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成长在语文课堂上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媒体人杨澜曾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由此可见,成长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其中心灵的成长尤为重要。
  在人生中,内在的心灵的成长,“是一个一直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一时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心灵成长的核心应是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心灵的成长是一个人不断地对世界认知的过程,是主动学习,或被教育,接着有醒悟,提高成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心灵的成长可以被影响,被塑造,可以让价值观教育参与其中,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可以成为心灵成长的主导。
  在青少年心灵成长的过程中,高中语文的学习能够成为心灵成长的重要催化剂。促进心灵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让心灵更好的成长,生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成为语文学习和语文课堂的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文学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出现了与文明素质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一些如“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曾令人不齿的价值观依然有存活的空间。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出生成长的一代高中生,他们辨别力尚未加强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影响。面对种种社会现象,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尤为需要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来解除他们产生的困惑,纠正他们在对人生、社会认知中出现的偏差。
  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对社会问题的正确价值判断,因此,高中生价值观的养成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重视价值观的养成是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如何促使心灵更好的成长,什么是高中生最需要的价值观教育,如何将价值观养成教育做到他们的心里,得到认同,收到成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摆在当代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教育课题。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意识。教师要能够通过教学加强引导,能够从学校学习生活的细节上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加强学生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使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为正,以身立教,率先垂范,帮助学生心灵成长。
  三、重视价值观的养成是语文学习的要求
  价值观的养成是学习语文的内在要求,正确的价值观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又是语文学习影响的结果。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的讲授内容正是古今中外一篇篇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秀篇章,教师可以通过授课来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通过姚鼐的《登泰山记》感知古人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在恶劣气候中努力向上攀登不畏险阻的人生态度,用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来讨论人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看《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顽强地从逆境中奋起……从新课程精选的语文文本出发,教师可以以独具魅力的讲解,在美的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中树立和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阅读学习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积累,在浩如烟海的语言材料中,不是所有的语言文字都适合阅读,而且能够用来增加素养,指导人生的,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阅读对象做正确的判断、有效的取舍。
  以新课标为例,语文考试中的阅读题几乎都在考察考生价值观方面设题,如诗歌鉴赏试题中对作者情感态度的体查,文学类文本试题中对主人公形象性格的分析评论,传记类作品对传主精神感情的概括评价,这些试题的解读回答都离不开学生头脑中的价值判断。因此,想要答好这类题目,在语文学习中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写作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作文立意要融入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获得。文如其人,一段文字很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想法,透射出作者的价值观。在作文试题考察中,经常有跑题情况出现,有人认为这是学生阅读能力出了问题,其实,大多数是学生在面对作文试题材料时,其个人价值观念判断失误,产生与作文试题所肯定的价值理念的偏差。面对作文试题命题中的纷繁的材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阅读好作文命题中所给的材料,做到准确立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写作指导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审视和培养。教师能在学生的笔墨里很容易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学生对作文材料中揭示的现象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去透视本质时,他的作文审题立意就会得到相应的升格。
  心灵成长的核心是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中语文学习中要重视价值观的养成,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课本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价值观教学内容。此时此刻的高中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母语正确使用的奠基石,成为学生进行正确文学欣赏的指路人,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催化剂,为学生提供一个放飞心灵的人文空间!
其他文献
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魏书生也指出,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读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更深层次的阅读。只有经常地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把握阅读的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根据阅读对象的性质、阅读目的等的不同,选择恰当的阅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会在充分展示自己生命全貌的同时接纳教师的全部,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敞开心扉,把蕴藏在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你倾诉。
期刊
〔教学目标〕1.仔细品味诗人激越深沉的感情,感受本诗怨愤的基调和沉郁的风格。2.领会本诗的结构艺术和运用细节的技巧。3.认识本诗所揭露的当时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对本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对本诗艺术手法的鉴赏。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下自读、分析、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等。  〔课时安排〕1课时  〔
期刊
阅读能力是高考必考的能力之一,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阅读过的文章又何止百篇,理应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做语文试卷上22分的阅读题时,得分大多集中在12—15分,20分仿佛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标杆。  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何如此低下呢?平时的阅读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不倦的摸索和尝试,现将一点心得总结如下
期刊
课堂讨论常常由教师围绕学习的内容确定论题或列出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认识,从而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宽松的环境。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成为讨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化为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给予学生平等对话权。努力
期刊
暑期的校本课程培训给我感触很深,其中最让我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与教研问题。作为一线教师,除教学外,要不要关注教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开学的全校工作会议,让我明确了本学期的一个目标,那就是: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做到教学不误教研,教研促进教学。  说实话,学校里平时考评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教学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而在评职称的时候,注重的却是教研的成绩。教学是硬杠子,有来自方
期刊
辨析病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很多同学在辨析病句过程中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病句题做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记住这些标志,对我们做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顿号  1.语序不当  例: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析:根据事物的逻辑顺序这个句子应改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孩子缺乏父母的合理管教,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严重滞后,留守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优势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就语文学科来讲,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我认为德是
期刊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诵读教学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诵读教学的方法,有的教师以播放录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范读;有的教师能够亲自为学生范读,却没有安排在最佳时机;还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自读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读时间。我们认为,按照“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方式进行,诵读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学生自读  
期刊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三维目标,其中之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在所有科目中,最能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当数语文了。语文是情感的载体,语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也确实不会忽视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