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课让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各种能力显著提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而且利于操作,教师并没有感到有负担,而且普遍反映对提高授课效果有益,自然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约课 背景 内容 方法 实施
多年来,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约课”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进行了反复的尝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一、“约课”产生的背景
新学期初学校领导厉行下到班级听课,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由于班级少,就出现了校长、主任反复听一名教师授课的实际状况,频繁地听课,让教师疲惫不堪、心焦气燥,老师心理压力非常大,抱怨声不断,有的老师甚至出现了抵触和消极的情绪。面对教师冷漠的执教态度和我行我素的教学行为,学校领导及时召开了任课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老师对主任听课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中,教师们普遍对“约课”这种形式极为认可,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建议普遍达成共识后,于是,教师“约课”就成为我们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要尝试做法。
二、“约课”的内容
“约课”包括约备课、约听课、约听课后反思3部分。
三、“约课”的方法
“约课”即教师主动找校长或主任进行备课、听课、听课后反思,3个内容任选其一,每周每位任课教师至少预约一次。约备课教师要有详细的课堂设计材料,除了教学过程外,还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约听课校长、主任统一到班级;约听课后反思教师也要形成书面材料,关键是找成功的做法、不足之处和以后的改进措施。
四、“约课”实施的过程
全体任课教师基本都能主动找主任或校长“约课”,每个人都保证完成了“约课”的3个内容,教师对待教学的热情之火被重新点燃。
1、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学校的“约课”做法得到了老师的拥护和响应,无形中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表面上检查的次数相对减少了,但不论是备课、听课还是课后反思,教师都深知其中的分量。为了在“约课”中展露自己最亮丽的一面,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偷菜”变成了“取经”,看电影变成了看课堂录像,笔记的数量增加,质量也在逐渐提高,学习的劲头日益长进。
2、教师的各种能力显著提高。“约课”的内容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展现,它涵盖了老师的思、说、写、悟等各种能力,这无疑也给老师创造了自觉感悟和提升的空间,反复的训练和打磨自然使老师得到锻炼,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主任和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约课”减少了主任到班级听课的次数,尤其是给“恐听症”的老师带来了福音,这也就拉近了主任和教师的距离。同时也对主任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备课后的点评,听课后的感受及反思后的见解,必须要一语道破,拨云见日,这样,不仅使老师会欣然接受,而且会树立信心,对主任的敬佩之感会油然而生,主任布置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4、浓郁的教研氛围悄然形成。为了便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学校继续坚持以“教研促教改,教改促课改,课改促教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即每个学期都要求教师提出教学中的一个困惑,把其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进行研究,每周都要做好记录,并在“约课”中检查实施情况。由于课题小,针对性强,而且利于操作,教师并没有感到有负担,而且普遍反映对提高授课效果有益,自然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①部分教师对“约课”不够主动,消极倦怠。②有的老师没有紧迫感,有得过且过之行为。③普遍钻研的深度不够,缺少大胆创新的精神。④知识面窄,个人能力储备不足。⑤教学考评制度不科学,奖惩力度不够。⑥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削弱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今后的工作打算:①完善考评内容,凸显“约课”的比重。新学期计划对教学考评细则进行进一步完善,针对“约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将增加“约课”这一内容,特别是对备课、上课、反思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约课”行为,使这一活动能够持续、高效地开展下去。②把“约课”和教学展示联系起来。虽然教师的“约课”已凸显成效,但多数是教师和主任的一对一方式,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还没有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下一步将定期为教师间搭建相互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如一人“约课”同组教师参加,开展教学设计交流会,说课及反思竞赛等,力争使每次的“约课”都能成为“精品”。③把“约课”和“绝活”有机结合。学期初教师要结合“约课”内容制定详细的个人“绝活”实施计划,在“约课”中要落实“绝活”训练目标,在“绝活”中展露“约课”的实际效果,使二者能融会贯通,兼顾并进。④加强指导,调整思路,保证“约课”活动健康运作。主任要适时对“约课”情况进行总结,并采取领导约老师听讲座的形式来促进“约课”的质量,同时还要开展个人备课、上课、反思系列活动,以此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约课”的综合能力。
“约课”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更加被教师接受和欢迎的校本教研提供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丰满“约课”形式,拓展“约课”渠道,让“约课”能成为打造“骨干”、培养“名师”、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约课 背景 内容 方法 实施
多年来,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约课”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进行了反复的尝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一、“约课”产生的背景
新学期初学校领导厉行下到班级听课,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由于班级少,就出现了校长、主任反复听一名教师授课的实际状况,频繁地听课,让教师疲惫不堪、心焦气燥,老师心理压力非常大,抱怨声不断,有的老师甚至出现了抵触和消极的情绪。面对教师冷漠的执教态度和我行我素的教学行为,学校领导及时召开了任课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老师对主任听课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中,教师们普遍对“约课”这种形式极为认可,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建议普遍达成共识后,于是,教师“约课”就成为我们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要尝试做法。
二、“约课”的内容
“约课”包括约备课、约听课、约听课后反思3部分。
三、“约课”的方法
“约课”即教师主动找校长或主任进行备课、听课、听课后反思,3个内容任选其一,每周每位任课教师至少预约一次。约备课教师要有详细的课堂设计材料,除了教学过程外,还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约听课校长、主任统一到班级;约听课后反思教师也要形成书面材料,关键是找成功的做法、不足之处和以后的改进措施。
四、“约课”实施的过程
全体任课教师基本都能主动找主任或校长“约课”,每个人都保证完成了“约课”的3个内容,教师对待教学的热情之火被重新点燃。
1、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学校的“约课”做法得到了老师的拥护和响应,无形中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表面上检查的次数相对减少了,但不论是备课、听课还是课后反思,教师都深知其中的分量。为了在“约课”中展露自己最亮丽的一面,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偷菜”变成了“取经”,看电影变成了看课堂录像,笔记的数量增加,质量也在逐渐提高,学习的劲头日益长进。
2、教师的各种能力显著提高。“约课”的内容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展现,它涵盖了老师的思、说、写、悟等各种能力,这无疑也给老师创造了自觉感悟和提升的空间,反复的训练和打磨自然使老师得到锻炼,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主任和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约课”减少了主任到班级听课的次数,尤其是给“恐听症”的老师带来了福音,这也就拉近了主任和教师的距离。同时也对主任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备课后的点评,听课后的感受及反思后的见解,必须要一语道破,拨云见日,这样,不仅使老师会欣然接受,而且会树立信心,对主任的敬佩之感会油然而生,主任布置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4、浓郁的教研氛围悄然形成。为了便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学校继续坚持以“教研促教改,教改促课改,课改促教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即每个学期都要求教师提出教学中的一个困惑,把其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进行研究,每周都要做好记录,并在“约课”中检查实施情况。由于课题小,针对性强,而且利于操作,教师并没有感到有负担,而且普遍反映对提高授课效果有益,自然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①部分教师对“约课”不够主动,消极倦怠。②有的老师没有紧迫感,有得过且过之行为。③普遍钻研的深度不够,缺少大胆创新的精神。④知识面窄,个人能力储备不足。⑤教学考评制度不科学,奖惩力度不够。⑥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削弱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今后的工作打算:①完善考评内容,凸显“约课”的比重。新学期计划对教学考评细则进行进一步完善,针对“约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将增加“约课”这一内容,特别是对备课、上课、反思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约课”行为,使这一活动能够持续、高效地开展下去。②把“约课”和教学展示联系起来。虽然教师的“约课”已凸显成效,但多数是教师和主任的一对一方式,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还没有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下一步将定期为教师间搭建相互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如一人“约课”同组教师参加,开展教学设计交流会,说课及反思竞赛等,力争使每次的“约课”都能成为“精品”。③把“约课”和“绝活”有机结合。学期初教师要结合“约课”内容制定详细的个人“绝活”实施计划,在“约课”中要落实“绝活”训练目标,在“绝活”中展露“约课”的实际效果,使二者能融会贯通,兼顾并进。④加强指导,调整思路,保证“约课”活动健康运作。主任要适时对“约课”情况进行总结,并采取领导约老师听讲座的形式来促进“约课”的质量,同时还要开展个人备课、上课、反思系列活动,以此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约课”的综合能力。
“约课”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更加被教师接受和欢迎的校本教研提供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丰满“约课”形式,拓展“约课”渠道,让“约课”能成为打造“骨干”、培养“名师”、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