味性的英语课堂,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
期刊
关键词: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亲和力的重要性;提升亲和力的方法  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对现代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不应只是掌握着播音员应具备的技能,而是作为一个综合型人才,同时优秀的主持人会主动发挥自己的亲和力,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夠有效提高节目质量以及收视率。  1 播音主持以及亲和力的含义  播音主持主要是为了培养电视广播多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主持人。一个只会播音的主持人就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与各国交流越来越密切,语言作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工具,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作为以超多元性和移动性的“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已经越来越贴合于我国目前语言发展的现状。此文就以上海碧云国际社区为例,对全球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景观加以研究。  关键词: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碧云社区  1 语言景观的分类  1.1根据功能与作用进行划分  语言景观在我们身
期刊
摘 要:體育科研能力是初中体育老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体育科研可以帮助学校体育组教研活动团结意识的建设,提升体育老师的专业发展和理论水平。教育科研工作“源于教学,服务教学”,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升老师,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老师要端正自身的体育科研态度,才能让科研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学校的事就要当作老师自己的事情来做,做最努力的自己。先做事情,才有积累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先做事,再去思考我们的科研,事
期刊
摘 要:地理学习主要是对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的系统化学习。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不仅要学会地理知识,更要学会运用地理思维去看待、分析问题,这直接推动了地理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0 前言  学习地理知识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世界的地貌、地形、人文景观
期刊
摘 要:高中是高中生进行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将地理知识直观的展现在高中生面前,帮助高中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本文将先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征,再阐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优势,之后再指出思维导图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现出来。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运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为其方便、快捷、全面等特点,逐渐
期刊
摘 要:数学中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数学概念的形成、验证了数学结论的生活性。这种学习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学会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风景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学生语言和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重要标志。激发学生的论文兴趣将对学生的入学写作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文章的写作是父母和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如何教会学生写复杂,丰富,情感的作文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质量,在教学生开始写作的第一步,必须引入正确的方法,稳步锻炼学生的作文。作文的入门对孩子来说如同我们成年人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找到需要的切入点,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是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历史思维的重要学科,学习历史,会让学生们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改观念  0 引言  近年来,高考改革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种教育教学理念彼此冲撞,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