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课”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dy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课让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各种能力显著提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而且利于操作,教师并没有感到有负担,而且普遍反映对提高授课效果有益,自然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约课 背景 内容 方法 实施
  
  多年来,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约课”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进行了反复的尝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一、“约课”产生的背景
  
  新学期初学校领导厉行下到班级听课,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由于班级少,就出现了校长、主任反复听一名教师授课的实际状况,频繁地听课,让教师疲惫不堪、心焦气燥,老师心理压力非常大,抱怨声不断,有的老师甚至出现了抵触和消极的情绪。面对教师冷漠的执教态度和我行我素的教学行为,学校领导及时召开了任课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老师对主任听课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中,教师们普遍对“约课”这种形式极为认可,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建议普遍达成共识后,于是,教师“约课”就成为我们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要尝试做法。
  
  二、“约课”的内容
  
  “约课”包括约备课、约听课、约听课后反思3部分。
  
  三、“约课”的方法
  
  “约课”即教师主动找校长或主任进行备课、听课、听课后反思,3个内容任选其一,每周每位任课教师至少预约一次。约备课教师要有详细的课堂设计材料,除了教学过程外,还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约听课校长、主任统一到班级;约听课后反思教师也要形成书面材料,关键是找成功的做法、不足之处和以后的改进措施。
  
  四、“约课”实施的过程
  
  全体任课教师基本都能主动找主任或校长“约课”,每个人都保证完成了“约课”的3个内容,教师对待教学的热情之火被重新点燃。
  
  1、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学校的“约课”做法得到了老师的拥护和响应,无形中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表面上检查的次数相对减少了,但不论是备课、听课还是课后反思,教师都深知其中的分量。为了在“约课”中展露自己最亮丽的一面,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偷菜”变成了“取经”,看电影变成了看课堂录像,笔记的数量增加,质量也在逐渐提高,学习的劲头日益长进。
  
  2、教师的各种能力显著提高。“约课”的内容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展现,它涵盖了老师的思、说、写、悟等各种能力,这无疑也给老师创造了自觉感悟和提升的空间,反复的训练和打磨自然使老师得到锻炼,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主任和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约课”减少了主任到班级听课的次数,尤其是给“恐听症”的老师带来了福音,这也就拉近了主任和教师的距离。同时也对主任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备课后的点评,听课后的感受及反思后的见解,必须要一语道破,拨云见日,这样,不仅使老师会欣然接受,而且会树立信心,对主任的敬佩之感会油然而生,主任布置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4、浓郁的教研氛围悄然形成。为了便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学校继续坚持以“教研促教改,教改促课改,课改促教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即每个学期都要求教师提出教学中的一个困惑,把其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进行研究,每周都要做好记录,并在“约课”中检查实施情况。由于课题小,针对性强,而且利于操作,教师并没有感到有负担,而且普遍反映对提高授课效果有益,自然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①部分教师对“约课”不够主动,消极倦怠。②有的老师没有紧迫感,有得过且过之行为。③普遍钻研的深度不够,缺少大胆创新的精神。④知识面窄,个人能力储备不足。⑤教学考评制度不科学,奖惩力度不够。⑥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削弱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今后的工作打算:①完善考评内容,凸显“约课”的比重。新学期计划对教学考评细则进行进一步完善,针对“约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将增加“约课”这一内容,特别是对备课、上课、反思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约课”行为,使这一活动能够持续、高效地开展下去。②把“约课”和教学展示联系起来。虽然教师的“约课”已凸显成效,但多数是教师和主任的一对一方式,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还没有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下一步将定期为教师间搭建相互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如一人“约课”同组教师参加,开展教学设计交流会,说课及反思竞赛等,力争使每次的“约课”都能成为“精品”。③把“约课”和“绝活”有机结合。学期初教师要结合“约课”内容制定详细的个人“绝活”实施计划,在“约课”中要落实“绝活”训练目标,在“绝活”中展露“约课”的实际效果,使二者能融会贯通,兼顾并进。④加强指导,调整思路,保证“约课”活动健康运作。主任要适时对“约课”情况进行总结,并采取领导约老师听讲座的形式来促进“约课”的质量,同时还要开展个人备课、上课、反思系列活动,以此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约课”的综合能力。
  “约课”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更加被教师接受和欢迎的校本教研提供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丰满“约课”形式,拓展“约课”渠道,让“约课”能成为打造“骨干”、培养“名师”、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从错误中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1.关注错误,引导辨析。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没必要早早地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  教学《圆锥的认识》时
期刊
摘要 及时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特点和点滴的进步,并进行鼓励和表扬,是培养儿童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表扬,转移兴趣;及时表扬,培养兴趣;积极表扬,持久兴趣等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兴趣培养 表扬技巧    教育家凯洛夫说过:“谁能让孩子的求知兴趣保持稳定和持久,谁就能教育孩子成材。”当代教育家在探讨教育方法时,往往提到时机。教育时机的重要,有如军事家的战机,农民种田的农时。
期刊
摘要 阅读能力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开展数学阅读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其必要性。提高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从而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关键词 数学阅读 阅读能力 教育功能    阅读能力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本文就数学
期刊
摘要 由于作文教学对教师限制得过死,写作要求的条条框框压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性,导致学生怕写作文。从注重阅读、巧用文本、充分“辩文”、自由倾吐等方面,提出“简简单单教作文”的策略,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保护和张扬儿童的纯真个性。  关键词 轻松作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懒”教师教作文,在作文教学上采用简单的策略,殊不知简单生睿智,简单见实效。    一、引进经典重积
期刊
摘要 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情感。构建一个民主宽松的、张扬个性的、乐意表达的作文教学环境,表现真实的自我。在感悟中写作,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展现自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写作训练 生成机制 教学环境    “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
期刊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大搞题海战术,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作文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其写作水平则逐渐退步。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并使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具有创新的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的热潮,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成长出现一些不良的苗头,所以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数学课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但它不能简单地用正面说理的形式,必须充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诸多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品德。  1.从教学内容人手。小学数学教材中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亲历性”、教学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亲历性 主体性 案例分析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
期刊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文章讲述的是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已经得肠胃病的3个小战友能吃上东西,走出那无边无际的草地而壮烈牺牲的事。  教学意图  教育学生学习忠于信念、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都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一切代价,直到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大无畏的精神,而没有去发掘体现在老班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决策行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第5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新知识。  2.新授:(1)教学例1。师:“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