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资源成为激活教材的“引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课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转变是一“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应充分地预测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体会编者的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生成性、开放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让生活资源真正成为激活教材的“引擎”。
  
  一、关注生活。激活教材的几点做法
  
  1 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拓展教材内容
  按新课标编写的教科书,主要功能是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构建的机能。教材中的范例是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勇于实践的有效载体。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及处理,适当地增减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即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不一样的朋友》一课时,在出示了教材中的几个事例后,可增添新的事例:到老师处打你小报告的朋友,能不能算好朋友?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为什么老师新举的事例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呢?原因是所举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更为密切,学生有生活经验及体验,有话可说。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们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许多不同的真实感受。这些丰富的道德情感、不同的道德认识在课堂上互相碰撞、摩擦,在老师的指引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自觉地指导道德行为。
  2 创设情境引导参与,开放延伸教材内容
  新课程的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生动性、参与性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材所无法代替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多创设学生能知道、想知道的生活情境。只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例如,《多彩的民族风情》一课汇集了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要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内容。就需要各种丰富的资料及信息。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少数民族情况;举办“民族风情一课游”活动等,让学生在演一演、尝一尝、说一说、看一看中感悟到中国民族风情的丰富多彩、少数民族人民的好客淳朴,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 遵循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整合教材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而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认识规律、学习兴趣,以真实生活的“逻辑”为依据,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
  例如一年级“我有许多好朋友”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我的好朋友》。一年级的孩子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他们能成为好朋友的原因,而且非常乐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在“猜猜他是谁”的游戏中能记住朋友的特点。抓住学生这种高涨的情绪,我将后面的《我为你喝彩》(第三课)、《我来学学你》(第四课)的教材内容提前。这对原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在了解好朋友、欣赏好朋友、学习好朋友的活动的基础上去回忆彼此友谊中值得珍藏的点点滴滴,又在友谊的点点滴滴中去再次体会好朋友的优点。这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反思、总结,达到用美好的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的教学目的。
  
  二、关注生活,激活教材的几个注意点
  
  1 注意“看图说话”与“看图对话”的关系
  新教材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以大量来自于生活的图片代替了原先长篇的文字,强调的是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按照品德与社会的设计理念,新教材主要不是为学生阅读、理解、记诵服务的,而是从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角度设计的。我们应该借助教师的指导,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例如教学《红绿灯,在站岗》一课时,老师提问:“大家上街都收集到了哪些交通标志呀?这些不说话的老师都告诉了你些什么知识呢?”师生围绕着这些话题展开对话活动,这决非是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而是通过收集图片、多媒体展示、知识竞赛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的,从而使对话更显生活化、真实性,使课堂活动参与面更广、拓展性更强、学生的兴趣更浓,因此,教学效果也就更佳。
  2 注意活动多样化与活动实效性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活动化教学,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活动。教材已不再是专供教师“教”的知识载体。而是借助主题活动展开的。它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工具,是供学生使用的“学材”。但是强调教材的活动性,并不等于课堂活动非搞不可,活动越多越好。例如,在《红绿灯》教学中开展红绿灯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红绿灯和小汽车,游戏开始,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向前行,“小汽车”来回穿梭,热闹非凡。看上去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课堂的气氛,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活动过后,学生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幼儿园中已完全掌握的基本交通常识上,因此这样的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3 注意教学内容取与舍的关系
  新教材的设计已经给教师给留有许多伸缩的余地、拓展的空间。因此,教师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应不断地丰富教学资源,正确地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观点,尤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要求,认真地选择处理教材内容,避免不加取舍、囫囵吞枣地处理教材,影响教学效果。如《出门看天气》中出现刮大风睁不开眼睛时,戴上面纱出行的插图。而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爱使用面纱。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大风天戴上口罩,或是眼镜等方法来补充教材内容。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事例的选用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增强教学实效。
  4 注意学生体验真与假的关系
  新课标提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例如,教学《我的家》时。老师提问:“傍晚,妈妈下班回家来,你会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我帮妈妈拖地、洗衣服、煮饭……”其实,学生回答的并不是真实生活中发生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处理好学生体验真与假的关系。对学生中“我亲热地和妈妈打招呼”、“我为妈妈拿拖鞋”、“我给妈妈拎包”等真实的回答应大加赞赏,引导孩子们说真话、做真人,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只有用好生活资源这个“引擎”,才能激活教材,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伞新理念。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亲近语文。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近语文,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师资引领,让学生亲近老师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示新观点、新理念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课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聆听、演奏、绘画、朗诵、手工、表演等都有机会登上了音乐课的舞台,新课程确实改变了原来封闭的传统音乐教学。可是也不难发现,由于对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把握不准,好多音乐课堂的音乐味却明显少了,一堂课中,学生获取音乐信息量不多,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凸现出来了。然而,音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生活的习惯与能力。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换言之,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
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说:“周老师,你上次给过小寒一颗糖作为奖励,是吧?”  我愣了愣,才想起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我叫了几个读不出单词的学生来办公室训练,他是读得较好的一个,所以我就给了他一颗糖。我好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小寒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炫耀,说老师奖励他了,不仅如此,他还逢人便说,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小寒的妈妈继续说道,“之后,我便发现他学习变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引导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好的习作应该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也正是这种情感驱动的力量,推动学生进入“神思飞扬”的状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审美意
童年的经历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童年将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储存童年精神食粮的方法有很多,如参观大自然,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与同伴玩游戏等,除此之外,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课外阅读:重在激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1.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  首先,要布置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教室。教室是孩子最初的阅览室,后黑板可改造成阅读交流的园地,建立图书交流站,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
毋庸讳言,品德课不是学校课程中的“宠儿”,其一,它不是主科,不能享受语文、数学科被师生们垂青的待遇;其二,它不是艺术科,限于各种条件,很少有专职教师将“品德”进行到底。于是,久而久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视品德课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加上语文数学这些“主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兼科教师们对品德课也就“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那么,兼科教师究竟会给品德课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主次分明,厚此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叩响习作之门,使他们走上习作之路呢?    一、激发兴趣,冲破限制显童真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教学,大到作文题目、取材范围,小到文章结构、修辞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这种看似简单
对算法多样化,需要教师有效主导,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教学中,本人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进行了摸索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促进自主优化    当出现算法多样化时,优化算法不是教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既然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那么就要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宽松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大胆地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