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疏导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往往会碰到一些犟头倔脑的学生。他犯了过失,你苦心教育,但就是不见效果,甚至还会摆出一副与你唱对台戏的架势,教师常常觉得不可理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往往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研究,它对于保证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保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类型
  
  1.1 自主型逆反心理。处于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学生,强烈地要求成人予以尊重,给他们以独立、自由支配的权力。如果教育者在教育、对待学生时,过分地对学生加以控制,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去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
  1.2 自负型逆反心理。一般来说,这类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处处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小的性格,特别是进入中学后,更显得固执己见。听不得劝告或批评,别人一提起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烦躁、发脾气,甚至会记恨在心,故意和教师对着干。
  1.3 困惑型逆反心理。中学生正处于由过去的“依赖性”吸收知识向“独立性”吸收知识的过渡阶段,当他们眼见的现实与教育者以前所教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在思想上对所受的教育产生怀疑,对社会产生困惑,有的甚至认为教育者欺骗和戏弄了自己,于是便产生一种困惑型逆反心理。
  1.4 失落型逆反心理。有些中学生,或因人格受到侮辱,或因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
  
  2 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1 从认知发展情况看,中学生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他们一改过去老是缠着大人问“为什么”,当“跟屁虫”的习惯,开始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老师、家长或其他长辈的教导,也不像童年期那样轻信、盲从,而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疑问。而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消极性,批判能力也往往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2.2 从独立意向发展情况看,由于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心理水平迅速提高,中学生的成熟感和成人感日益增强,独立性意向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对人、对事、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成人的影响,按自己的标准去独立地观察和评价事物;他们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这样他们就要向长辈争一点独立平等的权利,要和长辈平等对话。这种独立性意向使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于是他们讨厌仍被视为“小孩”,不喜欢长辈用保姆式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成人又往往不了解青少年的这一特点,仍把他们当成小孩,对他们这不放心,那也担心,继续加以过多的指点。因此,青少年感到自己的成人感受到了挫折,感到自己的自我肯定需要遭到了忽视。为了让外界承认他们的自主地位,为了确立“自我”,他们往往用口头上与大人顶嘴、争辩,行动上与长者相左、相抗,甚至干脆对着干的逆反方式向成人宣言自己“长大了”。
  2.3 家庭教育失当。有些父母对孩子百般溺爱,处处偏袒和庇护他们;对他们的话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高傲、自负、固执,听不得一点劝告或批评,一旦别人的做法稍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故意对着干;有些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缺乏民主作风,缺乏和孩子之间推心置腹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当孩子做错事时,他们便打骂训斥,甚至赶出家门,“成人感”的出现,使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不堪如此,便以故意做对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有些父母对子女有偏向,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使孩子感到反感、委屈,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便不断用故意犯错的方式来“检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有些父母往往比较自负、武断,不允许孩子申辩,甚至逼着孩子没错认错;也有些父母总以自己的过去来对照和要求孩子,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责怪为“疯”,孩子热心参加课余活动,发展个人特长,他们则认为是“不务正业”,并横加干涉和制止;有些父母限制孩子行动自由,强令孩子按自己指定的区域、方式去行动。这些都使孩子觉得父母不但不可亲,而且不近人情,因而由对父母的“反感”发展到“叛逆”。
  2.4 学校教育的不当。面对生活在九十年代的中学生,学校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途径上都必须改革更新。那种不看对象的大报告,空洞的理论灌输,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反感。另外,学校过多地采取强制措施,或者滥施惩罚,也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还有的学校不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出的要求不合情合理,又不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表现为抗拒。
  2.5 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因素。比如,有的教师在教育犯了过失的学生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喜欢当众骂学生,特别当众骂成绩差的学生“笨”、“没出息”,甚至讽刺挖苦,语言刻薄,完全不考虑当事人的自尊心。有的教师不能对差生、好生一视同仁,排座位时把差生的座位排在边上或角落里,好座位分给成绩好的学生坐;而且,每学期都要按成绩调整一次。有的教师对学生管束过死,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这虽属好意,但学生往往接受不了。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做法过严、操之过急,过量地增加学生负担,减少甚至取消学生的课外活动,干预学生的业余爱好,星期天、寒暑假都得补课,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有的甚至对教师反感,从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可见,教师的教育方法如果违背了学生的心理规律,势必导致和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
  2.6 现实社会纷繁复杂、良莠并存,而单纯、质朴的中学生往往根据从小所接受的正统教育将社会理想化,认为人间除了真善美以外,就不应该有任何虚伪、欺诈、坑骗。因此,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时,他们就感觉到这些与家长、老师从小教给他们的那套伦理、道德、观念根本对不上号,于是慢慢地对社会感到困惑,对教育产生怀疑,从而形成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3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3.1 从家庭方面看。
  3.1.1 要求父母切实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创造民主的家庭气氛,消除封建主义的伦理观念的残余。遇事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只要他们的意见有道理,就应该予以尊重。对孩子的优点要充分肯定,以利发扬广大;对孩子的过失、缺点和错误,要耐心讲道理,帮助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自己去认识和改正。只要孩子知道错了,就不要无休止地数落、斥责,更不应该在亲朋和孩子的伙伴面前揭孩子的短。
  3.1.2 父母要有涵养,不要轻易发火,要克服简单粗暴的作风,不给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当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征以及成长发育过程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养育、爱抚、要求、管理统一起来,并能符合科学育人的要求,尽量避免用成人的思维性格、爱好、情趣去要求孩子,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3.1.3 做父母的还要了解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向,不断更新观念,不用老眼光以及自己过去如何如何去衡量和要求今天的孩子。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的问题上,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望子成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离开孩子原有的基础和智力水平去“拔苗助长”,更不要不加分析地责怪孩子“不学好,没长进”等等,尤其要注意切勿说绝话,下断语,以免伤害孩子的感情和自尊心。还有那些已经和子女关系相当紧张的父母,要主动地和孩子和解,打破僵局,切不可赌气。自己错了要敢于解剖自己,认错、改错,以求得孩子的谅解。如果是孩子错了,也要允许孩子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要考虑到青少年争强好胜爱面子的特点,切不可老是“算总账”,要用自己对孩子的爱去逐步消除其敌对心理,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3.2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
  3.2.1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学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优等生不能溺爱,对差生不能嫌弃。尤其对后进学生,要象园丁对待受了病虫侵害的花草一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在思想、学习、品德上健康成长,真心诚意地去为他们着想,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上进。同时,对他们也不能苛求,不能“一刀切”,要按照学生的不同条件,把他们塑造成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鼓励他们的进步,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及少数“尖子生”的敌对情绪。
  3.2.2 爱是成功的奥秘。教师要满腔热情地爱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要采取疏导的方式,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采用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通过情感交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对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关心他们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分析认识犯错误的原因及危害,使他们真正懂得,老师不是天生来‘管人”的,老师之所以“责之严”,完全是因为“爱之深”。如果学生明白了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那么,他的“逆反”心理便会大大减轻。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更要用放大镜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去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给他们以振奋和鼓舞,使他们被冷落了的心灵感到温暖。这就能有效地填补“心理鸿沟”和情感上的空缺,进而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受教育的状况,心悦诚服地自觉接受教育。
  3.2.3 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学生的限制不应过死,相反,应培养他们的独立创造精神,此其是对思维能力较活跃的学生更应如此。对犯了过错而又有所觉悟的学生,不宜揪住不放,在要害之处敲打几下便适可而止,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确是他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就不除自消了。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正如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逆反心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引起老师、家长等教育者的反省,以便吸取教训,及时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潜流汹涌不息,筑堤拦截只能是枉费心力。只有采取细致入微的疏导工程,才能真正帮助中学生消除这个心理障碍。当然,这项疏导工程是复杂而艰巨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大量工作和密切配合,而中学生本身则要自觉加强自身心理品质的训练,变他律的约束为自律的调节,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从而得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中小学教育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过重。主要是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些内容偏深,作业偏多。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因升学竞争,实际教学内容比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深,作业比教材上布置的还多,多数学生不堪重负。②在教育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并且灌输多、启发少,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办法不多。③因材施教往往难以实现。一般来说,学校中学生较多,教学任务又较重
期刊
学校是人才集聚的地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把他们的主观能能动性调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如何处理和谐校园中的人际关系,还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及教职工家属四类人构成。和谐校园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导班子要和谐    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是由领导班
期刊
陆贽是唐朝的一位翰林学士,唐德宗即位以后,他曾向其直言治国之道,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这句话的大意就是百姓乃国家的根本,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如果把它用在学校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教师乃是学校的根本,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了伤害,学校也就会日渐衰落。这就对每个学校领导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团结教师,推动教师投入到严谨的教学中
期刊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同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此,笔者谈谈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 需要是教师积极性的源泉    个体的积极性包括认识与行动的活跃程度和情绪的兴奋
期刊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而二次函数又是函数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这不仅仅由于它有丰富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在于将它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可创设出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的新题型,进而是近几年考题分析,命题切入的重点,主要是解析式、值域、图象、(区间)最值、根的分布等方面的应用。  1 活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1,2),又经过坐标原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设二次函数为y=a(
期刊
【摘 要】 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活动形式,是通过信息网络特别是因特网实现电子化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从而完成整个交易活动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它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提高竞争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同时,它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使企业财务管理在管理对象、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目标以及现金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变化。  【关键
期刊
1999年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出明确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山区农村中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前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很大。我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78.5%,如何使这批青年教师成为高素质的教
期刊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也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运用公允价值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推进和规范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几点建议。    1 公允价值的概念    对于公允价值,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其定义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本质上是
期刊
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班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是指在思想、学习、纪律、劳动等各方面有一个或多个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为不让一名学生落伍,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社会合格人才,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这批特殊的“材料”,进行特别工艺加工,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下面简要谈一下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和作法:    1 做好后进生思想工作,搬掉转化工作中的绊脚石    苏联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向着多面化、高能力方向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地暴露出来,千篇一律、片面追求高分所产生的高分低能现象已明显表现出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学英语教学作为整个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英语素质教育方面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