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之后课程思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如何落实课程思政是值得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关注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就高校如何开展育人工作开展讨论。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育人路径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论断,要求我们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上海市率先在高校中探索“课程思政”,将高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隐性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自此高校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一、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意蕴
要探索在思政课程背景下的高校育人路径,先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什么样的大学、坚持什么方向、高举什么旗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与方向性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保持一致,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坚定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高度肯定了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中的至关重要地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成思想素质高、专业实力强的现代化人才,促进学校人才发展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是一种系统的育人理念,从教学、管理、服务等多维度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员育人,是从育人者维度,强调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全过程育人,是从时间维度,强调育人工作必须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维度,强调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师生的良性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从全方位各个角度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状况
相比较专业教学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一直存在:在教育理念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还未能得到有效地认识和处理;在队伍建设上,教师德育能力和德育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设计上,各门类学科差异巨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还未能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管理机制上,需要进一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多部门联合推荐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有待深入探索。
目前各高校对课程思政都比较重视,在科研、教学上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研究,开展最为广泛的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纵观而言,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价值构建和经验借鉴层面上,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课程思政实施的育人路径
如何实现课程思政,需找到实施有效的办法和途径,让专业课程的实施者,专业教师真正动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对课程思政实施的育人路径进行探索。
(一)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平台
创建有力的资源整合平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思政课教师提供学生课堂表现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资料。辅导员提供学生基本信息和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专业教师则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元素,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加以引导。例如,在艺术类播音专业的教学中,专业教师就可以在专业课中选择相应的反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授课,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专业教师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参与课程的教学设计,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思政课教师可以邀请辅导员随班听课,参与课堂讨论,进行课堂点评;辅导员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三者还可以开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升整体育人效果。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建立紧密的合作平台。
(二)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专业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引入思政课程的关键元素,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思政基本理论知识以恰当方式融入进去。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统一,立足于大学生实践发展诉求寻找问题对象,立足于大学生人才培养规格确定问题层次,立足于大学生专业和学科特点确定问题答案。找准连接点,充分揭示专业实践和学科发展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计算机编程游戏课程教学设计上,可以在游戏设计内容上,嵌入德育教育,传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机制保障和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机制,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质量评价之中,增强各教学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整合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干部和行业企业专家力量,组建多学科背景、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和育人共同体,制订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忻平,殷晓. 打造精彩优秀的思政课程——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为例[J].《青年学报》2016年4期
[2]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1期
[3] 李秀芳,王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协同机制研究[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育人路径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论断,要求我们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上海市率先在高校中探索“课程思政”,将高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隐性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自此高校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一、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意蕴
要探索在思政课程背景下的高校育人路径,先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什么样的大学、坚持什么方向、高举什么旗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与方向性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保持一致,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坚定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高度肯定了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中的至关重要地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成思想素质高、专业实力强的现代化人才,促进学校人才发展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是一种系统的育人理念,从教学、管理、服务等多维度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员育人,是从育人者维度,强调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全过程育人,是从时间维度,强调育人工作必须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维度,强调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师生的良性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从全方位各个角度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状况
相比较专业教学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一直存在:在教育理念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还未能得到有效地认识和处理;在队伍建设上,教师德育能力和德育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设计上,各门类学科差异巨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还未能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管理机制上,需要进一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多部门联合推荐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有待深入探索。
目前各高校对课程思政都比较重视,在科研、教学上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研究,开展最为广泛的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纵观而言,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价值构建和经验借鉴层面上,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课程思政实施的育人路径
如何实现课程思政,需找到实施有效的办法和途径,让专业课程的实施者,专业教师真正动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对课程思政实施的育人路径进行探索。
(一)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平台
创建有力的资源整合平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思政课教师提供学生课堂表现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资料。辅导员提供学生基本信息和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专业教师则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元素,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加以引导。例如,在艺术类播音专业的教学中,专业教师就可以在专业课中选择相应的反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授课,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专业教师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参与课程的教学设计,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思政课教师可以邀请辅导员随班听课,参与课堂讨论,进行课堂点评;辅导员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三者还可以开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升整体育人效果。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建立紧密的合作平台。
(二)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专业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引入思政课程的关键元素,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思政基本理论知识以恰当方式融入进去。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统一,立足于大学生实践发展诉求寻找问题对象,立足于大学生人才培养规格确定问题层次,立足于大学生专业和学科特点确定问题答案。找准连接点,充分揭示专业实践和学科发展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计算机编程游戏课程教学设计上,可以在游戏设计内容上,嵌入德育教育,传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机制保障和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机制,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质量评价之中,增强各教学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整合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干部和行业企业专家力量,组建多学科背景、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和育人共同体,制订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忻平,殷晓. 打造精彩优秀的思政课程——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为例[J].《青年学报》2016年4期
[2]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1期
[3] 李秀芳,王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协同机制研究[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