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摒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知识与英语运用能力的关系
  
  辩证地来看英语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英语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英语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英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英语运用能力。掌握英语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英语知识向英语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但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英语教师尤甚。
  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由章兼中教授提出),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因此,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英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老教材如果说一支粉笔一本书还能勉强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新教材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关,还要具备听说读写演画多种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三、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輸入与储备
  “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
  2、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着重交际文化内容的导入,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的差异介绍属于此类。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性学习、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都是新兴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三者之间存在共性,其中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和合作学习正好是这一过程的两个重要的环节,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两者进行有较地整合,在自主性学习催化期的三个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层次的要求,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自主
期刊
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忽视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虽然部分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文的中心渗透一些良好的思想,但常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未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正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注重情感因素,进行思想教育    
期刊
一、把握教材,研读《大纲》和《考标》,精选复习资料    为了指导学生搞好初三外语复习,教师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每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其前后内容之间的聯系,对其中的功能项目、语法项目了如指掌。教师同时要仔细研读新的《教学大纲》和《考标》。为了做到有的放矢、省时有效,复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大纲》和《考标》,将各种目标逐一落实。此外,复习资料的选用也很重要。资料应少而精,否则会增大学生的各种负担
期刊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自我感受和领悟,它包括人们对语言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能够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的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
期刊
新课标指出,英语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英语写作作为高考一个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题型,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5分)。然而,从近几年全国高考书面表达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薄弱,平均分只有10-15分,有的写作部分是空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英语教师的深思。  在教学中,学生的习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辞不达意、错误百出、搭配不当、词汇贫乏、句型误用等,而且很多句子都是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一、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
期刊
【摘要】语感是掌握一门语言并能熟练地使用该语言的基本途径。它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有个良好的语感。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任务十分艰巨。本文着重论述了培养英语语感的策略。  【关键词】语感 挖掘 非智力因素 语感培养 策略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
期刊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不但能听、说、读,而且能写。而对现实中的许多初中学生来说,要在考试规定时间之内运用所学,写出一篇符合题目要求,连贯、得体,符合英语习惯且语言流畅的英语佳作,的确并非易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英语教师有明确的目的、严谨的计划、科学的方法,从平时抓起,加强对学生英语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英语阅读习惯,认真揣摩,进行模仿
期刊
化学学科知识零散,学生要记得内容很多。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響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坚定信念,锻炼记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的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
期刊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如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问题的探究中去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的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引起兴趣,促进积极思维,积极投入到新问题的探究中去。    一、抓住恰当时机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