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中如果有高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如此看来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关键还是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目标的直接出示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接明白主攻方向,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什么,了解什么,要懂得什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观潮》时,我首先出示这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接着让学生根据目标,学文感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课文的内容,并能深化课文内容,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而美丽。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启发引导。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二、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沿着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听课不仅听教师,还要听同学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并敢于提问“为什么”。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未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不由得让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三、课堂上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如,教学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古诗,1.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领略了诗的意境。
四、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法
探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主题,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不直接给出学习的技能和学习策略方法,而是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自己或小组的探索后,学生的探索能力就能提升,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弥补、相互促进,亲自发现和领悟知识。
例如,我在教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让它们自由生息》一文时,给学生创设情境,用课件出示瑞士日内瓦的图片,让学生认真欣赏日内瓦的图景。学生很想知道《让它们自由生息》的“它们”指的是谁?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通过自己探索、与同学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它们”指的是野草和鸟儿。还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野草和鸟儿为什么能自由生息呢?看来经过自己或小组的探索后,提升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利用适当时机,比如,利用典型课文,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零散学法,但尚未明晰的学法进行归纳整理,提示出其规律,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学法。如讲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水有三个特点:清、静、绿;要求学生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層、分段叙述。又如,在教学《鲸》一文,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引导学生领悟、归纳、总结出状物文章还可以用“ 写的事物、事物的特点、怎样写”去分析的学法。这种指导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又要对学法有全面的研究。
总之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必须在课堂上,它是学法指导的主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法,将内容与学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果实。
一、学习目标的直接出示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接明白主攻方向,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什么,了解什么,要懂得什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观潮》时,我首先出示这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接着让学生根据目标,学文感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课文的内容,并能深化课文内容,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而美丽。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启发引导。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二、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沿着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听课不仅听教师,还要听同学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并敢于提问“为什么”。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未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不由得让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三、课堂上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如,教学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古诗,1.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领略了诗的意境。
四、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法
探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主题,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不直接给出学习的技能和学习策略方法,而是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自己或小组的探索后,学生的探索能力就能提升,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弥补、相互促进,亲自发现和领悟知识。
例如,我在教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让它们自由生息》一文时,给学生创设情境,用课件出示瑞士日内瓦的图片,让学生认真欣赏日内瓦的图景。学生很想知道《让它们自由生息》的“它们”指的是谁?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通过自己探索、与同学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它们”指的是野草和鸟儿。还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野草和鸟儿为什么能自由生息呢?看来经过自己或小组的探索后,提升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利用适当时机,比如,利用典型课文,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零散学法,但尚未明晰的学法进行归纳整理,提示出其规律,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学法。如讲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水有三个特点:清、静、绿;要求学生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層、分段叙述。又如,在教学《鲸》一文,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引导学生领悟、归纳、总结出状物文章还可以用“ 写的事物、事物的特点、怎样写”去分析的学法。这种指导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又要对学法有全面的研究。
总之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必须在课堂上,它是学法指导的主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法,将内容与学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