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我们的语文评价,基本采用笔试,书面评价的方法,最终导致了语文教育的变形。出现了一言堂、满堂灌、出现了题海战术。这既与叶老“在口为语,在手为文”的思想背道而驰,也没能很好地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更没有体现学生的发展水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惟一标准,评价轻选拔和甄别的单一功能,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一、主体思想:相信学生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自评、互评的机会,组织开展不同的评价活动,培养他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我是这样做的。在指名朗读后,我请那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朗读秘诀,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允许学生选择再读一遍。第二遍时,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评价,要求评价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指出优点与不足,多说鼓励性的话,不要吹毛求疵。这样,读的同学更认真了,往往读第二遍时进步很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积极性就更高了,而听的同学也更专心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
当然,在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先示范,后让学生模仿,最终,才能听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
二、评价重点:关注过程
不少语文老师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这样做,能让优等生经常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大多数学生则被置于“冷宫”,只能当观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不同的学生从课文中接受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时,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既要纵向地比,又要横向地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应尽量让中等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有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教师也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其努力的过程、认真的程度等。在对一些优等生进行评价时,则应侧重于评价他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创新等,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成功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得当。这样的归因,有利于学生强化内在动机,正确面对失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三、评价方法:适当运用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马上进行的、“一锤定音”的评价。课堂上很需要这种评价,他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及时组织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但如果单一使用即时评价,不给学生再思考、再练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而不对自己或别人的思维成果进行再深入的思考,养成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据情况适当运用“延时评价”。在学生交流讨论某一个问题时,不要立即“盖棺定论”,而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积极、自信的人格。
当学生走在“岔道口”时,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在那条“道”上再深入;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当好“中间人”,让各方讲清道理,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更完整、更合理的理解。
四、评价原则:坚持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的确,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肯定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的肯定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肯定他学习的成果,肯定他积极参与的态度,肯定他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态度,肯定他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勇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肯定。
鼓励的话语要正确、要多样、要适度、要有针对性、要动情。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学识,并能吃透教材。课堂上,教师不要轮番使用“很好”“不错”“行”这几个简单的赞美短语,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文内容、学生的回答情况来评价。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充满了童趣和诱惑性,如:“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回答对的小朋友,老师奖你一面小红旗”,“看谁是云宝宝最好的朋友”。但这些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显然已经不适用了,需要用“想一想”,“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们”等沉稳的实在的接近学生心理实际的激励语。
在肯定、鼓励的同时,要避免假意煽情、变相批评和矫情。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应是学生的积极认识过程激活的,而不是教师廉价表扬“煽”起来的暂时满足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深刻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切实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完全可能的。这也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素养、应变能力、调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者,管理者都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注意教改新动向,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把改进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的点滴行动中,落实到对每一位孩子尊重的考试中,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步入知识的殿堂。
一、主体思想:相信学生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自评、互评的机会,组织开展不同的评价活动,培养他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我是这样做的。在指名朗读后,我请那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朗读秘诀,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允许学生选择再读一遍。第二遍时,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评价,要求评价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指出优点与不足,多说鼓励性的话,不要吹毛求疵。这样,读的同学更认真了,往往读第二遍时进步很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积极性就更高了,而听的同学也更专心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
当然,在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先示范,后让学生模仿,最终,才能听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
二、评价重点:关注过程
不少语文老师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这样做,能让优等生经常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大多数学生则被置于“冷宫”,只能当观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不同的学生从课文中接受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时,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既要纵向地比,又要横向地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应尽量让中等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有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教师也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其努力的过程、认真的程度等。在对一些优等生进行评价时,则应侧重于评价他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创新等,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成功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得当。这样的归因,有利于学生强化内在动机,正确面对失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三、评价方法:适当运用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马上进行的、“一锤定音”的评价。课堂上很需要这种评价,他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及时组织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但如果单一使用即时评价,不给学生再思考、再练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而不对自己或别人的思维成果进行再深入的思考,养成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据情况适当运用“延时评价”。在学生交流讨论某一个问题时,不要立即“盖棺定论”,而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积极、自信的人格。
当学生走在“岔道口”时,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在那条“道”上再深入;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当好“中间人”,让各方讲清道理,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更完整、更合理的理解。
四、评价原则:坚持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的确,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肯定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的肯定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肯定他学习的成果,肯定他积极参与的态度,肯定他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态度,肯定他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勇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肯定。
鼓励的话语要正确、要多样、要适度、要有针对性、要动情。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学识,并能吃透教材。课堂上,教师不要轮番使用“很好”“不错”“行”这几个简单的赞美短语,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文内容、学生的回答情况来评价。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充满了童趣和诱惑性,如:“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回答对的小朋友,老师奖你一面小红旗”,“看谁是云宝宝最好的朋友”。但这些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显然已经不适用了,需要用“想一想”,“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们”等沉稳的实在的接近学生心理实际的激励语。
在肯定、鼓励的同时,要避免假意煽情、变相批评和矫情。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应是学生的积极认识过程激活的,而不是教师廉价表扬“煽”起来的暂时满足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深刻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切实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完全可能的。这也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素养、应变能力、调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者,管理者都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注意教改新动向,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把改进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的点滴行动中,落实到对每一位孩子尊重的考试中,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步入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