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至,浅秋来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立秋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申的方向,就是西南方。农历七月,又叫申月。
  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之后还有一伏,农谚有“秋后一伏晒死老牛”之说,但一早一晚,已能感觉到阵阵凉风了。
  立秋后五日,“白露降”,此“白露”非节气之“白露”。三伏天之尾,白天阳光强烈,地面温度高,夜晚凉风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室外的庄稼,凝结成颗颗露珠,莹白剔透。
  再五日,“寒蝉鸣”。寒蝉,指的是秋蝉。此时气温已凉了许多,寒是相对于热来说,并不是太冷,温度适宜,秋蝉在高枝上、凉风里振翅而鸣。
  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天气仍然很热,“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这期间,人们希望降雨,期望早晚温差大一些。“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滴,谷把头低”“秋不凉,粒不黄”……这些谚语寄托了农人希望农田作物丰收的心愿。
  古时,立秋是要迎秋的。周朝的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去迎秋。东汉洛阳城里的百官,在立秋这天穿上黑领缘的内衣,白色外衣,到城外西郊迎秋,礼毕之后换穿上红色衣服,然后斩牲荐陵庙。
  宋时立秋日,掌管天象的太史官穿礼服、执朝笏,俟交立秋时,因梧桐树种植在殿下,向皇帝奏一声“秋来”,此时梧桐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立秋也是军士们开始操演兵马、准备作战的季节。
  楸树,一种落叶乔木,三丈余高,干茎直耸,叶片形大,叶嫩时为赤色,秋季变黄脱落,古人把它作为秋天的代表植物。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说:“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立秋这天戴楸叶,据说可保一生平安,自唐及明时立秋之日都有戴楸叶之俗。
  《东京梦华录》形容立秋这天北宋汴京人过节的情形: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士庶买之,一包十文钱,用小片新鲜荷叶包了,糁以麝香,红色小绳儿系之。真是情趣得很。不过街市卖鸡头的店铺虽有很多,但都不及李和店里清一色白皮嫩肉的鸡头卖得最好。
  秋天食物丰富,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用新打的粮食,尝尝秋鲜儿。民间还有“贴秋膘”的说法。夏天人们胃口差,会瘦一些,立秋时要“补”,所以要贴秋膘,品尝美味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立秋还有咬秋之俗。天气转凉,盛夏之时,忽逢立秋,便要将其咬住不放。各地咬秋食物不同,江苏天津一带讲究吃西瓜“咬秋”可防病,山东则吃饺子“咬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的《七夕》诗告诉人们,立秋时,还有一个浪漫美好的七夕节。这一天,鹊桥银河起,织女会牛郎,仰头望,星汉灿烂,悄悄话,落满葡萄架。女孩儿们在这一天拜仙乞寿乞美,对月穿针引线、剪窗花,祈求织女赐以巧技;又桌上置茶、酒、水果等祭品,鲜花、香炉,焚香拜织女,祈嫁得如意郎君,婚后和睦幸福。
  虽立秋,奈何暑气难消,不过山里又是另一番天地。
  杨衡有《送彻公》诗:“白首年空度,幽居俗岂知。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
  秋墀,秋天的台阶,有叶落,有花停,有鸟踪,有风迹,暑气于此,先消了大半,幽居的山里生活,不是世俗能够想象与了解的。
  立秋,看秋光浅浅,秋色淡淡,唤一声立秋,唤一声立秋,秋不答,却有卷卷画意漫将上来,笔墨中诗情无边,一壁是,清泉石上流;一壁是,莲动下渔舟。
  立秋,恍如和凝笔下等约的少女,凝神屏息,听得马蹄声,历历清脆,是处暑来了么?于是,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处暑之三候,清凉之至:
  一候“鹰乃祭鸟”。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搏杀猎物,但不搏杀有胎之禽,开始出猎前,先有祭鸟之举,古人称之“义举”,称鹰为“义禽”。
  二候“天地始肃”。肃有肃清之意。天气清寒,萧条简瑟。处暑中,气温下降,很多植物停止生长,叶子开始发黄,天地之间有了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成熟为“登”。处暑后几天,庄稼大面积成熟,农人们加紧收割、碾压、收藏。
  处暑出伏。处暑以后,秋凉来袭,夏天的暑气就要结束。处暑之“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上升,秋风漫起。
  处暑时节,高粱、玉米、胡麻、芝麻等农作物相继成熟,等待人们去收获。“处暑禾田连夜变”“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粮仓。”农民们在大场上扬场、装袋,颗粒归仓。此时秋老虎还很肆虐,雨水便显得非常重要。“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农人们在收成后,有谢田神、谢土地公和祭祖的仪式。处暑期间有七夕与中元节,农家都有祭神仪式。清人顾铁卿《清嘉录》卷七形容苏州农民“七夕后……,田夫耕耘甫毕,各醵钱以赛猛将之神,舁神于场,击牲设醴,鼓乐以酬,田野遍插五色纸旗,谓如是,则飞蝗不为灾,谓之‘烧青苗’”。“中元,农家祀田神,各具粉团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谓之‘斋田头’。”斋田头就是古人秋祀土神的“秋社”礼。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与除夕、清明、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人认为,人死后进入地宫,中元节这天,地宫打开大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民间多在此节日纪念去世亲友,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希望。
  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的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人们用木板加五色纸,制作成各色彩灯,中间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入夜,将纸灯放入河中,让其顺水漂流,如果灯在水中打转,被认为让鬼魂拖住;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转生投胎;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则被认为是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
  中元节的祭祀,反映古人视死如归的哲学观,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从慈悲、仁爱的角度出发,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品质。
  处暑食俗中也带有荐神祭祖的色彩。河北南皮县,人们将水果、肉脯、酒、楮钱等为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埂,称为“荐新”。处暑前后鸭子长大,鸭子味甘性凉,广西阳山人中元节多杀鸭祭祖。
  处暑时节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期,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燥气生成,人们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口燥咽干,宜多吃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番茄、冬瓜、百合、白萝卜、梨、苹果等。不宜吃酸辣椒,烧烤等食品,以加重秋燥。处暑后天气变凉,宜改变夏天晚睡的习惯,早睡早起,保持睡眠充足。
  一场秋雨一场凉,暑热须得雨来降。宋王之道《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字里行间满是诗人看到及时雨时的喜悦之情。处暑前后,一场大雨在农人的迫切希望中来临,这场雨解了大旱之急,也带来了秋日的凉爽。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一叠秋声,声落千年,带着六一居士的笔力与情怀。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的任性而为,更让莼菜羹与鲈鱼脍传得千古。
  凉风至,浅秋来。立秋与处暑,从炎炎暑气中,一点一点,收了夏的酷热,将秋的好意,殷切投在季节的波心,一圈圈的清凉,轻盈荡开,袅袅不绝。且等着瞧吧,美景只在,天渐高时,云渐远时,秋渐浓时。
其他文献
汤显祖人生的启示  汤显祖青年时期就声名鹊起,14岁(虚岁)入县学,21岁中举,是令人瞩目的青年才俊。他的人生规划与成长过程,和传统世家或富家的子弟差不多,读圣贤书,科举入仕,光宗耀祖。同时他从13岁开始,就随阳明学的泰州学派大师罗汝芳学习心性之学,探索人生意义与道德真理,奠定了自我本身的道德规矩,影响了他后来的出处进退及做人处事的方式。他于1571年(22岁)及1574年(25岁)两次赴京会试,
期刊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盛唐诗人的作品,风格大都高华秀朗,独有张九龄的诗,风格质朴古淡,如《感遇》十二首。他的五言律诗,也和稍早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不同,清空淡远,有古诗的风调。《望月怀远》,用轻淡的笔触描绘出一片空明阔远、深情绵邈的艺术意境,赋予了特别的情致。  这是一篇怀念远方
期刊
很多人看到《菜根谭》的书名都会认为这是一本菜谱,可能大家只看到了“菜”而没看到“菜根”。菜还可以分荤素,而菜根恐怕连菜都算不上了吧。书中当然没有讲菜根的烹制方法,作者洪应明的用意全在“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上。能克制口腹之欲,去吃那苦涩难咽的菜根,一定是可以成大事之人。  这让我想起了那篇《范仲淹食粥》: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划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音jī,
期刊
400多年过去了,戏台上窈窕多姿的倩影和优雅缠绵的唱词都如文昌桥下的流水归入了大海,只有渐渐苍老的文昌里明清老街,像一位故人,痴痴守望着他的梦。在他一个又一个精致的梦幻中,多少人不禁空自嗟呀: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书香世家  赣鄱大地,鱼米之乡。抚河水奔涌,文昌桥沉吟。古桥之东有个文昌里,400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间,汤氏家族为新生的男孩取名为“显祖”,寓意简单直白:光宗耀祖。临川自古多
期刊
2012年冬天,初识昆曲,从为了策划专题搜集资料到被她的美深深吸引,大概都因了“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的昆曲课,相见恨晚。写过一些专题,昆曲是为数不多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几个之一,三年后的春天,终于结束了对她的隔空想念,来北大,听昆曲。当对昆曲的了解越多,却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  3月24日|北大|青春犹如方糖,对吗?  白先勇在他的经典小说《游园惊梦》中,借昆曲繁衍名伶传奇,流下了令人难忘的古思幽情,
期刊
自从公司开展“创造价值,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反应,提升协同意识”大讨论以来,笔者一直在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价值?到底该如何创造价值?”  笔者曾经看到一幅漫画——“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从这幅漫画上看,这三只猴子都在努力地顺管而爬,爬行的动作都很相似,都在逃生,但是最后到底谁能逃生?我们显而易见,因为“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家都很清楚。  那么在工作当中,我们是
期刊
孔海钦, 生于1963年, 福建福州人。孔子第七十五世孙。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儒书院山长。讲学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有《论语课本》《三千孝弟学庸》等。  称孔海钦教授为儒者,并不是我的发明,去年冬天听王亮说一位孔子后人来讲学,实验中学礼堂爆满,过道都已坐满了人,让他深受触动和感染,称先生举手投足间尽是君子之风,儒者之范。今年四月,先生不远千里来做公益讲座,在刚刚落成的文儒书院里,终于亲见。
期刊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物转星移,周而复始,大自然用它美丽的四季打扮世间每一个角落,使春山含翠,夏木阴阴,秋水明净,冬雪皑皑,在这四季中,又蕴含二十四个节气,年年年尾接年头,依时来去,不弃不离。  充满巧思与智慧的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便是取节气和候应中各一字而成。  早在西周时代的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说法,用以反映四季、气
期刊
福建省出产的茶叶种类繁多,主要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永春佛手、黄金桂、闽北水仙、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政和工夫、正山小种等。  1.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安溪唐代已产茶,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铁观音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 铁观音树
期刊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翻译成白话文则是说,任用人才不能够刻薄冷酷,如果你刻薄冷酷,那些想为你效力卖命的人就会离开你。 更深一层理解,说明为人处事不仅要宽以待人,更要知人善任,打破僵化思维,与时俱进,慧眼识人。  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领导者们,对此能否予以全面准确的把握,往往是判断其领导艺术高下的标准之一,也是事业成败乃至关系到当事者身家性命的一项主要依据。  “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