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要提升思维力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中,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极为重要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我们都认同这样一个基本观点:言语训练要和思维训练相结合。但事实上,有些语文课堂的思维训练还比较肤浅,并且和言语实践活动相脱节。“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不是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之外再增加一项内容,而是把思维引导和思维训练寓于读写听说活动之中。”[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将思维训练贯穿其中,在教学节点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一、教学目标:在思辨定向中激活思维
  语文教学目标,要力求清晰具体可操作。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智育”,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记忆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按照奥苏伯尔的观点,‘智’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构成的。”[2]因此,设计内蕴认知结构的教学目标,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认知任务,是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语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和文本、编者进行对话,在获得知识、理解社会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文本的“表达”过程,建构语言运用的认知和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在确立教学目标、激活思维动力这一环节,从文本“表达”入手,设置核心问题,明确认知任务,导入教学主线,是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有效方法。
  比较联系,任务导向: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可以先简介“骈文”的一般特点:骈四俪六,浮词夸饰。同时,引用许梿在《六朝文絜笺注》中对本文的评论:“扫除浮艳,淡然无尘。”从两者的矛盾处引出思维焦点,即本文有没有“浮夸”之风?算不算“淡然”之作?请学生诵读文本,作出判断,并概括判断的依据。由此,把对文本“语言风格”“思想格调”是“浮夸”还是“淡然”,作为本课的教学主线,也就是基本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细读文本,揣摩品味。通过教学,达成共识:《与朱元思书》一文既有由骈偶句式、华丽辞藻构成的藻饰文段,也有清新明丽之境、淡泊脱俗之心,从所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情志上来看,确实境界开阔、气象清新,少有无病呻吟、俗艳绮丽之态。在目标导向过程中,一方面利用比较辨析,点燃思维,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思想情感、文本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建构评判“文风”的认知结构,养成整体思维的良好习惯。
  预习反馈,激疑问难: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来自于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古人有言:“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通过多角度预习反馈,发现学生预习中的认知困难和主要问题,是我们确立合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样是在《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完成“找出对偶句式,品味语言特点”的预习任务中,对“对偶句式”的概念比较含糊,有的把“对称”“对仗”和“对偶”混淆起来了。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教师就可以围绕“对偶”这一概念,构建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的学习,弄懂“对偶”的概念、辨析“对偶”的方法和运用“对偶”的技巧。
  二、教学过程:在言语实践中深化思维
  1.在整体感知中提升学生的结构性思维
  “整体感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质,才能顺势引导学生品味和揣摩文本语言。在“整体感知”环节,依托文本的内在结构特点,辨析文体,采用抓关键词句的基本方法,梳理和概括内容,是一種基本而有效的阅读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建构一类文体在内容和表达上的结构图式,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捕捉关键信息,认识文本的整体结构和行文思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在诗歌教学中,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往往是品读理解诗歌的枢纽所在。我们可以依循“依托背景—审视题材—寻找诗眼—品味表达—验证回归”的整体结构思维,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如在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时,诗人戍边塞外,边关苍凉险峻,自是难抑悲思。然而,“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荡开意境,以“何须”二字振起余篇,以“羌笛”之悲反衬心头之壮。抓住“何须”这一诗眼细细品味,可以体味出诗歌“哀而不悲”的壮烈格调,再以“壮烈”两字回溯文本,从山河之壮烈(白云间、万仞山),到心怀之壮烈(何须、不度),莫不印证了“哀而不悲”的诗风。
  2.在言语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语文教学,应该回到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勾连、意会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抓住“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中这个“竟”字,开展多层次的比较朗读和思维训练。一开始父亲说“竟”字是满怀期待,第二次也热情洋溢,接着让学生想象菲利普夫妇躲开于勒之后,面对于勒所乘的船,再次说出那句“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时会有怎样的语气和情感。通过这一环节的思维训练,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的嘴脸毕现无疑,学生的联想思维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3.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思维方向比思维方法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留给学生反思批判的阅读权利,留给学生阅读质疑提问争辩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质疑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行文脉络上的冲突,从而发现原作和选文在价值取向和文本表达上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松鼠》一文,本是布丰写的一篇科普小品,全文洋溢着自然主义者的温情,“松鼠”驯良乖巧,可是在选文的最后一段,风格陡转,介绍了松鼠的功用(肉可食,皮可用)。那么,这几句对松鼠很不友好的话出自原文吗?这一问题会激起学生很强的探究欲,最终我们发现,这几句话是编者加的,从“说明文的文体结构”这一角度出发,加上去固然凸显了说明文结构的完整性,然而和自然主义者的立场完全不吻合,显示了现实主义的功利,学生对最后几句话顿生反感。发现矛盾时开展思维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学生在比较选择中,延伸了思维,深化了情感。
  4.在互动交流中尊重学生的直觉性思维
  语文是美的,人们对美的感知是多样化的,尊重学生的直觉思维,体现了语文思维的包容性和人文性。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让学生说说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理解并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在切己体察和互动交流中,很少有对“孔乙己”义愤填膺的批判和冷酷无情的鞭挞,有些学生隐约表达了对“孔乙己”的喜爱和同情,这是学生的直觉思维,来自于生活体验和感性经验。有同学甚至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位邻居,与时代不能融合,在性情和生活上,还保留着某种似乎已经消逝了的“遗风”,但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这样的人未必就一定要遭到世人的唾弃。我认为,在尊重和包容的心态下,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直觉性思维和个体性思维,这种思维是交流讨论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反思:在整理反思中延展思维
  阅读教学要回归事实,回归生活。我们的语言和思维训练,也要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发轫和归宿。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归。一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整体回归,从部分走向整体,只有整体的教学,才是有思维深度的教学,通过把具体分化的语文知识,整合到更加上位的语文认知结构中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二是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通过读写结合、撰写日记随笔、参与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唯有如此,才能让语文思维之树长青。
  参考文献:
  [1]宁鸿彬.怎样激发学生积极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2017(06).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0.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栏目责编:周 彦)
其他文献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书读得多了,就一定“气自华”了吗?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恐怕难成此效。书上的文字要转化为一个人的气质,是需要一个“吸收”的过程的。而这个“吸收”的过程,正是对文字进行深度阅读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呢?不妨让学生尝试换个身份来阅读,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读者,可能既有趣又能推动阅读的深入。  一、当个“小侦探”,破译文字背后的密码  一次骨干教师开设展示课,
期刊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八年级学生在说明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状况不如文学类文本,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暴露了我省语文课程文本读写训练失衡的现状。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运用,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就必须重视实用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版相比,丰富了“学习质量”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学业质量内涵”“学习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与规定,特别是对于“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具有拓荒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着眼素养。学习质量标准不是对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简单的规定,而是着眼于语文的核心素养,描述了语文学科在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
期刊
本期话题围绕深度阅读的指导路径展开。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自2014年以来,将阅读拓展课正式排入课表,语文组老师在指导策略的探索、阅读支架的提供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确立了立路标、配任务、给方法的指导路径,即先给定路标,明确阅读的方向;再设计任务或任务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然后提供阅读方法或阅读工具,支持学生顺利完成阅读目标。下面呈现一些他们的讨论,供读者参考。此组文章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
期刊
比较阅读是将文学名著中的某些内容或者几部名著的内容进行对照的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等方式,发现其共性和个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名著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从单部作品的阅读中拓展开去,将初中阶段必读乃至整个学习生涯中所读的文学作品融会贯通,建立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这对孩子当下的名著阅读乃至今后的阅读习惯都会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比较阅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要作比较,学生首先要明确比較什么。小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我校一大特色,并向全市推介,但在常规的巡课、督查中,我觉得“小组合作”运用仍有多方面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效率和学科质量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运用的“漂流化”  漂流,是指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随性地浮于表面,未能“沉底”,导致实效不足。  其一,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我校合作小组的建制是A、B、C三类学生各两人组成。其目的是小组合作下的“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期刊
一、积累:识记背诵培基固本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文言文教学有固有的规律,读懂读通是基本要求。目前,初中学生掌握的文言文词汇量还是少,要读懂一篇文言文有很大的困难,不借助相关材料,很难理解文章的大意。因此,引导学生积累,是实施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积累的主要对象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尤其是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要比较熟悉
期刊
叶圣陶晚年谈及语文教学时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可见,语文教学在突出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强化思维训练,实现思维、语言的协调发展。现代诗是统编教材选编课文的重要门类,在现代诗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叶圣陶先生就此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发现它的语言特征。”比较、归纳、揣摩、体会,
期刊
四、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意象语言和意象思维的关系  选艾青的诗歌,是要研究如何注意意象语言和意象思维的关系。怎么在语言边缘处找到切入点?最核心的可以抓两个问题。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演化为两个“我”,后面一个是人的“我”,前面一个是鸟的“我”,鸟的“我”是一个假定,诗人借助两个抒情主体来表现他的情感。这在诗中写得很明显。  我在课堂上教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分出两个“我”的特定内涵,还让学生进一步
期刊
暑期培训我专门聆听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的“绿化语文”讲座,认真拜读了《赵谦翔与绿色语文》一书,系统地学习赵谦翔老师的绿化语文教学思想。  (一)1993年—1996年“扩展式语文教学”的“戊戌变法”  1993年,45岁的赵老师被破格评上特级教师,但他并没有陶醉于鲜花和掌声,而是敢于投入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做课堂改革的“弄潮儿”。1993年他进行“扩展式语文教学”,把教材中一些篇章大胆删掉,增加唐诗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