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梳理教材意思”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1.1 圈画式阅读。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先阅读例题,由生活经验懂得0.3元=0.30元,通过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得出03=0.30。接着,再让学生看直尺,填一填,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从而领会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其结论中的关键词“末尾”,学生容易忽略,常常误解为小数点的“后面”或小数的“最后”等相近词义。学生圈画后,通过查字典,明白“末尾”就是“最后的部分”,即小数最后一个或几个连续“0”可添上或去掉,小数大小不变。这为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依据性质进行化简做好了铺垫。
1.2 摘录式阅读。如标本四下有这样一道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材提示: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观察图再列式解答。
8米3米
其实,对于这道看似复杂的应用题,引导学生阅读后提取简洁要素解答,反而显得简便。
长3米→面积18平方米长8米→面积?平方米宽不变
问题就迎刃而解:
18÷3=6(米)………………花圃的宽
8×6=4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
2 “参与问题解决”是阅读的核心要求
2.1 仿效式阅读。如l92÷32,把32当做30试商,除数变小,商可能变大,也可能正好。学生自学后,试做334÷4l,进而能独立解答192÷39,把39当做40试商,并总结出:除数变大,商可能变小,也可能正好。学习小数简便运算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例题,讨论解法,从中悟出小数简算与整数简算方法是一脉相承的,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都适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简便运算完全可让学生自学,教师只需作一些提醒,如括号的准确使用、计算要认真细致等。
2.2 对比式阅读。如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75例5:“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意,列出各自解法。然后,我把它们一一板书出来——
方法(1):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
3+2=5
30÷5×3=18(格)………………红色
30÷5×2=12(格)………………黄色
方法(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
30×■=18(格)……………红色
30×■=12(格)……………黄色
方法(3):把红色方格数看做“1”,黄色方格占红色方格数的■
30÷(1+■)=18(格)…………红色
12×■=12(格)………………黄色
方法(4):把黄色方格数看做“1”,红色方格占黄色方格数的■
30÷(1+■)=12(格)…………黄色
12×■=18(格)………………红色
然后,我引导学生对上述解法进行对比,讨论列式理由,理解解法要点。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比较后学生都认为方法(1)最为简单。
2.3 提炼式阅读。主要运用于规律性问题的教学。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学生先阅渎教材,列出加法交换律呈现的步骤:
实际生活问题 28个学生跳绳,17个女生跳绳,23
↓ 个女生踢毽子,跳绳多少人?
列式解答28+17=45(人)或17+28=45(人)
↓
将两个算式写成等式28+17=17+28
↓
观察后用自己喜欢方法
表示等式 文字表述:甲数+乙数=乙数+甲数图形表示:△+○=○+△字母表示:b+a=a+b
选出简约明了的表述方法并理解意义:a+b=b+a(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交换律)
依据加法交换律的认知步骤,学生通过阅读很快自学了加法结合律,提炼出字母公式(a+b)+c=a+(b+c)。并能理解熟知含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二个数,或者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从而为乘法各种运算定律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3 “创新素材内涵”是阅读的深度要求
3.1 重组式阅读。学生在复习阅读时,脉络更清晰,知识更缜密。如在复习“数的整除”一单元时,教师可按“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公倍数→互质数”的结构加以归纳,温故知识,形成知识链:
这样,学生通过阅读,不仅温故了知识,强化了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3.2 提问式阅读。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提出两个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投石问路:①同学们交流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②想一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也能依照这样的方法去推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通过动手移拼、小组讨论,都能流利地叙述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3 生成式阅读。如在教学长方体不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材例3要求学生观察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培养空间想像能力,熟练判断平面图折叠后能否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对学生而言,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显得容易,仅凭空间想像判断颇有难度。教学中,我让学生对教材练习题中的各种图形通过亲自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对可以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平面图进行归类后议一议、分一分,从而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基本判断方法。
引领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是一个细致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以重视。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将使学生思维绽放奇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