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高考必考的能力之一,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阅读过的文章又何止百篇,理应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做语文试卷上22分的阅读题时,得分大多集中在12—15分,20分仿佛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标杆。
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何如此低下呢?平时的阅读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不倦的摸索和尝试,现将一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正确筛选 提高素养
现在书籍很多,如何从这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还得要学会筛选。所以在书籍的选择上要有一个是非优劣的判断,并有正确的标准。这个标准,从宏观上说,和做人的标准是一致的。所以,筛选的方法技巧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正确的选择标准服务,也可以为错误的选择标准服务。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除了要向学生推荐佳作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外,每周还要为学生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语文报》或《语文读本》,让学生身在校园,心怀天下,感受时代气息,了解风云人物。这样通过筛选后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强化记忆 整理笔记
筛选阅读只是迈出了阅读的第一步,要真正使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必须强化记忆。事实证明,人们在阅读时都有某种程度的无意记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记忆,才有了一定的阅读获得;也正是因为这种记忆是无意的,所以阅读效果不高。可见,强化记忆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遇到优美的文章或段落,除了让学生大声朗读,还让学生摘抄在笔记本上,并记下来作为写作素材,这样可谓一举两得,学生既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又有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走进文本 加深理解
记忆仅仅是阅读获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是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停留在简单记忆阶段而止步不前,那些记住了的知识就会成为僵死无用的知识。理解,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获得的关键环节。那么该怎么去理解一篇文章呢?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自然也应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范例,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阅读,学生少走了不弯路。比如,我曾经让学生用“把握主旨法”阅读散文,走进作者,加深理解。如果是小说的话,我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首先梳理情节,再鉴赏人物形象(并总结出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最后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运用技巧 提高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正确的方法加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高。但光有现代文阅读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练习来巩固理解。而现阶段,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依然是现代文理解考查。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领会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思路、理解词语涵义、把握关键语句、阐释含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特色、评价文章优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很注重指导学生在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问什么答什么;二是依据原文寻找答题要点,分散信息要整合,隐含信息要挖掘;三是答题时要分点陈述,可以根据考题后的分值来确定答案要点的个数。比如,如果考题的分值是6分或者4分,那要点就至少是两个。
总之,功夫在平时,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筛选来做到有选择性地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通过强化记忆,整理笔记来储备有用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还得走进文本,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感、什么用意,而不是“先入为主”,即读者自己的“我认为”、“我觉得”。最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加强训练,这样才真正谈得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何如此低下呢?平时的阅读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不倦的摸索和尝试,现将一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正确筛选 提高素养
现在书籍很多,如何从这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还得要学会筛选。所以在书籍的选择上要有一个是非优劣的判断,并有正确的标准。这个标准,从宏观上说,和做人的标准是一致的。所以,筛选的方法技巧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正确的选择标准服务,也可以为错误的选择标准服务。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除了要向学生推荐佳作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外,每周还要为学生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语文报》或《语文读本》,让学生身在校园,心怀天下,感受时代气息,了解风云人物。这样通过筛选后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强化记忆 整理笔记
筛选阅读只是迈出了阅读的第一步,要真正使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必须强化记忆。事实证明,人们在阅读时都有某种程度的无意记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记忆,才有了一定的阅读获得;也正是因为这种记忆是无意的,所以阅读效果不高。可见,强化记忆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遇到优美的文章或段落,除了让学生大声朗读,还让学生摘抄在笔记本上,并记下来作为写作素材,这样可谓一举两得,学生既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又有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走进文本 加深理解
记忆仅仅是阅读获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是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停留在简单记忆阶段而止步不前,那些记住了的知识就会成为僵死无用的知识。理解,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获得的关键环节。那么该怎么去理解一篇文章呢?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自然也应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范例,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阅读,学生少走了不弯路。比如,我曾经让学生用“把握主旨法”阅读散文,走进作者,加深理解。如果是小说的话,我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首先梳理情节,再鉴赏人物形象(并总结出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最后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运用技巧 提高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正确的方法加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高。但光有现代文阅读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练习来巩固理解。而现阶段,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依然是现代文理解考查。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领会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思路、理解词语涵义、把握关键语句、阐释含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特色、评价文章优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很注重指导学生在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问什么答什么;二是依据原文寻找答题要点,分散信息要整合,隐含信息要挖掘;三是答题时要分点陈述,可以根据考题后的分值来确定答案要点的个数。比如,如果考题的分值是6分或者4分,那要点就至少是两个。
总之,功夫在平时,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筛选来做到有选择性地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通过强化记忆,整理笔记来储备有用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还得走进文本,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感、什么用意,而不是“先入为主”,即读者自己的“我认为”、“我觉得”。最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加强训练,这样才真正谈得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