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b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诵读教学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诵读教学的方法,有的教师以播放录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范读;有的教师能够亲自为学生范读,却没有安排在最佳时机;还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自读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读时间。我们认为,按照“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方式进行,诵读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学生自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当让学生自由自读,自由自读可以使学生明确不理解的难词难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通篇轮廓,初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那些没有预习的学生来说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而对那些已经预习的学生则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学生自读之前,教师应给予提示,如:标出难句难词,或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学生自由自读之后,教师可以点名学生单读。在单读过程中,首先可以发现学生诵读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范读时有针对性的纠正学生在自读时出现的读音或断句等的错误。其次,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从而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诵读中表现出的薄弱环节进行引导。
  二、教师范读
  有的教师用播放录音代替自己范读,这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并不是说录音范读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而是说教师范读是不可或缺的,是指导诵读最好的方式,是录音范读不能替代的。录音范读一般是由朗读家诵读的,不管是从音色、普通话水平,还是感情表现力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的水平,这就使学生对录音范读产生一种距离感,认为“录音中读的太好了,我根本学不来”,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敢读。教师范读比录音范读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普通人一样可以读的很好,无形中给学生以鼓励。
  三、录音范读
  录音范读是文言文教学中很宝贵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加以合理的利用,则可以发挥录音范读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将录音范读安排在学生自读和教师范读以后,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录音范读可以弥补教师范读的不足。教师在范读中也可能出现错误,特别是新手教师或方言较重的教师,会出现读音、断句、或情感表达不到位的问题。这时播放范读录音可以弥补教师范读中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规范诵读的标准。
  其二,录音范读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模仿、借鉴和对比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可将录音范读视为最佳的无可超越的,学生只需模仿就可以了的范本。教师应该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鉴别能力,录音中的长处我们可以模仿学习,但录音中的缺点、不足我们应该避免。模仿录音并非文言文诵读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达的一种手段。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解去诵读去表达。
  四、学生再读
  我们认为,学生再读是文言文诵读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这时已经知道了自己在前次自读中出现的错误,急于改正。听过了教师和录音的范读,加之教师的点拨和讲解,对文言文的内涵和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寓于胸中的感情急于抒发,这时安排学生再读,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一是可以检验本节课的效果,看学生再读时是否比初次自读时有所提高。二是这时的再读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背诵。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早已证明了的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有人认为背诵枯燥乏味,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文言文经过教师的范读讲解后,学生受到感染,即使不布置背诵的任务,学生也会在课下再次诵读,这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关键在于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结构、写法、题材、风格等诸多方面全面的掌握,使一篇文言文完完全全的消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其他文献
在汉语词典中,“交流”是指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具体一点讲,就是彼此间通过对话使对方了解想要知道的东西。写作,也和说话一样,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对话。而考场作文,则更具有一种交流性,只不过是一种悄无声息的交流。考场作文首先是考生与命题人的交流,其次是考生与阅卷老师的交流。   审题的过程,就是考生与命题者的交流对话的过程。懂别人的话,是交流的基础;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意图,正确理解题意,是写好考场作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开始的无情平淡阅读,到投入情感阅读,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名著和美文。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进行的阅读所获得的满足感、幸福感更大。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人的感情是需要激发、熏陶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情感之门。从无情、平淡地阅读,到平
期刊
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魏书生也指出,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读书,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更深层次的阅读。只有经常地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把握阅读的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根据阅读对象的性质、阅读目的等的不同,选择恰当的阅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会在充分展示自己生命全貌的同时接纳教师的全部,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敞开心扉,把蕴藏在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你倾诉。
期刊
〔教学目标〕1.仔细品味诗人激越深沉的感情,感受本诗怨愤的基调和沉郁的风格。2.领会本诗的结构艺术和运用细节的技巧。3.认识本诗所揭露的当时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对本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对本诗艺术手法的鉴赏。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下自读、分析、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等。  〔课时安排〕1课时  〔
期刊
阅读能力是高考必考的能力之一,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阅读过的文章又何止百篇,理应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做语文试卷上22分的阅读题时,得分大多集中在12—15分,20分仿佛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标杆。  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何如此低下呢?平时的阅读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不倦的摸索和尝试,现将一点心得总结如下
期刊
课堂讨论常常由教师围绕学习的内容确定论题或列出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认识,从而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宽松的环境。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成为讨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化为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给予学生平等对话权。努力
期刊
暑期的校本课程培训给我感触很深,其中最让我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与教研问题。作为一线教师,除教学外,要不要关注教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开学的全校工作会议,让我明确了本学期的一个目标,那就是: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做到教学不误教研,教研促进教学。  说实话,学校里平时考评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教学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而在评职称的时候,注重的却是教研的成绩。教学是硬杠子,有来自方
期刊
辨析病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很多同学在辨析病句过程中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病句题做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记住这些标志,对我们做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顿号  1.语序不当  例: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析:根据事物的逻辑顺序这个句子应改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孩子缺乏父母的合理管教,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严重滞后,留守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优势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就语文学科来讲,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我认为德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