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婚礼 唐韵悠悠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a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礼仪之邦,而周代是礼仪集大成的时代,中国古代婚制的定型就是在周代,在《仪礼》中对婚礼有详细规制。此后各朝婚礼虽有特色,但都是以周礼为基础,在漫漫三千年的岁月中成华夏婚礼之模板,贯穿始终。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的时间是在黄昏时分,因此故称“婚礼”。此时日月交替,含阴阳调和之意。华夏婚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天地相合,从此后生死相依家族延续。这样的婚礼成了中华礼仪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延续千年直到几百年前因历史原因戛然消失。曾经是那么美好的婚礼形式,今却荡然无存,追溯那份记忆只能回首梦中。
  2008年5月24号,在扬城有这样一对新人在众好友的帮助下,为我们重新展示了那份消失已久的华夏传统婚礼,他们以周礼为基础借鉴了唐代婚礼的风格,融合了扬州的人文风景举办了这场唐韵婚礼,再现盛世中扬城婚礼的别样风情。
  扬州与唐代永远有着不解之缘,随着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在唐一代,中国国力鼎盛,扬州也达到了极高的巅峰。扬州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扬州成为了唐代的代表城市,如同今天的上海。
  在今天的和谐社会之中,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属于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复兴与传承,重新回归文化本位。回归文化文本,不是顽固,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持我们自己传统的活力,为人类开创更充实饱满的文化。唐韵婚礼的特色就是注重仪礼、富含深意、动静相宜,礼乐相合。现在让我们随着他们共同来感受一下我们华夏之唐韵,走进扬城那段盛世华章。
  清晨新郎庞义凡拜别父母,由伴郎青松陪伴,手捧彩丝和大雁来迎亲。而此时,双喜映着,红妆描眉,三千青丝静待今朝。在古婚礼中大雁是男女双方忠贞不渝的信物,是夫唱妇随的象征。目前学习借鉴中国文化的朝鲜韩国依然在婚礼中保持这样一个传统。而“彩丝”日后演变成了“彩礼”。
  按照礼仪新娘的父亲在门口迎接新婿上门。此时,伴娘和新娘的表妹们早就拦在房门口,不让新郎进来。因为他要经过过伴娘等人的考验方能接新娘,这个是扬州的当地的一个风俗叫做拦门。而这个风俗又和唐代婚礼上一个风俗不谋而合,在唐代婚礼中,新郎得对答唐诗才能接走新娘——这个叫做催妆诗。
  新娘家9岁的小侄女,一个劲地让新郎背毛泽东的诗词,整个房间都笑翻了天。后来在伴郎和朋友的帮助下,新郎扯开嗓门唱了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然后逐个地给姐妹们塞了红包才算过关。
  接下来,新郎给新娘点梅花妆,他的神情很专注。梅花妆,唐代典型的一种额头装饰。新郎理科出身,压根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夫妻礼毕之后,新郎新娘吃完妈妈准备好的红枣莲子汤,临出门前行奠雁礼之后,接过爸爸妈妈的茶一饮而尽,妈妈还要帮新娘系上红兑巾。
  楼下的花车早已待发。百合玫瑰花露沁香,香在蕊,香在萼,香彻骨。而20米的红色长绸从二楼楼梯直铺车前。新郎新娘牵着红绣球下来了。
  


  

其他文献
一所百年历史的大宅子    陈慈黉故居,位于汕头澄海的隆都镇前美村,是著名旅外侨胞陈黉利家族在家乡建造的许多宅第的总称。这是一所真正的,有近百年历史的大房子。宅子到底有多大呢?民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说是每天日出时开窗,开到正午时全宅内窗户才能开完而最先打开的窗又要开始关了,一直关到日落,所有的窗户方才能全部关上。    陈黉利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华侨家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被誉为“泰华八大财团之首”
期刊
近有温州之行,得识永嘉山水。一条楠溪江,名列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疏朗寥廓胜。无多装点,野趣天然,荆钗布裙,不掩国色。爰作四记,并足迹心迹均志之,以飨后之问津者。    岩·云·瀑    永嘉县龙湾区一个青年朋友远道来索题,我写了这样几句话:“昔爱‘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之句,今值秋晚,稻熟菜嫩,黄绿绣错,而岸上白云则无日无之。因得诗云:谢公踪迹应犹在,来向楠溪江上
期刊
黄宾虹的生卒年在1865至1955间,平生经历了晚清、民国直至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即整个“近现代”的过程。所以,画史论者常称之为“中国近代画史的里程碑”。“里程碑”的意义当是他改变了中国画的情感方式与表现方式,使之进入到了近现代的语境之中。然而不同于古代史的是,近代史改变了有数千年历史的封建体制,所以,黄宾虹能标新画史在近现代的进程,首先是他完成了自身身份即立场的蜕变,由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黄宾虹称为
期刊
在苍郁森莽的贵州高原大山深处,有一个被称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这就是中国惟一的水族聚集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水族群众超过20万人,是水族文化的发源地,水族的历史在这里得到了悠久的印记。      水族人的精神家园    从贵阳驱车沿着高速公路大约4个小时就到达三都县城。九阡水寨位于浅浅的山腰里,村寨后面是绿树覆盖的山梁,村前是满目金黄稻谷的梯田,更远处
期刊
听人讲,基诺族的发源地——龙帕寨,相当于基诺族的民族博物馆,在里面转一圈,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习俗等就会有个大概的了解。一听这话,我们内心好奇的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  龙帕寨建在半山腰上,山寨周围和寨中无一块平地,四周森林环绕,有着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在这山寨旅游,时常能遇到各种动物从林中出来寻食,能听到多种乌啼鸣,看到这些,我们旅途的疲倦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心情也为之一畅。      活化
期刊
远方,那些未被了解的神奇,再次吸引我们背上行囊上路。这次大自然把它的秘密藏在了雨林深处,谜面叫“黎族山寨”,而谜底,则等着我们这些闯入者自己寻找。  黎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有130余万人口,其中93%的人口聚居在海南省的琼中、保亭、乐东、白沙、东方、昌江,陵水、三亚、通什等自治县市境内。从考古学史料和汉文史籍记载,远在距今三千多年前,黎族的祖先就在海南岛定居生息。公元前一百多年,中
期刊
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式。比较典型而普遍的是以德宏地区为代表的一户一院式的正方形竹楼。这种竹楼外形别致,美观大方,据说很像古代中原地区儒生的巾帽。    前往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三台山乡之前,我们的心里颇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根据我们们此前了解到的信息,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德昂族与周围的傣族等民族正在飞速融合,自己的民族特色已经有许多被光
期刊
出发·寻找    北国的早春,乍暖还寒,柳绿未均。    透过车窗,举目远眺,毫无遮挡的村村落落,在远方广阔的地平线上起伏跳动。初醒的大地像一位晨妆中的塞外公主,丰娆的身体淋浴在晨曦之中。近处村头的细柳虽只呈现出一小抹微微的淡绿,但在北方大地素雅的背景上却分外惹眼了。这时我的视野里已经有牛或几只羊的影子,我们已经进入乡村原野,回归自然了。心情也如嫩草的颜色,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坐在车内,“阿里郎
期刊
满族,是一个提起来大家都觉熟悉的民族。这种熟悉源于满族人1644年纵马越山海关,进北京城,由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一跃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并缔造了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  被清顺治皇帝封为“本朝发祥之圣地”的乌拉街镇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它是吉林市永吉县境内的一个小镇,是满族人聚居地区之一。  早上9点多钟,我和小李、阿克孜一行三人从吉林汽车总站出发去乌拉街镇。三十多岁的满族汉子阿克孜是我和小李请的一
期刊
20世纪初,古老的中国尚未从昏睡中醒来,长江流域的诸多历史文化名城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钟情于长江文化的日本人山根三倬,用相机记录了那个时代,他后来从千余张照片中整理出150余张,加上搜集来的稀有图片,汇集成《长江大观》,那是用珂罗版印刷,厚重而精致的游记式图集,出版于1916年。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历史),这本书中的许多著名建筑和城市如杭州的雷峰塔、原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