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浅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浸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爱好,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从教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总结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广大同仁交流,浅谈一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巧妙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灵感的源泉,通过诱导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提高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职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实验:在试管里装些凉水,在水中放一条小鱼,给试管上端加热,上面的水烧开了而下面的鱼依然在游动,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这一奇特的现象,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去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
  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实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起学生不洞悉其中真谛不肯罢休的求知欲。
  2、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指导他们的观察方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和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深刻性、精确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如:在讲杠杆、支点、力臂,并从实物中找出杠杆,分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感到有很大的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用一个可动幻灯片——用铁镐敲石头,在彩色、可动图片的吸引和教师实验操作下,学生顺利找到了支点,动力作用点、动力臂、阻力的作用点,阻力臂,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3、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高中乃至大学物理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大量学生已具备的感性知识,对缺乏感性认识的则配备演示实验,并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思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如力的概念教学时:
  (1)一边举例演示,一边板书,说明力的作用。人提一桶水(人对一桶水用力)马拉车(马对车用力)手压桌面(手对桌面用力)磁铁吸铁块(磁铁对铁块用力)在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把人、马等抽象概括,称为甲物体,把一桶水、车等称为乙物体,把提、拉等称为力的作用,这样就得到甲物体对乙物体的提、拉、推等作用就是力的作用。
  (2)让学生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问:用手帕打桌面,手对桌面施力,桌面对手是否也是有力的作用呢?
  再让两个学生上前作扳手腕表演,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
  4、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1)挖掘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例1:“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等。
  例2:“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铝块天平平衡……”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质量相等。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等。
  (2)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顺藤摸瓜。如:一块冰浮在盛水的容器中,当这块冰融化后,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会发生则么样的变化?由冰浮在水面知:冰受到浮力等于冰的重力(F=G冰)。很多学生得出以上结论后,会感到离要解决的问题甚远而放弃,教师应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找出除了“冰浮在水中”外,还有“冰溶化后”这个条件,冰溶化后就变成水了,那么冰溶化前后溶化后的重力相等,那么就有以下关系:F浮=G冰=G冰化水,p水.gv排=p水.gv冰化水,v排=v冰化水,即冰排开水的体积和冰化成水的体积相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感情的真诚输出
  课堂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的爱心。物理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和谐渗透对学习目标的达到起着催化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捧出爱心,倾注爱意,唤起学生对物理的喜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高昂情绪,挖掘学生爱学因素,陶冶学生爱美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智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就会产生感情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正确形成。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研究者,必须要学会反思。作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之一,进行体育教学反思必须把握其内涵特征及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 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反思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相应
期刊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教育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
期刊
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已成为走进新课程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作为一线教师,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谈谈自身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以及在教学行为中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习
期刊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那种岁月跋涉的艰辛,那种命运燃烧的激情,那种无以言说的真诚,那种博大精深的超远,那种崇高脱俗的境界等等,学生多依赖教师的“传授”而获得,其实,学习效果怎样,很大程度应是取决于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悟性”的培养正是学习者能动性形成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意义非常。我以为,悟性培养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悟性培养的基础应“入境”  “悟性”培养的基础方法一般是通过表情
期刊
对于教师、学生而言,方法问题几乎无处不在,教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它。人们也往往会把教学、学习的效果归因于方法的优劣。语文教学一向是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课时量大,学习效率却不甚理想,这固然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关,但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就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法,重视讲解、分析,而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第三条也写到,
期刊
将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多媒体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架起了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桥梁,有效地实现了这一要求,甚至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开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
期刊
小学数学新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便有计划地在每个学期新增了一个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涉及到“列表整理信息”、“画图整理信息”、“逆向推理”、“一一列举”、“替换”等等,很大程度上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学生选学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人人必学的思维方法,由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渗透”转变为单独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教学,足以见得新教材非常重视通过策略的建构来启迪学生思维。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对“策略”
期刊
回顾我们的语文评价,基本采用笔试,书面评价的方法,最终导致了语文教育的变形。出现了一言堂、满堂灌、出现了题海战术。这既与叶老“在口为语,在手为文”的思想背道而驰,也没能很好地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更没有体现学生的发展水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
期刊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如果说一个学校好比一个社会,那么班级就好比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则是这个家庭的家长,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班级体!班主任就象一个根雕大师,一个个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