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经营交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小学生的口算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数学成绩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而科学的口算训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口算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和好动好学的特点,低年級口算教学显得更加要求精细,需要更好的打好基础,环环相扣。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熟练地掌握各种计算法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其中第一学段关于数的运算的目标之一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从现状来看,学生中普遍存在口算速度不快,出错率较高,达不到国家低限要求,甚至还有摆手指的现象。虽然通过大量地机械练习后可以改变现状,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身心健康。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数学计算能力意义重大。
一、教材大纲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要求
1.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
2.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3.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二、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做题认真、准确地习惯
口算是要求速度的,但是如果正确率很低,做得再快也没有什么用。因此,首先要先达到正确,然后是速度。于是我要求学生做题认真,准确。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般要求。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2.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看图片、数手指、看实物等建立数感。在学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用吸铁石摆,学生在下面摆小棒或铅笔等,小组玩扑克牌游戏对口令等,学生在看、做、听、想等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为1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我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形,再结合数,从而达到了数形结合。学生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在大脑里面想摆小棒从而计算出结果。
3.形式多样,强化训练
根据儿童心理学,学生学习知识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但是单一的口算题枯燥无味,学生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必能会厌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每天让学生听算20道左右题目,并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如既可用口算比赛、对口令、游戏、竞赛、集体抢答等方式又可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等方式。口算作为新授课的铺垫,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计算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教学现实中,低年级学生对课本知识实际上只停留在 “走马观花” 的肤浅层面,难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所以,数学课堂呼唤 “手脑并用” ,即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展开诸如 “算一算、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 的实践活动,将静态凝固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伸展的数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自主构建” 。而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又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
4.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低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1凑9、2凑8;3凑7来4凑6;55相凑就满十。如学习“9+几” 的加法后,让学生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①归纳算法,“凑十法”。②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小2了……
另外,检验是计算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学生不检验的习惯和检验不出错误的烦恼让教师感到头疼。不检验的原因有三个:过于自信;依赖家长和老师检查;急于做完作业去玩。据统计,在计算测试中,近八成的错误是由于习惯不良造成。
三、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意义
口算是一项长期进行的教学任务,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口算技能,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有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总之,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能力过硬的目的,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口算教学任务,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出版社2006版
陈清容、吕世虎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学出版社
从现状来看,学生中普遍存在口算速度不快,出错率较高,达不到国家低限要求,甚至还有摆手指的现象。虽然通过大量地机械练习后可以改变现状,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身心健康。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数学计算能力意义重大。
一、教材大纲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要求
1.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
2.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3.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二、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做题认真、准确地习惯
口算是要求速度的,但是如果正确率很低,做得再快也没有什么用。因此,首先要先达到正确,然后是速度。于是我要求学生做题认真,准确。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般要求。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2.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看图片、数手指、看实物等建立数感。在学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用吸铁石摆,学生在下面摆小棒或铅笔等,小组玩扑克牌游戏对口令等,学生在看、做、听、想等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为1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我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形,再结合数,从而达到了数形结合。学生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在大脑里面想摆小棒从而计算出结果。
3.形式多样,强化训练
根据儿童心理学,学生学习知识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但是单一的口算题枯燥无味,学生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必能会厌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每天让学生听算20道左右题目,并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如既可用口算比赛、对口令、游戏、竞赛、集体抢答等方式又可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等方式。口算作为新授课的铺垫,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计算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教学现实中,低年级学生对课本知识实际上只停留在 “走马观花” 的肤浅层面,难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所以,数学课堂呼唤 “手脑并用” ,即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展开诸如 “算一算、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 的实践活动,将静态凝固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伸展的数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自主构建” 。而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又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
4.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低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1凑9、2凑8;3凑7来4凑6;55相凑就满十。如学习“9+几” 的加法后,让学生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①归纳算法,“凑十法”。②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小2了……
另外,检验是计算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学生不检验的习惯和检验不出错误的烦恼让教师感到头疼。不检验的原因有三个:过于自信;依赖家长和老师检查;急于做完作业去玩。据统计,在计算测试中,近八成的错误是由于习惯不良造成。
三、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意义
口算是一项长期进行的教学任务,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口算技能,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有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总之,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能力过硬的目的,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口算教学任务,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出版社2006版
陈清容、吕世虎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