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雨水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物转星移,周而复始,大自然用它美丽的四季打扮世间每一个角落,使春山含翠,夏木阴阴,秋水明净,冬雪皑皑,在这四季中,又蕴含二十四个节气,年年年尾接年头,依时来去,不弃不离。
  充满巧思与智慧的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便是取节气和候应中各一字而成。
  早在西周时代的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说法,用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它是农事活动的依据,也是重要的民间传统节令,在农村家喻户晓,人们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规划农事生产,安排日常生活。
  清明、谷雨、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清美优雅,如诗胜画,加之丰富淳厚的民俗文化,每一个节气的来去,都是大自然与人世间的一场盛会。它们引领我们的精神方向,让我们的心贴合自然,俯向大地,情感更为细腻,灵感由此生发,心灵得到浸润与滋养。
  雨水是降水类节气。
  雨水时节,天气回暖,雪渐少,雨渐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汉人刘歆《三统历》说:“……雨水为正月中气,雨水者,言雪散为雨水也。”
  此时,春风起,鸟相和,柳含烟,小雨淅淅沥沥,看一片烟雨迷蒙,山川房舍如在雾霭中。
  雨水有三候。据《周书》时训篇说:“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水獭,是一种皮毛极好的肉食动物,善于在水中捕鱼,雨水时节,冰河融化,鱼儿感水暖上游,水獭将捕捉到的鱼一条条放在岸上,好像陈列祭品,故称之为“獭祭鱼”。雨水后五日,大雁亦感知春信,都往北去了。再五日,便是草木萌动,生命破土而出,充满生机与希望。
  早春的颜色,是韩愈笔下的绝美草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当雨丝儿飘过,春草芽儿开始冒出来了,淡淡的一抹青青之痕,如烟如雾,远远望去,草色青青,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朦胧的美,柔柔嫩嫩。这首早春,绝妙传神,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雨水中,植物们欣欣然生长,《月山歌》中说:“雨水之时,木始荣。”明人谢在杭《五杂俎》卷二说:“二十四番花信风者,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从暮冬到孟春之间的四个月里,共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各十五天,五天开一种花,共依次开二十四种花,称作“二十四番花信风”。雨水时的花信风是什么呢?
  谢在杭说,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金黄,粉红,雪白,这沁人的芬芳与清新的色彩,织成雨水这个节气最靓丽的衫裙。
  菜花黄,一畦,一洼,一片,一大片,如花海一般,这只黄色的蝴蝶被孩子追得无处可逃,急中生智,飞进了黄色的菜花丛,孩子看呀看呀,到底那只黄色的蝴蝶在哪儿呢?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定格了那年春天,蝴蝶的得意,儿童的焦急,菜花们点头笑而不语。
  杏花白,王维有诗《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林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春来,鸟鸣,杏花开,春意浓,旧人,旧燕,一切平安,农人出去干活,修整桑枝,察看泉水的通路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春天的田园景象,美好而富有生气,万物欣欣然的迎向春天,人也一样,健康,饱满,阳光。
  三候李花。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春,韩愈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常与功曹参军张署诗酒往还。二月底的一个晚上,韩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张署因病未能同游,韩愈归来作了这首《李花赠张十一署》诗以赠: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
  真想象奇特!经春风抚摩,雨丝洗涤,连雪花也比不上,白色胜雪,远望如翻滚的波涛,在空中涌动。李花繁密的白将夜空照得透亮,连群鸡以为天亮而鸣,官吏们也纷纷起床。诗人体物入微,将李花描绘得精妙瑰丽,灿烂辉煌。其中,花不见桃惟见李,是因为时值二月末,夜间无月,桃反光微弱,李花素净洁白,反光强烈,是以给人皎洁、繁茂的形象。此诗杨万里最能领略其中妙处,他的《读退之李花诗》云:“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其小序中说,“……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缟夜’云。”
  雨水到,农活忙。农谚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此时北方小麦已过一冬,开始返青,正是需要雨水之时,南方雨水也增多,开始插秧。
  俗语说,“春雨贵如油”,“肥不过春雨”。正如杜甫所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节下雨,是好兆头。雨水这天忌讳无雨,民谣“雨水不落,下秧无着。”还有预测后期气候变化的,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雨水淋带风,冷到五月中。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打雨水节,二月下不歇。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雨水期间,正月二十五有一个节日,叫作“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也是民间象征五谷丰登的节日。《东京梦华录》有载:正月二十五日,人们去买牛、羊、猪肉,尽情享用,求得一年都酒足饭饱,要是有客来到,就拼命挽留,让客人把酒肉都吃完,这个活动叫作填仓。填与天谐音,填仓也叫天仓,宋吴泳有一首《满江红》,写到天仓节:
  伶俐聪明,都不似、阿奴碌碌。渐欲买、青山路隐,白云同宿。半醉尽教乌帻堕,熟眠休管屏风触。算人生、能有几时闲,金乌速。
  粗粗饭,天仓粟。浊浊酒,天家禄。更钓鲜采薇,有何不足。君不见当年金谷事,绿珠弄笛椒涂屋。到而今、富贵一场空,终非福。
  词中,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人生苦短,伶俐聪明不如碌碌无为;粗糙的饭,是天仓——老天爷米仓里的;浑浊的酒,是老天爷给的傣禄。钓钓鲜鱼,采采野菜,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当年石崇比绿珠,金谷园,那般的豪华奢富,终究是一场空,到底都不是人生的福分啊。
  雨水时节,温度变化不定,但气温转暖,易感风寒,重视春捂养生之道,民间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的俗语。此时,人的脾胃容易虚弱,饮食不吃生冷,亦不能大热之物,慎食冷饮,不吃辣,少油腻,应多食汤粥,容易消化,以滋养脾胃。同时宜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平和心气,养脾健脾。
  雨水时节,雨如丝,雨成行,连绵不绝,是春天从云端寄来的春信么?滴滴点点,皆是温情的抚慰:且开怀,且等待,待春暖,待风来,待花开。
其他文献
汤显祖所拥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成绩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少有的。近代以来,自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开始,陆续有学者将之与莎士比亚并举。汤显祖和莎翁的相同之处最终落脚都在一个“情”字。从汤显祖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析出的“情”字,不仅在明代后期散发着强烈的思想启蒙的光芒和巨大的女性主义觉醒力量,更是其后人们对汤翁美学接受的最直接也是最深层原因。  从泰州学派中所流淌的自由主义和人文力量实在和西方人文主义的某些核心思想高
期刊
汤显祖以戏曲诉情,他的《牡丹亭》,历经几百年烟尘,流传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情”字,满溢在代代相传的表述方式中,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就绝不会为岁月长河所淹没。那份凄婉的情怀,恰似时空长廊划过的电光,来到现世,依然透亮如新。  世间之情,有那么多的美丽和哀婉,或怅然如梦,或悲忆交加,或缠绵难尽,或至死不渝……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人可以了,情却不可以了。一个“情”字,无休无止,将生命的过去、
期刊
今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世人仍然不免俗地去争论汤翁与莎翁孰高孰低。自然,在知名度与影响力上,莎剧据说是地球上仅次于《圣经》的印刷物。套用流行语,汤翁与莎翁之间,应至少隔着几个塞翁(塞万提斯。今年亦是塞翁逝世四百周年,但国人势利,不太提及)。  在中国的研讨会上,学者们为汤翁抱不平,譬如,云汤翁比莎翁要伟大得多。莎翁只是个戏子与编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只能是李玉那样的角色(李玉是清初的
期刊
汤显祖人生的启示  汤显祖青年时期就声名鹊起,14岁(虚岁)入县学,21岁中举,是令人瞩目的青年才俊。他的人生规划与成长过程,和传统世家或富家的子弟差不多,读圣贤书,科举入仕,光宗耀祖。同时他从13岁开始,就随阳明学的泰州学派大师罗汝芳学习心性之学,探索人生意义与道德真理,奠定了自我本身的道德规矩,影响了他后来的出处进退及做人处事的方式。他于1571年(22岁)及1574年(25岁)两次赴京会试,
期刊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盛唐诗人的作品,风格大都高华秀朗,独有张九龄的诗,风格质朴古淡,如《感遇》十二首。他的五言律诗,也和稍早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不同,清空淡远,有古诗的风调。《望月怀远》,用轻淡的笔触描绘出一片空明阔远、深情绵邈的艺术意境,赋予了特别的情致。  这是一篇怀念远方
期刊
很多人看到《菜根谭》的书名都会认为这是一本菜谱,可能大家只看到了“菜”而没看到“菜根”。菜还可以分荤素,而菜根恐怕连菜都算不上了吧。书中当然没有讲菜根的烹制方法,作者洪应明的用意全在“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上。能克制口腹之欲,去吃那苦涩难咽的菜根,一定是可以成大事之人。  这让我想起了那篇《范仲淹食粥》: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划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音jī,
期刊
400多年过去了,戏台上窈窕多姿的倩影和优雅缠绵的唱词都如文昌桥下的流水归入了大海,只有渐渐苍老的文昌里明清老街,像一位故人,痴痴守望着他的梦。在他一个又一个精致的梦幻中,多少人不禁空自嗟呀: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书香世家  赣鄱大地,鱼米之乡。抚河水奔涌,文昌桥沉吟。古桥之东有个文昌里,400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间,汤氏家族为新生的男孩取名为“显祖”,寓意简单直白:光宗耀祖。临川自古多
期刊
2012年冬天,初识昆曲,从为了策划专题搜集资料到被她的美深深吸引,大概都因了“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的昆曲课,相见恨晚。写过一些专题,昆曲是为数不多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几个之一,三年后的春天,终于结束了对她的隔空想念,来北大,听昆曲。当对昆曲的了解越多,却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  3月24日|北大|青春犹如方糖,对吗?  白先勇在他的经典小说《游园惊梦》中,借昆曲繁衍名伶传奇,流下了令人难忘的古思幽情,
期刊
自从公司开展“创造价值,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反应,提升协同意识”大讨论以来,笔者一直在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价值?到底该如何创造价值?”  笔者曾经看到一幅漫画——“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从这幅漫画上看,这三只猴子都在努力地顺管而爬,爬行的动作都很相似,都在逃生,但是最后到底谁能逃生?我们显而易见,因为“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家都很清楚。  那么在工作当中,我们是
期刊
孔海钦, 生于1963年, 福建福州人。孔子第七十五世孙。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儒书院山长。讲学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有《论语课本》《三千孝弟学庸》等。  称孔海钦教授为儒者,并不是我的发明,去年冬天听王亮说一位孔子后人来讲学,实验中学礼堂爆满,过道都已坐满了人,让他深受触动和感染,称先生举手投足间尽是君子之风,儒者之范。今年四月,先生不远千里来做公益讲座,在刚刚落成的文儒书院里,终于亲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