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院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症状。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心脏性猝死老年病患共20例做了为研究对象,病患均符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病患平均住院时间大于一周,并已排除无痛性心律失常。按照病患相关心电图情况分析,将两组病患分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有12例病患在无典型心肌梗死症状下发病,剩下8例病患在猝死前出现了胸闷气短,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10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10例病患在出现心肌梗死典型症状后死亡,病患猝死原因相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关医护人员只有在对病患进行救助过程中将病患的临床资料加以收集,对病患出现的症状加以及时稳定,并给予病患行之有效的护理举措,才能救治率在根本上加以提高。
关键词:老年人;心梗;心脏性猝死;临床特点;护理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是因为心肌梗死引起的无预料性死亡。心脏性猝死的特点是发病快,突然。医生在第一时间内对病患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对病患进行及时救治是挽救病患生命的重要举措。特此,我院对20例就诊的心脏性猝死病患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脏性猝死老年病患共20例做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患平均年齡76.5岁。经诊断,病患符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患有冠心病。平均住院时间大于一周,并已排除无痛性心律失常。按照病患相关心电图情况分析,将两组病患分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进行对比观察。
1.2临床症状
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病患中,均出现了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心力衰竭,肺部出现感染。严重者出现昏厥现象。
1.3观察指标
对20病患的相关护理记录进行分析,检查病患生前症状,相关体征和医学资料,对病患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1.4统计学原理
本研究利用SPSS17.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计数数据利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心脏性猝死特点
在20例心脏性猝死病患中,有12例病患在无典型心肌梗死症状下发病,剩下8例病患在猝死前出现了胸闷气短,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通过比较发生心脏猝死相关资料来看,异常医学参数项目有:心律,意识,血氧饱和度,血压情况。10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10例病患在出现心肌梗死典型症状后死亡,上述数据在两组病患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老年病患发生心脏性猝死相关症状
详情见表1
表1.病患相关猝死原因
心肌梗死类型 心脏受损 休克 肺水肿 停搏
病例数 病例数 病例数 病例数
急性ST段抬高 4 3 4 1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2 3 0
对相关数据计算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3.讨论
相关医学文献表明,在老年人发生猝死总数中,因心肌梗死造成的猝死人数达90%。冠心病是老年人发生心脏猝死的根本原因[1]
从病患发病时段上来看,心脏性猝死高发时段在凌晨。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发生地点不同所导致。通过本实验结果显示,病患病发和心梗的发病周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发病14天内的病患,因自身病发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尚未完善,在此期间最容易发病。对于上述情况,相关医护人员在对高龄心梗病患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即使病患入睡,医护人员也要对病患进行有效的监护。当病患病发时,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抢救病患。
心脏受损主要指的是病患心室游离壁破裂,和其他区域相比,该区域的供血性能较差,该部位的肌肉组织较为松散,且薄,血液循环情况较差,很容易发生受损的现象。该区域受损的时候,对病患的窦房结发放冲动影响不大,因此,病患并未发生心律异常的现象。在进行下传冲动的时候,病患心肌细胞传导冲动异常[2]。在根本上影响了心脏传导。进而引发病患出现传导受阻等现象。
上述材料对诊断心脏破裂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病患出现心脏破裂的时候,相关急救药物对该症状的作用不明显,因此,医护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救助的时候,因该做好相关记录,这对于成功救助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病患出现意识不清状况的时候,相关医护人员要及时对病患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留下第一时间的正确资料。
心源性休克是至病患的心室泵供血不足导致的出血量下降,呈现出靶器官低灌注的状态。具体原因是并呼唤的心泵衰竭导致的血液动力失衡。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尿少,呼吸急促,意识下降,四肢发冷,心率发生变化。病患的血压和SpO2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在病患的SpO2下降的1分钟和两分钟,一小时的时候,病患的心律和相关意识情况发生了改变。该现象的出现与因肺水肿死亡症状类似。在SpO2下降的2分钟,10分钟一以及23分钟的时候,病患的心律以及血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上述内容充分说明了SpO2指标的下降是提示病患体内缺氧的重要指标,表示了病患的病情出现了危急情况。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心肌梗死病患的SpO2指标进行严密检测,在出现危机情况之前,对病患使用加强血管活性的相关药物,在根本上减轻病患心脏压力。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对于心脏病型猝死者,更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病患的病情急剧恶化,是心脏性猝死的特点。由此可见,相关医护人员要在根本上将心脏病猝死病患的相关临床表现进行认识。这对于对病患的有效护理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医护人员只有在对病患进行救助过程中将病患的临床资料加以收集,对病患出现的症状加以及时稳定,并给予病患行之有效的护理举措,才能救治率在根本上加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4---155.
[2]王建昌.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因素及预测[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13(08)1548---1549.
关键词:老年人;心梗;心脏性猝死;临床特点;护理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是因为心肌梗死引起的无预料性死亡。心脏性猝死的特点是发病快,突然。医生在第一时间内对病患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对病患进行及时救治是挽救病患生命的重要举措。特此,我院对20例就诊的心脏性猝死病患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脏性猝死老年病患共20例做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患平均年齡76.5岁。经诊断,病患符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患有冠心病。平均住院时间大于一周,并已排除无痛性心律失常。按照病患相关心电图情况分析,将两组病患分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进行对比观察。
1.2临床症状
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病患中,均出现了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心力衰竭,肺部出现感染。严重者出现昏厥现象。
1.3观察指标
对20病患的相关护理记录进行分析,检查病患生前症状,相关体征和医学资料,对病患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1.4统计学原理
本研究利用SPSS17.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计数数据利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心脏性猝死特点
在20例心脏性猝死病患中,有12例病患在无典型心肌梗死症状下发病,剩下8例病患在猝死前出现了胸闷气短,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通过比较发生心脏猝死相关资料来看,异常医学参数项目有:心律,意识,血氧饱和度,血压情况。10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10例病患在出现心肌梗死典型症状后死亡,上述数据在两组病患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老年病患发生心脏性猝死相关症状
详情见表1
表1.病患相关猝死原因
心肌梗死类型 心脏受损 休克 肺水肿 停搏
病例数 病例数 病例数 病例数
急性ST段抬高 4 3 4 1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2 3 0
对相关数据计算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3.讨论
相关医学文献表明,在老年人发生猝死总数中,因心肌梗死造成的猝死人数达90%。冠心病是老年人发生心脏猝死的根本原因[1]
从病患发病时段上来看,心脏性猝死高发时段在凌晨。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发生地点不同所导致。通过本实验结果显示,病患病发和心梗的发病周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发病14天内的病患,因自身病发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尚未完善,在此期间最容易发病。对于上述情况,相关医护人员在对高龄心梗病患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即使病患入睡,医护人员也要对病患进行有效的监护。当病患病发时,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抢救病患。
心脏受损主要指的是病患心室游离壁破裂,和其他区域相比,该区域的供血性能较差,该部位的肌肉组织较为松散,且薄,血液循环情况较差,很容易发生受损的现象。该区域受损的时候,对病患的窦房结发放冲动影响不大,因此,病患并未发生心律异常的现象。在进行下传冲动的时候,病患心肌细胞传导冲动异常[2]。在根本上影响了心脏传导。进而引发病患出现传导受阻等现象。
上述材料对诊断心脏破裂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病患出现心脏破裂的时候,相关急救药物对该症状的作用不明显,因此,医护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救助的时候,因该做好相关记录,这对于成功救助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病患出现意识不清状况的时候,相关医护人员要及时对病患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留下第一时间的正确资料。
心源性休克是至病患的心室泵供血不足导致的出血量下降,呈现出靶器官低灌注的状态。具体原因是并呼唤的心泵衰竭导致的血液动力失衡。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尿少,呼吸急促,意识下降,四肢发冷,心率发生变化。病患的血压和SpO2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在病患的SpO2下降的1分钟和两分钟,一小时的时候,病患的心律和相关意识情况发生了改变。该现象的出现与因肺水肿死亡症状类似。在SpO2下降的2分钟,10分钟一以及23分钟的时候,病患的心律以及血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上述内容充分说明了SpO2指标的下降是提示病患体内缺氧的重要指标,表示了病患的病情出现了危急情况。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心肌梗死病患的SpO2指标进行严密检测,在出现危机情况之前,对病患使用加强血管活性的相关药物,在根本上减轻病患心脏压力。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对于心脏病型猝死者,更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病患的病情急剧恶化,是心脏性猝死的特点。由此可见,相关医护人员要在根本上将心脏病猝死病患的相关临床表现进行认识。这对于对病患的有效护理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医护人员只有在对病患进行救助过程中将病患的临床资料加以收集,对病患出现的症状加以及时稳定,并给予病患行之有效的护理举措,才能救治率在根本上加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4---155.
[2]王建昌.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因素及预测[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13(08)1548---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