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数学建模启蒙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模型是针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这种数学结构是借助于数学符号刻画出来的某种系统的纯关系结构,它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验证的过程。它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初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是否可行呢?全国名师贲友林执教的五年级“找规律”一课,让我们从中找到了答案。
  【片段一】数字编号——模型准备
  (出示问题如图1)
  师:根据要求,你想拿哪两张天文台参观券呢?
  生1:我给参观劵编上号,可以拿1号和2号,也可以拿2号和3号。
  生2:不管拿哪两张,只要号码相连就行。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连号”二字改变颜色)
  师:刚才几位同学在叙述时,把这些参观券编号1、2、3等,这样,交流也就方便多了。这是很有价值的想法。
  (屏幕演示:10张参观券上标注1~10,参观券淡化,闪烁出示方框,用红框框住1和2)
  师:这样,框住相邻的两个数,也就相当于拿第1张、第2张天文台参观券。刚才3位同学谈到了3种拿法,还有不同的拿法吗?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就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赏析】学生将参观券用数进行编号,这个简单的行为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来看,是学生在了解问题的现实背景、明确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特征和目的对天文台参观券进行简化,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编号来描述。尽管学生是下意识地这样做,但却反映了学生具有数学“简化”的潜意识,这恰恰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模型准备。
  【片段二】简化思维——模型假设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每位同学独立想一想怎么拿,可以写一写怎么拿,有多少种拿法;也可以借助材料纸上的数,用笔框一框、圈一圈、连一连。试一试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学生思考并在课件上演示,用鼠标按住红框依次平移,探索后汇报并完成列举式板书)
  生:一共有10张参观劵,每次拿相连的2张,有9种拿法。
  师:如果要拿3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學生思考并再次在课件上演示,用鼠标按住红框依次平移,探索后汇报)
  生:一共有10张参观劵,每次拿相连的3张,有8种拿法。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拿券的过程。
  (教师课件演示红框向右平移,每移动一次,红框内对应的第一个数闪烁)
  师:框在最左边,是第一种拿法,以1打头;平移方框,2、3、4,第2种拿法,以2打头;3、4、5,第3种拿法,以3打头;继续平移……8、9、10,以8打头,有8种拿法。红框每平移一次,拿法也就与打头的数一一对应。
  生:拿参观劵时以几打头,就有几种拿法。
  【赏析】学生在编号的基础上,通过“写一写、框一框、圈一圈、连一连”等不同的操作活动,探索出有9种拿法。贲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要拿3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学生不仅根据刚刚获得的解题经验得出有8种拿法,而且结合课件的演示,依据实际“拿”的过程抽象出“以几打头,就有几种拿法” 。这是学生循序渐进对思维过程作进一步简化的结果。其实,这就是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片段三】反思过程——模型分析
  师:让我们再回头看刚才拿两种连号的券的问题。
  (学生课件演示红框向右平移,每移动一次,红框内对应的第一个数闪烁)
  师:方框最后框的是9、10,打头的数是9,对应的拿法有9种。
  生:如果拿3张连号的券,方框最后框的是8、9、10,打头的数是8,拿法有8种。
  师:如果拿4张连号的参观券呢?有没有简捷的方法,找到有几种拿法呢?
  生:10-(4-1)=7(种)。
  师:能解释吗?
  生:10个数中,不能打头的有3个,所以有7种。
  师:解释得清楚吗?大家听明白了吗?真会思考,简单高效!掌声感谢他的发言。让我们看拿3张券的问题,如何列式?
  生:10-2=8(种)。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不能打头的有两个数。
  师:拿两张券呢?
  生:10-1,不能打头的券有1张。
  师:打头,多好的说法,给我和大家很多启发。让我们也用掌声感谢她!有几种拿法,我们可以算出来。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演示:将红方框从框1、2、3、4平移至框7、8、9、10)
  师:平移红框,框住7、8、9、10,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一共有7种拿法。这也是一种简捷的方法,可以看出来。回头看一看,大家经过探索,现在应用的方法有:一一列举;观察找方框中和拿法对应的数;还可以列式计算。
  师:如果拿5张劵、6张券,分别有几种拿法?
  生:如果拿5张劵有6种拿法,拿6张券有5种拿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首先把红框从框1、2、3、4、5移至框6、7、8、9、10)
  生1:框住6、7、8、9、10,就知道了拿法有6种。
  生2:也可以列式:10-4=6(种),因为不能打头的数有4个。
  生3:拿6张券,最后框住的是5到10,有5种拿法。
  师:你说得真好!这是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赏析】贲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两次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思: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了简单高效,能发现并描述规律,表明学生的数学模型已经建立。学生能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如一共有多少张券,每次拿几张连号的券,对模型的所有参数作出计算得到一共有多少种拿法,成功地利用模型求解。贲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得的结果从数学上进行分析与解释,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分析。
  【片段四】打破平衡——模型优化
  师:我们继续改编题目,会怎样改编呢?
  生:拿7张券有几种拿法?
  师:是这样改吗?请看屏幕。
  (出示图2)
  师:如果有15张天文台参观劵,要拿两张连号的劵,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想一想,这道题目与前面探讨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拿的总张数变化了。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怎样想。
  生:有14种拿法,可以计算15-1=14(种)。
  师:如果是150张参观券呢?
  生:有149种拿法,根据规律计算150-1=149(种)。
  师:题目在变,规律不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变。
  【赏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贲老师以改变题目的形式不断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逐步将其思维引向深入。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与模型分析的过程,此时,思维要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必须再次进行数学模型的优化。
  【片段五】解决问题——模型应用
  1.解决花边设计问题。(教师先出示没有标数字的图3,在学生数花边有多少方格后,教师将图3变化成图4)
  师:这道题有什么变化?
  生:图4标上了数字,这样更便于解决问题。
  生1:(一一列举)有12种盖法。
  生2:(列式计算)13-1=12种。
  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花边方格内没有数,我们可以给它标上数。这样,就和前面的问题一样了。
  师:我和你有同样的想法,标注数字之后,问题也就转化成了我们前面解决过的框数字的问题了。再看这样一个问题。
  2.解决长假旅游问题。
  师:贲老师在“十一”七天长假期间,想带女儿参加“泰山三日游”,哪3天去呢,贲老师共有多少种选择?
  生:根据刚才的规律计算,有5种选择。
  【赏析】贲老师在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相对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必要的拓展与应用练习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正向迁移,使其思维多次经历数学建模的全部过程,有效地巩固数学建模能力,强化数学建模意识,让他们体会、领悟数学建模思想。
  综观全课,在贲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对规律的理解与把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学生的思维在平衡与失衡的交替中呈现明显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观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其思维经历了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和模型优化的过程。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实行初步的数学建模教学是可行的,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启蒙是很有必要的。(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新”,在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在于强化三级课程管理,在于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在于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性课程形态纳入课程体系……  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上述所有的“新”,都让师生们期待不已。  然而,三级课程如何在学校可持续发展?当课程改革不再那么“新”时,当原有的“新”被我们习以为常时,当热闹过去、一道道难题横亘在面前等待我們去破解时,当外
期刊
【编者按】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一“标”多“版”。不管何种版本,正式发行的教材会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编者、专家作了严格审核。但百密一疏,有些教材可能隐藏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缺陷。当今的教师不再满足于当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敢于审视教材、质疑教材。本期,我们通过几位作者研读教材之后,就教材的编校提出的问题,引发教师重视对教材的审读,期望大家能在教学过程中驾驭教材,或调整教材、
期刊
图画书,是近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备受关注而又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起源于西方,英文叫 Picture Books,日文常譯为“绘本”。一般而言,“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更为广义。“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图文合奏。”“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彭懿)图画书与插图书不同,在图画书中,“
期刊
提起阅读教学,我们就会想到一系列与之相关又正风靡的“热点”:文本细读、课堂理答、多元感悟……然而纵观语文课堂教学,唯独忽视了学生的说话质量。在有的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或话不成句、词不达意,或絮絮叨叨、结结巴巴;而在另一些课堂上,学生却能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两种课堂,两般情景,直接反映出学生“说”的能力的高下。我们可在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建锋等的三组课堂教学中洞察问题的实质。  【片段一】追寻话语的本
期刊
【片段】  师:我们先从孝文帝改革后北方人民生活习俗上的变化来看。(出示图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服饰,北魏帝后礼佛图)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典型服饰?  生:这些都是汉族的服饰。  师:这种服饰在少数民族中流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在服饰上逐渐汉化。  师:与此同时,汉族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服饰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图片: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南北朝武士复原图)  生:比较
期刊
【片段】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你们从长相、身份、工作态度、性格特征及为“我”所做的事情等方面对阿长作一番介绍,并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生:她长得黄胖而矮,是我们家的长工,是“我”的保姆,名字也不是自己的,是一个乡下人。  生:她迷信、粗俗,还特别喜欢唠叨。  生:我有点讨厌她的睡相。她睡觉时总是在床上摆一个“大”字,把“我”挤得难以入睡,侵犯了“我”的睡觉权。(众生笑)  生:我
期刊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校本教研可以如同茶文化的熏陶,引领教师在教与研的理性享受中完成个体修养,从而实现校本教研的和谐之道。  一、制度把关,汲泉烹茗  好茶的冲泡必须有好水的加入和火候的到位,学校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和制定制度就如同这好茶冲泡前的预备程序。  1.设立教科研三级网络负责制。校长任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每年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科研发展的目标与要求;分管校长、教科处长和教研组长
期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拥入城市,瑞昌市城区的教育同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大班额居高不下,学校规模也在急剧膨胀。2004年瑞昌市政府决定建设一所新的初级中学,瑞昌市第五中学应运而生。   瑞昌素有“教育强市”的美誉,当地其他几所中学由于办学时间较长、文化底蕴相对厚重,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这所势单力薄的瑞昌五中进入 “教育竞争场”,能为瑞昌这座迅猛发展
期刊
随着数学课程课标的进一步修订,数学教学目标也由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渐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认识方程”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公开教学和教学展示中常选的课题。这样的经典内容,如何在立足“双基”的基础上观照“四基”的有效达成呢?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一位老师所上的“认识方程”一课让我很受启发。  【教学片段】  
期刊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声音是怎样发生的,体会和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增强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由几个简单的实践体验直接引出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而特级教师陈红在江西省特级教师研讨会上讲这一课时,却打乱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创新设计了由“体验→猜想→动探→再探→扩展”的探究过程,通过再创造教材向学生传播探究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