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警察院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和成因论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价值取向是人在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学习和经历的产物,因此在不同教育环境下人会产生十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警察院校而言,因其警务化管理本身的制度化、规范化、目标化、与封闭化等特点,以及警察院校在教育目的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因素使得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引起重管理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统一轻个性等弊端,这让警察院校大学生群体中极易萌生消极学习看重形式、急功近利、就业第一和唯做官论等过度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重交际轻学习的学风,这必然会成为警察院校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法治意识、廉政意识与人权意识欠缺的潜在成因。
  关键词 警察院校 大学生群体 功利取向 廉政意识
  作者简介:张宏欣,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邓韬略、乔嘉杰、刘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227-03
  价值取向是把某种价值观作为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家庭、朋友老师、群体乃至组织等都会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而大学是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地方,故对警察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因其所处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和职业导向性,所以在价值取向的形成中往往会为功利性思维所左右。
  一、警院学生价值观的几种功利化取向
  (一)政治取向的功利化
  大学生政治观的功利化主要体现在入党的功利化上,如今虽然普遍上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动机有明显的功利考量,而这种功利考量在警察院校的学生群体中往往显得尤为突出,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目前存在的情况而言,学生在对待入党问题上普遍存在三种看法:
  1.由于警察院校的政治性与职业导向性,导致入党是由毕业后的去向、对就业的选择决定的。例如某些党政机关选用人材时看重你是否是党员,并将其作为招录的硬性条件,所以入党对于就业而言很实惠。
  2.在行政单位,党员比非党员吃香,比如参政等大事,党员就有优先参与权,而且,对于自己以后的仕途发展,是否是党员往往是能否顺利升迁的先决条件。所以入党可以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3.入党也是―种追赶潮流的体现,就像以前入少先队共青团一样。倘若没有入党。在同学中就显得低人一筹、颜面无存了。而且,对部分同学而言。因父母是党员并希望自己入党,倘若没入党则无法向父母交待。
  (二)学习取向的功利化
  学习取向的功利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第二课堂的参与中。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学习往往容易异化为应试的需要,而与普通院校相比,警察院校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应试需要的功利性常常显得较为突出。
  1.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功利化。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而言,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往往与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参加的公务员考试关系不大,并且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与日后的工作实践联系不大,故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持消极态度,所以上课常有睡觉现象发生,甚至于部分学生群体中流行着“选修课必睡、必修课选睡”的说法。此外又因为很多学生认为期末考试远不如公务员考试、各类证书考试及研究生考试重要,所以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仅仅流于形式并表现在考试前的死记硬上。
  2.对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上的功利化,在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各类竞赛,很大一部分学生群体在参与上仅仅是出名誉以及奖励的获得,却忽视了自身特长的适应性以及个人兴趣的方向,在对于学生会工作上所持的态度则更甚于此,这样一来与第二课堂开展的原本目的相去甚远了。
  (三)就业取向的功利化
  就业取向的功利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坏事,但是对待就业倘若完全出于功利性,一方面有可能带来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对工作环境不适应,另一方面这也会成为廉政意识缺失的根由。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而言,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功利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唯高薪和优待而就。在对待就业上,部分毕业生在报考公务员往往以其薪水是否高待遇是否好为择业的唯一标准,以至于完全忽视自身的特点与该岗位是否相适,或该岗位是否与所具备的专业素养相符等客观因素。
  2.唯升迁前景而就,部分毕业生在择业上还存在着唯该岗位的升迁前景是瞻的现象,他们过度地考虑着在进入该岗位后自己的仕途升迁可能性是否大,在这一部分学生中往往存在唯做官论思想较重的情况。
  (四)人际交往的功利化
  在当今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人际交往的功利化倾向,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看作是当下或日后相互帮助的关系纽带,诚然持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这对于他们而言未必是坏事,因为互相帮助与礼尚往来,本身就是交往的形式之一。
  但是对于警察大学生而言,普遍上持有这种交际观,往往会带来“江湖义气”和“同福共祸”等思想,就这种思想本身而言其实是不置可否的,然而因警院学生群体在思想道德上普遍缺乏合适且行之有效的引导,所以容易导致品德问题,并容易最终成为其廉政意识缺失的潜因,譬如某知名警官院校,就时常会因学生对交际问题上的“江湖义气”而滋生打架斗殴事件.以及在学生管理中的互相帮忙习气,且该现象普遍存在于重交际轻学习的学生群体中。
  二、警察院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原因
  (一) 由警务化管理制度的带来的成因
  1.警务化管理的特点。警察院校大学生将来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财产,惩治无法犯罪的重担。为了确保他们将来成为个合格的警察,学校必须实行警务化管理,通过警务化管理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和警察观念,训练他们的警察作风,打造他们的警察形象,塑造他们警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实现由警察学生到人民警察的顺利过度。警察院校的警务化管理特色突出表现在其制度化、目标化、封闭化。它规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一定情况下,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并且还规定了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职责,权利,义务,规定了警校内部的关系、称呼举止、礼节礼貌、警容风纪,队列生活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保证一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警务化管理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警校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预备警。因此在警务化管理有其的目标性,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自主的保持自己优良的作风,形成忠诚、坚毅,吃苦耐劳的新时代人民警察品格。这也是警察院校和普通院校最大的不同,警察有其特有的行业特点,所以在警察院校进行警务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始终把握其目标性,使其贯穿警务化管理的始终。
  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它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令行静止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警察素质。这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不同于封闭办学。相反还得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个人潜力开发的平台。通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学生警察素质的提高。
  2.警务化管理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注重管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警务化管理体现警察院校的“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管理方针。但是警务化管理制度的有些方面太过于死板,只注重了无条件的服从,并没有真正理解警务化管理的内涵。比如许多事都要汇报等待审批,没有多元化的选课制度等。过度强调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发展路线,统一教育方式。这样的程序化,单一化的管理方式与培养独立思考,全面发展的警官大学生目标背道而。所以警务化管理不能一味强调服从和统一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照做,但不会有创造性,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会对警务化管理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所以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敢干能干,临危不惧的高素质警校学生。
  学风建设力度不够,学习风气不浓。警务化管理是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普通高校的重要特色,但是不能将工作的重点完全偏向学生的生活统一、内务整洁、队列整齐等警务生活习惯上,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警务素质和技能,忽视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存在管理和学习分开的现象。这样使得学生对待学习就更加讲究实际,忽视了自己的专业,不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忘记作为学生的本质任务。
  (二)由社会压力带来的成因
  1.就业因素。警察院校,从名称来看,警院学生从一入学,似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就业指向,就是警察或是与之相关的国家公务员职位,他们的就业选择很少,因此,警察院校学生所面临的这种择业面狭窄的情况是使得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功利的成因之一。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入校时的目的性比较明确,有一种不良态度。凡是有助于就业的认真学,凡是无助于就业的应付即可。所以就使得学生对待学习就更加讲究实际,忽视了对知识理论的深入认知,忽视了对学科学术素养的培养,更忽视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是一种功利的表现。
  就学生的就业目的而言,公务员的选拔注重个人能力,笔试和面试全面的检验一个人的处事能力,如此,致使多数学生认为公务员考试与学业内容大致无关,产生一种学业无用的论调,故而使之更加坚定实际立场。这又是一种功利的表现。
  就社会的大背景来看,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职业稳定、工资收入比较可观等,诸多的优点吸引着大学生选择它作为就业导向。还有,近几年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生毕业等同于失业的情况客规存在,更多的普通大学生纷纷选择公务员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很明显,警察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增加了,为了就业,学生内心就会深化这种目的性,自然的在思想以及行为上,乃至价值取向上倾向功利。
  2.家庭因素。由于警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特殊性,警校学生的家人特别是家长普遍的对他们的期望过高,在外界因素的催化下,特别是就业因素的作用,使得这种过高的期望转化成为一种要求,而这种要求则间接的导致警察院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倾向功利化。
  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其一,能力要求。家长认为子女在警校中能够得到与普通大学不一样的锻炼,认为这种锻炼能让学生日后在社会中更有生存力,所以对此相当关注。一般希望孩子通过担任班团干、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来达到历练能力的目的。意识上淡泊了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关注,比如学习能力。这种偏袒的不全面的能力要求长期不断的影响着学生,形成的心理暗示逐渐地促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倾向功利化。
  其二,前途要求。考虑到警校毕业生择业面较窄,就业形势竞争性强的特点,家长们势必会对孩子毕业后的就业较为担忧,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挤上这班列车,就根据公务员选拔中的优先标准来要求学生。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入党。为了入党,家长要求学生成绩优异,扭曲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致使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更加把注意力倾注在考试上;为了入党,自然要求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培养获选的民意基础,这也使得学生交友动机不纯;为了入党,家长要求学生与老师处好关系,使得学生跟老师的交往动机不纯。在此作用下,学生的价值取向怎么不会倾向功利化?
  其三,形象要求。由于民众对警察院校学生的第一印像评价比较高,警校生父母因此所获得的赞扬也随之较多。由此产生的对形象维持的需要就显得很客观,而维护这种形象的主要力量不是家长而是警校生,所以警校生理所应当的要为维护形象担负责任。最后,家长的形象需求转而成为家长对学生的形象要求。形象要求又是建立在能力要求和前途要求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它是家长对学生产生要求的原因。所以,它也是使得学生价值取向倾向功利的家庭因素之一。
  (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因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警察院校本身的职业导向性教育目的中的功利性因素,往往对警察院校学大学生群体的功利化倾向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上,因教师本身所受教学任务的限制,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在授课上,教师往往会过多的迁就于教学任务和学生群体,这样便使得课程知识的讲授存在体系不够完整,或过度结合社会的情况。因而也使得学生仅满足于考试不挂科,而不在意通过学习自己究竟能有多少思想上的收获。   2.在学生选课上,大多数班级采用集体选课,即集体投票最终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所选课程,并且往往在大―时学生四年的所学课程就已经由这种集体性的选课所限定了。而在大―阶段学生尚不能对专业课程有较多认知。因而必然会使学生群体中存在有的人想选的课没选,有的人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对所选课程后悔的情况存在。这样一来必然会使得学生因对所学课程因失去兴趣而不得不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所学课程。
  三、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危害
  我们相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高等教育中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正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最显著的体现和最主要的渊源,换句话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又受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如果不良的价值取向在高校形成.那么危害的不只是对学生、教师、学校.而且将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整个社会。我们需要具体的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分析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危害。
  (一)功利化价值取向危害的微观表现
  1.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毫无疑问,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最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发展,在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下的大学生,实际理论知识学习,文化修养不足,认识能力被“框架"起来,失去了自主判断事物的能,而且,大学生的理想往往被功利所扼杀,创造力被功利所抹除,结果是产生了大量“工具型”毕业生。
  2.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功利化目标和功利化手段其实也反过来影响了教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教师开始把学生就业视为教学目标的全部,学术交流变为“鸡肋”,或者是形式;另一方面,学生的功利化目标实现手段滋养了校园腐败。不仅如此,教师的功利化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二)功利化价值取向危害的中观表现
  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高校的发展。一所高校有机部分是学生和教师构成的,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高校的整体氛围和发展方向。现在已经有太多的高校被功利化吞噬,这样的高校基础理论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被挤压,就算没有被排,也只是形式上的学科,实际学习过程中毫无内涵可言;高校的院校精神缺失,没有学院自身办学特色;一切以就业率为目的,形成了内涵空白的“就业机器工厂”,这样的高校进—步“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大学生。
  (三)功利化价值取向危害的宏观表现
  1.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都是功利化的大学生,那么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经济的主体是人,如果控制经济的人所拥有的学识片面,眼光短浅,那么社会经济体现出来便是极为严重的不可持续性,也许,十分的资源,只能创造出三分的经济价值,或者,之后的结构调整所花费的资源远大于当初盲目开发获得的收益。
  2.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政治发展。一方面,功利化的大学毕业生往往缺乏基本的政治意识,政治热情不足,使得政党与政府无法吸纳他们;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尤其是警校大学生,选择的就业目标就是政府工作。首先,功利化的政治目标造成官场廉政意识的缺失,衍生腐败;其次过于功利地为参加公务员考试学习,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进入政府参与政治工作过程中,常常无法站在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形成了政治发展的片面化、局限化和不可持续性,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和谐可持续。
  3.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文化发展。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软实力”这个词对人们来说早已不陌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绝对比高楼大厦和坚船利炮重要得多。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形成自己的优秀的文化己经是主要的旋律之一。面临四面八方扑来的腐朽的文化,如何取舍“舶来品”,如何扬弃传统,疑难重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如果不能控制功利价值取向的冲击,只是培养“流水线学生”,造成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缺失,整个社会便会陷入文化危机。功利化会带来道德失范,会造成民族文化抵抗力下降,进而冲击社会道德体系和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虞秀华.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及其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周裕坤.司法警官学院警务化管理浅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
  [3]陈宝湘.公安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系统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商报.200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2007年的“黑砖窑”事件及其相关法律判决为背景,以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为切入点,关注了本罪在适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并与外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做了初步的比较,认为这个刑法中新增的法条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以回应社会上对其适用的一些批评的声音。  关键词雇用童工单位犯罪奴隶制劳动罪非法拘禁强迫职工劳动  作者简介:曹丽丽,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  一张张让
摘 要 检察文化对弘扬检察精神,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建设先进检察文化,提高检察人员素质,增强法律监督能力,逐渐成为各级检察机关的共识。在全省检察機关文化建设热潮蓬勃兴起的新形势下,结合我院的实践经验,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和建设途径,作一粗浅的探析。  关键词 检察文化 检察精神 法律监督  作者简介:顾盼,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
摘 要 现代战争的复杂性、激烈性和残酷性决定了其成与败不再仅限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的孰优孰良,其中法律的运用、舆论的导向以及人心的相背等因素都将直接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选择美军战时对法律语言的掌控——从“战俘”到“战犯”称呼上的的变更这一点说明法律语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 法律 战俘 战犯  作者简介:黄亦池,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 内部人事管理行为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身份或财产利益,现行法律将其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本文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切入,分析了该理论的起源与修正,指出该理论已不能适应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将内部人事管理行为部分的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并将司法救济与行政救济程序有效衔接。  关键词 内部人事管理行为 特别权力关系 重要性理论  作者简介:崔瑜,中国政法大学2013
摘 要 强制执行力是公证相对重要的一个法律效力,因为公证的强制执行力,强制执行公证因其对债权人的资金安全具有保障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信托制度是中国很早就引进的一个特殊的制度,近几年,信托发展的比较迅速,信托业务的发展,将信托业务类合同办理强制执行公证以保障债权人权益已经成为强制执行公证业务发展的一个新形势。本文旨在通过一个信托强制执行公证的案例,从法理以及实践意义中分析信托强制执行公证的办理
摘 要 我国《民法通则》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度,定义的法人是单位法人特征,而西方民法典的“法人”制度,其承认民法是私法,依据民法典设立的法人是私法人,虽然同称法人,概念却不尽相同。我国的社会组织经历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民间组织”等诸多称谓变迁,从法律法规层面,社会组织被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依据相关的行政法规进行登记注册和管理,但是法人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
摘 要 我国税收一直包涵着公平正义原则,特别是最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它的调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试从法理学角度探讨个人所得税调整的自然法依据,在法律的视角下深刻分析个人所得税调整的深刻内涵。将对个税调节、分配的正义性,立法、执法的公平性两个方面做详尽阐述,以此来延伸法律思维,扩展法理学研究思路。  关键词 个税调整 正义性 公平性 自然法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当今社会更是环境保护的新阶段。而且目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更是当务之急。现在,虽然各省市都在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但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治理,特别是大气污染愈发严重。而农村中的秸秆焚烧引发的污染更是越来越严峻,为此以秸秆焚烧致较大污染将公开通报的政策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再采取其他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
摘 要 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确立沉默权能够保障司法公正,是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刑事被追诉人权利的机制。国家对沉默权的限制是必要的,但是必须保持沉默权的基本价值和精神,以期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中没有关于沉默权的规定,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沉默权原则的合理内核,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
摘 要 养老法律从古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变迁,法律也有自己的变化与发展。法律与其社会基础契合与否,是影响其社会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社会变迁为切入点,对古今的养老法律制度作对比研究,以探究古今养老法律之间的差异以及古代法律制度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养老法律制度 社会变迁 老年人 权益保障 社会基础  作者简介:马云桥,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