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微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ngqiang6268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我们的语文评价,基本采用笔试,书面评价的方法,最终导致了语文教育的变形。出现了一言堂、满堂灌、出现了题海战术。这既与叶老“在口为语,在手为文”的思想背道而驰,也没能很好地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更没有体现学生的发展水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惟一标准,评价轻选拔和甄别的单一功能,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一、主体思想:相信学生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自评、互评的机会,组织开展不同的评价活动,培养他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我是这样做的。在指名朗读后,我请那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朗读秘诀,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允许学生选择再读一遍。第二遍时,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评价,要求评价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指出优点与不足,多说鼓励性的话,不要吹毛求疵。这样,读的同学更认真了,往往读第二遍时进步很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积极性就更高了,而听的同学也更专心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
  当然,在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先示范,后让学生模仿,最终,才能听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
  二、评价重点:关注过程
  不少语文老师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这样做,能让优等生经常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大多数学生则被置于“冷宫”,只能当观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容易失去发展的自信。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不同的学生从课文中接受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时,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既要纵向地比,又要横向地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应尽量让中等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有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教师也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其努力的过程、认真的程度等。在对一些优等生进行评价时,则应侧重于评价他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创新等,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成功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得当。这样的归因,有利于学生强化内在动机,正确面对失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三、评价方法:适当运用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马上进行的、“一锤定音”的评价。课堂上很需要这种评价,他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及时组织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但如果单一使用即时评价,不给学生再思考、再练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而不对自己或别人的思维成果进行再深入的思考,养成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据情况适当运用“延时评价”。在学生交流讨论某一个问题时,不要立即“盖棺定论”,而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积极、自信的人格。
  当学生走在“岔道口”时,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在那条“道”上再深入;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当好“中间人”,让各方讲清道理,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更完整、更合理的理解。
  四、评价原则:坚持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的确,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肯定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的肯定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肯定他学习的成果,肯定他积极参与的态度,肯定他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态度,肯定他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勇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肯定。
  鼓励的话语要正确、要多样、要适度、要有针对性、要动情。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学识,并能吃透教材。课堂上,教师不要轮番使用“很好”“不错”“行”这几个简单的赞美短语,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文内容、学生的回答情况来评价。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充满了童趣和诱惑性,如:“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回答对的小朋友,老师奖你一面小红旗”,“看谁是云宝宝最好的朋友”。但这些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显然已经不适用了,需要用“想一想”,“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们”等沉稳的实在的接近学生心理实际的激励语。
  在肯定、鼓励的同时,要避免假意煽情、变相批评和矫情。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应是学生的积极认识过程激活的,而不是教师廉价表扬“煽”起来的暂时满足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深刻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切实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完全可能的。这也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素养、应变能力、调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者,管理者都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注意教改新动向,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把改进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的点滴行动中,落实到对每一位孩子尊重的考试中,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步入知识的殿堂。
  
  
  
其他文献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觉得当老师真好,有固定工资可拿,有两个假期,不用起早贪黑的辛苦劳作。那时候就决定等我上完学也要当老师。当我真的实现了我的理想当了一名教师后,才体会到做老师真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更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这是我从教以来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我勤勤恳恳,毫不松懈地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班主任工作当中,在此,我回眸走过的历程,把我与学生谈心的一点心得体会和各位老师做
期刊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的学科,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对物理知识、规律的理解及掌握对其今后从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所形成的基本物理能力(如分析、理解能力、建模能力等)也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中的基本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和活动技巧,并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的课堂活动环境。笔者拟就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谈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研究者,必须要学会反思。作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之一,进行体育教学反思必须把握其内涵特征及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 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反思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相应
期刊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教育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
期刊
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已成为走进新课程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作为一线教师,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谈谈自身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以及在教学行为中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习
期刊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那种岁月跋涉的艰辛,那种命运燃烧的激情,那种无以言说的真诚,那种博大精深的超远,那种崇高脱俗的境界等等,学生多依赖教师的“传授”而获得,其实,学习效果怎样,很大程度应是取决于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悟性”的培养正是学习者能动性形成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意义非常。我以为,悟性培养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悟性培养的基础应“入境”  “悟性”培养的基础方法一般是通过表情
期刊
对于教师、学生而言,方法问题几乎无处不在,教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它。人们也往往会把教学、学习的效果归因于方法的优劣。语文教学一向是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课时量大,学习效率却不甚理想,这固然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关,但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就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法,重视讲解、分析,而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第三条也写到,
期刊
将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多媒体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架起了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桥梁,有效地实现了这一要求,甚至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开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
期刊
小学数学新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便有计划地在每个学期新增了一个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涉及到“列表整理信息”、“画图整理信息”、“逆向推理”、“一一列举”、“替换”等等,很大程度上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学生选学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人人必学的思维方法,由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渗透”转变为单独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教学,足以见得新教材非常重视通过策略的建构来启迪学生思维。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对“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