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注重基本学习技能的形成,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要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感。
【关键词】语文 创新 技能 情感
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注重基本学习技能的形成,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为了落实“双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窃读记》,在课前,我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了以下的教学思路:1.落实课文中比较关键的字词教学,防止教学中的“卡壳”现象;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广泛参与,领会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3.理解读书特别是读好书的重要性,以及书本知识对塑造人生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和办法。
一、“引”,在争中引导学生理解“窃”的深刻含义
第一步我认为是要过好“破题”这一关。窃,有两种解释:一是偷盗;二是私自、暗中的意思。把这两条注释板书之后,我先让学生围绕两种解释自由争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以为正确的含义,然后再揭示出正确答案。显然,这里应当取第二种。接下来,我让学生快速浏览,挑出几个难于理解的字词口头诠释基本含义,如贪婪、知趣、光顾等。扫除了这些“拦路虎”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我出示的教学目标进行朗读。这几个目标是:1.文中哪些动词写出了“窃读”的动作?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窃读”的神情?3.文中哪两个句子是比喻句,哪两个不是?4.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一句的理解?6.课文的开头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实物的诱惑?有什么好处?
二、“品”,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窃”的深刻含义
我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阅读课文。他们很快就找出了“赶”、“挤”、“寻找”、“隐藏”、“贴”、“装”等行为动词,也很快找到了“暗喜”、“急切”、“惧怕”、“害怕”等词语,我都把这些词书写在黑板上。我问他们:“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这些词对紧扣文题有什么帮助呢?”大家思索了一下,有的说:“赶用得好,因为写出了急不可耐的行为。”有的说:“贴字用得好,有点藏起来的趁机下手的味道。”有的说:“装字更准确,是种分散别人注意力的表情。”正当大家讨论的热烈的时候,胡丹怡站起来了,说:“我认为惧怕、害怕这两个词语更好!这两个词写出了窃读人有点做贼心虚嘛!”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找出书中的比喻句,一个是“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一个是“好像要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我问他们:“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问什么要用这两个比喻句?”,并且让他们齐读第4节和最后两节。这时,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康强亮着大嗓门说:“那是饿得狠的行为呀!人饿了要用食物才能填饱肚子,没有知识要读书才能填补空白嘛!”
三、“悟”,在思中引导学生感悟“窃”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进入延伸思考,那么这堂课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知识,还要收获思想。完成基础教学后,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带着启示性的语气问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现在就请大家谈谈读书对人生的成长到底有哪些好处?”有的说“读书可以考大学,以后可以参加工作,做一个有用人才”,有的说“读书,才能掌握知识,长大了可以当技工养家,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课临近尾声,我抓紧时机,叫学生们再读课文开头一段。在我的启发下,他们很快发现这里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描写街市上食物对“我”的诱惑,这与文章的结尾是相互照应的。最后,我让学生课外找一些读书的格言,抄录下来,下节课来比一比,看谁摘得多,摘得好,理解得准确。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深研教材,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展示目标,引导学生思考释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才可以让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更充分的拓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孔凡哲.上好课与新技能[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语文 创新 技能 情感
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注重基本学习技能的形成,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为了落实“双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窃读记》,在课前,我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了以下的教学思路:1.落实课文中比较关键的字词教学,防止教学中的“卡壳”现象;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广泛参与,领会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3.理解读书特别是读好书的重要性,以及书本知识对塑造人生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和办法。
一、“引”,在争中引导学生理解“窃”的深刻含义
第一步我认为是要过好“破题”这一关。窃,有两种解释:一是偷盗;二是私自、暗中的意思。把这两条注释板书之后,我先让学生围绕两种解释自由争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以为正确的含义,然后再揭示出正确答案。显然,这里应当取第二种。接下来,我让学生快速浏览,挑出几个难于理解的字词口头诠释基本含义,如贪婪、知趣、光顾等。扫除了这些“拦路虎”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我出示的教学目标进行朗读。这几个目标是:1.文中哪些动词写出了“窃读”的动作?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窃读”的神情?3.文中哪两个句子是比喻句,哪两个不是?4.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一句的理解?6.课文的开头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实物的诱惑?有什么好处?
二、“品”,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窃”的深刻含义
我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阅读课文。他们很快就找出了“赶”、“挤”、“寻找”、“隐藏”、“贴”、“装”等行为动词,也很快找到了“暗喜”、“急切”、“惧怕”、“害怕”等词语,我都把这些词书写在黑板上。我问他们:“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这些词对紧扣文题有什么帮助呢?”大家思索了一下,有的说:“赶用得好,因为写出了急不可耐的行为。”有的说:“贴字用得好,有点藏起来的趁机下手的味道。”有的说:“装字更准确,是种分散别人注意力的表情。”正当大家讨论的热烈的时候,胡丹怡站起来了,说:“我认为惧怕、害怕这两个词语更好!这两个词写出了窃读人有点做贼心虚嘛!”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找出书中的比喻句,一个是“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一个是“好像要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我问他们:“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问什么要用这两个比喻句?”,并且让他们齐读第4节和最后两节。这时,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康强亮着大嗓门说:“那是饿得狠的行为呀!人饿了要用食物才能填饱肚子,没有知识要读书才能填补空白嘛!”
三、“悟”,在思中引导学生感悟“窃”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进入延伸思考,那么这堂课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知识,还要收获思想。完成基础教学后,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带着启示性的语气问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现在就请大家谈谈读书对人生的成长到底有哪些好处?”有的说“读书可以考大学,以后可以参加工作,做一个有用人才”,有的说“读书,才能掌握知识,长大了可以当技工养家,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课临近尾声,我抓紧时机,叫学生们再读课文开头一段。在我的启发下,他们很快发现这里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描写街市上食物对“我”的诱惑,这与文章的结尾是相互照应的。最后,我让学生课外找一些读书的格言,抄录下来,下节课来比一比,看谁摘得多,摘得好,理解得准确。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深研教材,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展示目标,引导学生思考释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才可以让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更充分的拓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孔凡哲.上好课与新技能[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