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更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是合作关系。教师的教学不是带着学科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应带领学生走向学科知识。在友爱真诚的和谐气氛中,切磋琢磨,探求知识。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难度 激励学生 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93-02
1.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诱因
叶圣陶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的确,如果教学过程进入到了这样的境界,则产生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应去深悟其理。教师毕竟是外因,是催化剂,要想产生奇效,还需要学生这个内因自身去消化融会。但眼下的中职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恐怕是难得其所,背负繁重的课业和就业的重压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和没有生气。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学生默默无语的聆听,他们的灵性,就这样在教师的好心下给磨小了,还奢谈什么发展个性,提高教学质量呢?如果教师教是尽其“传道、授业、解惑”之天职,恐怕还不能算是“善教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走向学科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摆正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才能成为“学堂”,“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然而,中职的语文教材,大都以文选编成。文选教材以文章为单位,编者选文章,教者讲文章。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者从题解、作者、词语、时代背景到中心思想,写作方法,每篇文章均作详细分析、讲解,而学生只是一个记录者,把这些知识照抄照搬,到考试时再誊写到考卷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是灵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认为语文学科虽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也同样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客观上,中职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汉字书写的笔顺、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希望他们学好语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是关键。
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如“灌输式”、“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而要去构建“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愿学、乐学进而转变成想学,笔者的观点是教师的教学不是带着学科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应带领学生走向学科知识,在友爱真诚的和谐气氛中,切磋琢磨,探求知识。教师的责任是“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使学生乐意参加到本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能尝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哪怕是能力再差的学生也不能让“自己落后”,“自己什么也不行”的自卑感来阻碍他的学习。
2.“善引乐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2.1 “善引乐学”模式的本质。
语文课是中职学校学生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学好各科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素质奠定基础。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基础的文化课不感兴趣,对呆板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但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所以,“善引乐学”的教学方法其本质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向学科知识,在友爱真诚的和谐气氛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琢磨,探求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
2.2 “善引乐学”模式实施条件的准备。
2.2.1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把传统教学中的重分析改为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是人们共知的古训,“读”不好是语文教学的先天不足。要研究“读”的技巧,如思考性读、研讨性读、品位性读。特别要注重“情感性颂读”、教师范读。以读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充分表现课文的内容与情感,进而产生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此基础上的课文分析则是水到渠成的。坚决废止繁琐的、随意性的、浅层次的课文分析。
把传统教学中的回答问题改为研讨问题。这是实现语文课研讨性学习的关键因素。回答问题是简单的、直白的一问一答,书中或有现成答案,或无须动脑思考。而研讨问题则是复杂和深层次的,透过文字的表象,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研讨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出具有思考性和可研讨性的问题,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点评。研讨问题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完整地表达,是一种潜能性的培养。研讨问题要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学习自主性、表达观点自由。学生思维空间广阔,问题结论多元,涉及知识面广,可突破教师的教学思路的局限,真正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2.2.2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公平、公开、平等合作的关系。
在课堂上充分允许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是平等合作的基础,前提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学生乐意与教师合作,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2.3 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但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愿意去尝试。“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要过多地去统一。只要学生去思考了,就要对其表示肯定,即使学生意见与答案相左,只要有依可据,也要予以肯定。
2.3 “善引乐学”模式的应用的几个实例。
2.3.1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上课时笔者没有直接去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塑造路瓦栽夫人这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典型形象,去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的腐蚀和毒害,从而有力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腐朽本质。而是让学生讨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是否有必然性。学生们通过讨论觉得女主人公丢失项链这一情节虽属偶然,但有其必然性。首先从借与不借,她如果不借项链,当然也不会丢失项链,但她的虚荣心致使她必定会借;其次如果她宴会上小心翼翼,项链也不会丢,但当她的虚荣心在宴会上得到充分满足时,她的得意忘形也是必然;最后如果宴会后她若从从容容离开,项链也许不会丢,但是贫穷的她在贵夫人丛中只能落荒而逃。这一切都说明了,丢失项链虽属偶然,但有其必然性,从而也使学生非常形象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没有总结中心思想,但学生通过热烈讨论,已经能自己概括出来从而掌握了学科知识。
2.3.2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特点依次描绘为雄奇、秀丽、险峻。但学生研讨后均认为西陵峡的特点为凶恶,原因一是在课文第七自然段出现过这二个字,其二西陵峡的三个险滩对过往的船只形成了很大的威胁。这样理解比较直观,所以用“凶恶”二字更为形象。笔者采纳了学生的意见后,学生就认为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尊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不再只是默默聆听,而是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并且尝到成功的滋味和学习的乐趣。
2.3.3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那就是同样的问题邹忌问了三次,三次的答案有何异同。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发现三个答案的相同之处是三人均说邹忌比徐公漂亮,但不同的是三人的语气有异。笔者又启发学生去模拟情景后再去朗读,品位为何三人的语气会有差异。学生惊奇地发现三人的答案是与三人的地位有关的。妻子希望夫荣妻贵,她的回答自然斩钉截铁,小妾身份卑微,她的回答必定战战兢兢,客人因为有求于邹忌,所以他的回答必然是出于讨好且敷衍了事。然后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邹忌要向齐王提建议,为何先说自己的家事。有的学生认为那是因为伴君如伴虎,邹忌为了自保。有的学生认为邹忌这样提建议比较容易让对方接受。有的学生则认为邹忌这样做,对学生自身也有启发,如学生间有意见,可以学习邹忌,态度委婉一些,这比气势汹汹更容易解决问题。通过一读一论,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学科知识中间。
3.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有可能使学生乐意与教师合作。因此我们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说学生的好胜心、责任心、竞争意识,才是他们学习的根本推动力,而不是老师的强烈要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主动地与教师合作,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材中篇目多属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只要我们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就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教师密切合作,创造性的获取新知。
3.2 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师要想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就要真正地尊重学生,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他们的见解。同学们在表述中即使内容不够全面、正确,也不能表露出厌烦的情绪。在研讨问题、探求事理的过程中,师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要唯我正确。例如分析文章时,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即使是黑板上的板书内容,究竟要写些什么,也可以吸取学生的意见。
3.3 增加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有与教师合作的必要。
没有难度的学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困难的学习,也不会使学生感到有与教师合作的必要。语文教材,即使一次也没接触过的新课,也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早已熟悉的东西,再让他们和教师共同合作学习,他们是不一定会乐意的。因此,要实现合作教学,就有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课文内容的实质,从深度与广度上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加深难度。
3.4 从评价中激励学生学习。
合作教学不仅要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时还要贯穿于学生评价体系中。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教师不要简单地加以裁判,应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估。考试是教学活动中一种重要评价手段,考试的分数常常被看作是学习成功于否的标志。在期中考试时可采用学生自主选题得分方法,即在一张试卷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去完成。这样在考试之后学生既看到一个满意的评价,又清楚自己的不足,激励以后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起合作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成为全面和谐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2]李宗顺.《论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3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难度 激励学生 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93-02
1.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诱因
叶圣陶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的确,如果教学过程进入到了这样的境界,则产生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应去深悟其理。教师毕竟是外因,是催化剂,要想产生奇效,还需要学生这个内因自身去消化融会。但眼下的中职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恐怕是难得其所,背负繁重的课业和就业的重压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和没有生气。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学生默默无语的聆听,他们的灵性,就这样在教师的好心下给磨小了,还奢谈什么发展个性,提高教学质量呢?如果教师教是尽其“传道、授业、解惑”之天职,恐怕还不能算是“善教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走向学科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摆正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才能成为“学堂”,“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然而,中职的语文教材,大都以文选编成。文选教材以文章为单位,编者选文章,教者讲文章。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者从题解、作者、词语、时代背景到中心思想,写作方法,每篇文章均作详细分析、讲解,而学生只是一个记录者,把这些知识照抄照搬,到考试时再誊写到考卷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是灵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认为语文学科虽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也同样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客观上,中职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汉字书写的笔顺、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希望他们学好语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是关键。
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如“灌输式”、“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而要去构建“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愿学、乐学进而转变成想学,笔者的观点是教师的教学不是带着学科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应带领学生走向学科知识,在友爱真诚的和谐气氛中,切磋琢磨,探求知识。教师的责任是“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使学生乐意参加到本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能尝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哪怕是能力再差的学生也不能让“自己落后”,“自己什么也不行”的自卑感来阻碍他的学习。
2.“善引乐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2.1 “善引乐学”模式的本质。
语文课是中职学校学生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学好各科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素质奠定基础。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基础的文化课不感兴趣,对呆板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但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所以,“善引乐学”的教学方法其本质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向学科知识,在友爱真诚的和谐气氛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琢磨,探求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
2.2 “善引乐学”模式实施条件的准备。
2.2.1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把传统教学中的重分析改为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是人们共知的古训,“读”不好是语文教学的先天不足。要研究“读”的技巧,如思考性读、研讨性读、品位性读。特别要注重“情感性颂读”、教师范读。以读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充分表现课文的内容与情感,进而产生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此基础上的课文分析则是水到渠成的。坚决废止繁琐的、随意性的、浅层次的课文分析。
把传统教学中的回答问题改为研讨问题。这是实现语文课研讨性学习的关键因素。回答问题是简单的、直白的一问一答,书中或有现成答案,或无须动脑思考。而研讨问题则是复杂和深层次的,透过文字的表象,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研讨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出具有思考性和可研讨性的问题,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点评。研讨问题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完整地表达,是一种潜能性的培养。研讨问题要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学习自主性、表达观点自由。学生思维空间广阔,问题结论多元,涉及知识面广,可突破教师的教学思路的局限,真正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2.2.2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公平、公开、平等合作的关系。
在课堂上充分允许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是平等合作的基础,前提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学生乐意与教师合作,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2.3 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但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愿意去尝试。“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要过多地去统一。只要学生去思考了,就要对其表示肯定,即使学生意见与答案相左,只要有依可据,也要予以肯定。
2.3 “善引乐学”模式的应用的几个实例。
2.3.1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上课时笔者没有直接去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塑造路瓦栽夫人这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典型形象,去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的腐蚀和毒害,从而有力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腐朽本质。而是让学生讨论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是否有必然性。学生们通过讨论觉得女主人公丢失项链这一情节虽属偶然,但有其必然性。首先从借与不借,她如果不借项链,当然也不会丢失项链,但她的虚荣心致使她必定会借;其次如果她宴会上小心翼翼,项链也不会丢,但当她的虚荣心在宴会上得到充分满足时,她的得意忘形也是必然;最后如果宴会后她若从从容容离开,项链也许不会丢,但是贫穷的她在贵夫人丛中只能落荒而逃。这一切都说明了,丢失项链虽属偶然,但有其必然性,从而也使学生非常形象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没有总结中心思想,但学生通过热烈讨论,已经能自己概括出来从而掌握了学科知识。
2.3.2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特点依次描绘为雄奇、秀丽、险峻。但学生研讨后均认为西陵峡的特点为凶恶,原因一是在课文第七自然段出现过这二个字,其二西陵峡的三个险滩对过往的船只形成了很大的威胁。这样理解比较直观,所以用“凶恶”二字更为形象。笔者采纳了学生的意见后,学生就认为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尊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不再只是默默聆听,而是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并且尝到成功的滋味和学习的乐趣。
2.3.3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那就是同样的问题邹忌问了三次,三次的答案有何异同。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发现三个答案的相同之处是三人均说邹忌比徐公漂亮,但不同的是三人的语气有异。笔者又启发学生去模拟情景后再去朗读,品位为何三人的语气会有差异。学生惊奇地发现三人的答案是与三人的地位有关的。妻子希望夫荣妻贵,她的回答自然斩钉截铁,小妾身份卑微,她的回答必定战战兢兢,客人因为有求于邹忌,所以他的回答必然是出于讨好且敷衍了事。然后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邹忌要向齐王提建议,为何先说自己的家事。有的学生认为那是因为伴君如伴虎,邹忌为了自保。有的学生认为邹忌这样提建议比较容易让对方接受。有的学生则认为邹忌这样做,对学生自身也有启发,如学生间有意见,可以学习邹忌,态度委婉一些,这比气势汹汹更容易解决问题。通过一读一论,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学科知识中间。
3.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有可能使学生乐意与教师合作。因此我们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说学生的好胜心、责任心、竞争意识,才是他们学习的根本推动力,而不是老师的强烈要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主动地与教师合作,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材中篇目多属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只要我们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就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教师密切合作,创造性的获取新知。
3.2 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师要想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就要真正地尊重学生,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他们的见解。同学们在表述中即使内容不够全面、正确,也不能表露出厌烦的情绪。在研讨问题、探求事理的过程中,师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要唯我正确。例如分析文章时,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即使是黑板上的板书内容,究竟要写些什么,也可以吸取学生的意见。
3.3 增加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有与教师合作的必要。
没有难度的学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困难的学习,也不会使学生感到有与教师合作的必要。语文教材,即使一次也没接触过的新课,也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早已熟悉的东西,再让他们和教师共同合作学习,他们是不一定会乐意的。因此,要实现合作教学,就有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课文内容的实质,从深度与广度上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加深难度。
3.4 从评价中激励学生学习。
合作教学不仅要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时还要贯穿于学生评价体系中。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教师不要简单地加以裁判,应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估。考试是教学活动中一种重要评价手段,考试的分数常常被看作是学习成功于否的标志。在期中考试时可采用学生自主选题得分方法,即在一张试卷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去完成。这样在考试之后学生既看到一个满意的评价,又清楚自己的不足,激励以后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承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起合作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成为全面和谐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2]李宗顺.《论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