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权抛浮名 寻梦发梅根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0多年过去了,戏台上窈窕多姿的倩影和优雅缠绵的唱词都如文昌桥下的流水归入了大海,只有渐渐苍老的文昌里明清老街,像一位故人,痴痴守望着他的梦。在他一个又一个精致的梦幻中,多少人不禁空自嗟呀: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书香世家
  赣鄱大地,鱼米之乡。抚河水奔涌,文昌桥沉吟。古桥之东有个文昌里,400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间,汤氏家族为新生的男孩取名为“显祖”,寓意简单直白:光宗耀祖。临川自古多才子,汤显祖的高祖汤俊明,在明成化二年,临川遇大灾时捐谷赈济,受到朝廷嘉奖,令其在家乡东门外文昌桥东,树旌旗表牌坊一座,上书“尚义”二字。曾祖汤廷用,“生有隽才,为名诸生”没有参加科举求功名。祖父汤昭,“读书过目不忘,作文顷刻立就,髫龄补弟子员,重望士林,被推为词坛上将。他原可以大展宏图,但四十岁后就离开故居,到酉塘过着隐居生活。父亲汤尚贤,“为文高古,举行端方,学者称畏友”,且尊贤重士,建了汤家私塾。母亲吴氏,诗书棋艺,无一不通。由此可见,汤显祖的家庭并非显贵,但祖上四代有名,又是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书香世家。祖辈高隐自赏的情操,是汤显祖品操自贞的渊源。
  作为书香世家,汤家藏书四万余卷。汤显祖自幼便显示出过人的才华:5岁对对子,12岁写诗,13岁习古文,14岁中秀才,21岁以全省第8名成绩中举,26岁时,首部诗文集《红泉逸草》刊行问世……远近闻名的八股文高手汤公子,似乎距离功名也就一杆笔那么远。然而,临川才子多仕儒,唯有汤生以情长。生活在一个以耕读传家,以科举出仕的土壤里的人,却走出了一条截然相反之路。
  义不附势
  似乎文艺之神都偏爱命途坎坷的才子,他们或是怀才不遇、或是时运不济、或是刚直遭谗害、或是不屈陷囹圄,而汤显祖的颠沛更多源自自己的选择,在这一点上颇与陶渊明有几分相似。
  对汤显祖影响最大的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被今人尊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之先驱的罗汝芳。罗汝芳的老师颜钧就是一个有古道热肠、侠者风范的名士,在自己的老师被害之后,不辞艰辛远赴边地,求得骸骨。然而却令朝廷愤怒,将之羁押在南京刑部的监狱里,岌岌可危。罗汝芳变卖田产,不畏权贵想方设法援救老师出狱,给19岁的汤显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岁和25岁,春试皆不第。28岁那年,汤显祖第一次和家族的期望离得那样近,因为一个在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机会放在了他的面前:首辅张居正想让二字张嗣修以高名中进士,想让临川才子汤显祖和友人沈懋学与张嗣修结交并同场考试,以衬其“真才实学”。这是一条做官的捷径,但汤显祖委婉地拒绝了。首先,此等行为令人不齿;其次,恩师罗汝芳正是因张居正弹劾而下野,他又怎会拜在张居正门下?因此,沈懋学高中状元,张嗣修高中榜眼,汤显祖落榜。
  此时的汤生自是落寞的,却并不颓唐,反而到处饮酒作诗。前来探望他的人,竟比探望新科状元沈懋学的还要多,在诸多江西同乡的欢送下,汤显祖返回临川。船至家乡县城码头,抚州知府古之贤率众官员亲到码头迎接,他拉着汤显祖的手说:“你这次没有考中,我反倒觉得比考中头名状元更加光彩、荣耀。”此次返乡除了读书交友之外,他开始提笔写戏。万历七年,30岁的汤显祖根据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部分情节改编,借用宋代笔记小说《大宋宣和遗事》片段,写出了他的戏剧处女座《紫箫记》。写完34出后,暂时搁笔,寻思改进。
  31岁时,他第四次赴京,张居正故伎重施,又想让长子张敬修和三子张懋修与汤显祖结交并推上龙虎榜。汤显祖对来人说:“吾岂敢从处女子失身也?”态度异常决绝。毫无意外,这次他又名落孙山。直至34岁那年张居正病故,他终于跻身进士行列。
  义不附势
  既中进士,就该努力融入官场,谋求官爵。可当张四维和申时行这两位新内阁想拉拢汤显祖做门生时,他婉拒了。友人推荐他到公认的美缺北京吏部供职,他也谢绝了。一年后,他自请到南京做了掌管礼乐祭祀的太常寺博士。
  在汤显祖的《酬心赋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宴会上,他的考官沈自邠当面对汤显祖说:“以你这样的高才,为什么迟到现在才考取进士,可以好好想一想。一个人不要上进,就当恬退。看你样子若进若退,究竟想要怎样?”若进若退,正是汤显祖在以科举取仕的社会里,对自己人生取向的犹疑。
  南京只是明朝的留都,这里的官署也不过是些闲职,很难有政治作为。这反而使他又更多时间和精力钻研戏曲,广泛交游,进一步修改《紫箫记》,完成了《紫钗记》的创作。
  安逸的日子没过太久,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闰三月,天空出现彗星,神宗责备言官工作不力。汤显祖觉得是向皇帝进言的大好时机,便撰写了《论辅臣科臣疏》,弹劾皇上身边的辅臣科臣。由于文辞太过犀利,甚至指斥了昏庸的朝政,神宗终于被激怒了。汤显祖的仕途走入最低谷,被贬往偏远的岭南,去广东徐闻县做了一名小小的典史。
  弃官寻梦
  在徐闻度过半年光阴后,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由于施行仁政,政绩可圈可点。但越是认真做官,他就越对吏治的腐败深恶痛绝,终于决心弃官归隐。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三月末,汤显祖赴京述职后便辞职回乡,他终于摆脱了祖辈对他博取功名的期望的压力,开始寻求萦绕心头的那些动人的梦幻。


  然而故乡的物是人非、挚友的相继逝去使他心中的寂寥伤感一时难以排遣,倒是自己那一个个或悲或喜的梦反复排演着相聚离别的戏码。我们不知道他是在一个怎样寂寞深沉的暗夜中,忽而想起在大庾岭游过的牡丹亭、凄然倒下的梅树,还有那一段段哀婉的故事。于是他猛然醒悟,翻身提笔。仅数月时间,以《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为蓝本改编创作的55出戏曲《牡丹亭》问世了。这如梦如幻、惊心动魄、幽艳绝尘、婉转多姿的戏曲,一面世便惊世骇俗,迅速广泛流布,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
  自此,汤翁不仅自己观看《牡丹亭》的演出,而且还辅导小宜伶们演唱。他以茧翁自号,深居简出,相继又创作了《南柯记》《邯郸记》。他把此生所有的追念和缅怀,尚存的梦想和追寻,全部寄予在戏里了。
  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日,也就是公元1616年7月29日,67岁的汤显祖在临川玉茗堂逝世,同年,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离去了。戏剧艺术天空的两颗巨星同时陨落,不真实得真如一场幻梦。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孔子的时代,周游六国,遇到过荷條丈人、佝偻者、耕者等等,这些隐士对孔子没有曲语。而所有的儒家道家经典记载,孔子也始终不失孔子应有的儒家气象,孔子的气象是不自大,洗耳恭听。尽管有时主张不同,孔子仍然尊重教训他的人。但是弟子们往往不服气,孔子从没有不服,隐者们不是为了羞辱他,孔子的圣境就在于他的大、和。孔子与批评他的隐者、智者所处都是同样的道境,都有一样的慈悲之心,所不同的是,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力图
期刊
艺术与经济、政治经常不平衡。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因此,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这一点鲁迅也早提示过。  这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之一是频繁的改朝换代。从魏晋到南北朝,皇帝王朝不断更迭,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争异常残酷。门阀士族的头面人物总要被卷进上层政治漩涡,名士们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何
期刊
我想我可能天生就对古老的中华文化有浓郁化不开的思古情怀,那些关乎中国古典历史的东西,对我具备着致命的吸引力,一往而深。  与昆曲的结缘依旧来自《红楼梦》,一回书中,黛玉听到梨香院中传出的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斗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不觉呆住了。当时只是心下好奇这两句究竟是什么,便去搜寻了。  声腔跌宕起伏穿云裂石,唱法细腻舒徐委婉,这样看似抽象的形容词,却在昆曲所
期刊
老子依据自己的无为理论给政治家评了一个等级: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最好的政治家,是人民根本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其次的政治家,是人民亲近赞美他;再其次的政治家,是人民害怕他;最差的政治家,是人民蔑视嘲笑他。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天下的政治家评了一个等级。这个等级评得好厉害,到了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琢磨,特别值得官员们思量。  “太上不知有之
期刊
汤显祖所拥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成绩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少有的。近代以来,自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开始,陆续有学者将之与莎士比亚并举。汤显祖和莎翁的相同之处最终落脚都在一个“情”字。从汤显祖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析出的“情”字,不仅在明代后期散发着强烈的思想启蒙的光芒和巨大的女性主义觉醒力量,更是其后人们对汤翁美学接受的最直接也是最深层原因。  从泰州学派中所流淌的自由主义和人文力量实在和西方人文主义的某些核心思想高
期刊
汤显祖以戏曲诉情,他的《牡丹亭》,历经几百年烟尘,流传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情”字,满溢在代代相传的表述方式中,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就绝不会为岁月长河所淹没。那份凄婉的情怀,恰似时空长廊划过的电光,来到现世,依然透亮如新。  世间之情,有那么多的美丽和哀婉,或怅然如梦,或悲忆交加,或缠绵难尽,或至死不渝……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人可以了,情却不可以了。一个“情”字,无休无止,将生命的过去、
期刊
今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世人仍然不免俗地去争论汤翁与莎翁孰高孰低。自然,在知名度与影响力上,莎剧据说是地球上仅次于《圣经》的印刷物。套用流行语,汤翁与莎翁之间,应至少隔着几个塞翁(塞万提斯。今年亦是塞翁逝世四百周年,但国人势利,不太提及)。  在中国的研讨会上,学者们为汤翁抱不平,譬如,云汤翁比莎翁要伟大得多。莎翁只是个戏子与编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只能是李玉那样的角色(李玉是清初的
期刊
汤显祖人生的启示  汤显祖青年时期就声名鹊起,14岁(虚岁)入县学,21岁中举,是令人瞩目的青年才俊。他的人生规划与成长过程,和传统世家或富家的子弟差不多,读圣贤书,科举入仕,光宗耀祖。同时他从13岁开始,就随阳明学的泰州学派大师罗汝芳学习心性之学,探索人生意义与道德真理,奠定了自我本身的道德规矩,影响了他后来的出处进退及做人处事的方式。他于1571年(22岁)及1574年(25岁)两次赴京会试,
期刊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盛唐诗人的作品,风格大都高华秀朗,独有张九龄的诗,风格质朴古淡,如《感遇》十二首。他的五言律诗,也和稍早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不同,清空淡远,有古诗的风调。《望月怀远》,用轻淡的笔触描绘出一片空明阔远、深情绵邈的艺术意境,赋予了特别的情致。  这是一篇怀念远方
期刊
很多人看到《菜根谭》的书名都会认为这是一本菜谱,可能大家只看到了“菜”而没看到“菜根”。菜还可以分荤素,而菜根恐怕连菜都算不上了吧。书中当然没有讲菜根的烹制方法,作者洪应明的用意全在“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上。能克制口腹之欲,去吃那苦涩难咽的菜根,一定是可以成大事之人。  这让我想起了那篇《范仲淹食粥》: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划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音j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