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孔子,我们不觉想到“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圣人”等这些光环照耀下的形象,只能远远的仰视,如同仰视大成殿中那尊华装塑像。近年来,乘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的春风,我们七年级师生共同诵读《论语》。读着这些睿智朴素的名言,我熟读之余,不觉穿越千年风尘,渐渐走近这位长者,走近这颗高贵善良而又执著的灵魂。
  在言行方面,孔子主张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把自己要说的话先做出来再说,君子言语迟钝谨慎而做事勤勉。他又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可见孔子反感那些言过其实的人,对夸夸其谈巧舌如簧的人尤其反感,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谈到这里,我们会想言行讲诚信,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了。而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亦可以为之次也。”意思是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必须果断,这本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可见,孔子并不赞成那种不论青红皂白死板固守言行一致的人。孔子坚持道义原则却又很灵活。他认为君子贞而不谅,意思是君子要讲诚信,但不能固执死板,言行可以有一些出入的。
  孔子人也曾有过这种经历。孔子师徒离开卫国,打算到陈国去。他们走到蒲地时又遭到拦截,原因是卫国贵族公孙戌叛逃到此,见孔子师徒从卫国来,便拦截住他们。孔子有个学生叫公良孺,他为人勇武,率领自家五本辆车子和一些人跟随空子。公良孺气愤地说:“我们刚从匡邑逃出来,到这里又遭难,我情愿战死,也不受这个窝囊气。”他边说边率众人和蒲人拚杀起来,子路等人合力相助,经过一番战斗,蒲人建议讲和。蒲人提出,只要孔子师徒不回帝丘向卫国通报蒲地的情况,就可以放行。孔子同意,双方举行盟誓。但是,一离开蒲城,孔子吩咐大家赶紧回帝丘。子贡不解,问老师说:“我们刚和人家订了盟约,怎能不遵守呢?”孔子说:“强迫我们订立的盟约,当然可以不遵守,即使神灵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于是,孔子师徒又回到卫国。
  走近孔子,你不能不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而感动,这种无比坚定的意志恐怕也是孔子成为圣人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在孔子推行他的“仁政礼治”社会理想的探索道路中,他的这份执著尤其突出。
  孔子五十多岁时,在鲁国担任中都宰,司寇期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鲁国大治,初见成效。不久,孔子被当权者疏远。他带着一班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征程,仆仆风尘,寻求新的合作者,以期实现他的政治主张,长达十四年之久。其间有在卫国受到卫君怀疑监视的尴尬,在匡邑蒲地两度被困生死系于一线的危险,回到卫国后又有为求重用不得已见南子的屈辱。孔子忍辱负重不受重用仍不改其志。孔子后来想北上到晋国去,走到黄河边,听到晋国贤人被杀的消息,望河兴叹伤感而返。后来他们到了宋国,因不满权臣桓推做石棺的违礼伤民行为,受到桓推加害,仓促化装逃离。到了郑国,风尘满面,狼狈落魄如丧家之犬。孔子历尽艰辛仍不移其志。后来孔子师徒在陈蔡地区被困,绝粮多日,濒临饿死,弟子们信念动摇,而孔子仍弦歌不衰,困窘之极却固守信念。孔子师徒到了楚国,楚昭王想重用孔子,却遭到令伊子西等大臣嫉妒反对,孔子又失去从政希望。惆怅失意的孔子仍痴心不改,他说:“正是为了改变混乱的世道,才需要我们宣传正道,如果天下太平,那就用不着我们出来奔走推行大道,改变社会了。”孔子后又回到卫国,满怀希望却又是落空。孔子六十八岁时,被鲁国以隆重礼节迎接回国。
其他文献
几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一直困惑着:到底该如何上好作文课呢?   传统的作文课堂上,多是教者滔滔不绝的作文技巧的讲解,教师讲解得激情洋溢,学生听得专心无比,学生说起写作技巧来也是头头是道,可就是下笔作文时依旧抓耳挠腮,就是咬破了笔尖也很难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的作文来。这些实际上就是传统作文课弊病的表现。   那么传统的作文教学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偏重于写作理论知识的指导  传统的作文课过于注重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是最基本不过的事。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独创性的精神劳动。这种劳动就是将自己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观察到的特定物像引发思想深处的意味、激动、痛苦、振憾、憎恶等等,然后诉之笔墨,而这一系列心理、情绪活动幻化成形的过程一定会伴着联想、想象、感悟来展开的,离开了联想、想象与感悟的文章,立意就难以突显,理性的光芒更是难以展露。因此,如能在平时的工作和教学中,经常性地,
期刊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话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就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期刊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愿望,也是避免枯燥乏味,吸引学生回归文本的重要途径。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恐怕尚非易事。种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就说明了这一点。笔者认为,除不断改革的课堂模式化,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尤为重要。  一、好的课堂语言,应做到“五讲”“四美”  1.讲实际,要言之有物。“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应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
期刊
在语文新课程实践中,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在语文课的教学之中,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实现这一点。  一、拓展合作空间,改变合作方式的单一化、形式化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注意在教学过程渗透这一理念,但合作的
期刊
我国面向新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我们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也应该从传统教学追求高分、
期刊
作文个性的培养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其中语文思维能力是核心,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关键,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创新的作文个性,使作文的表达个性化?  首先,要学会肯定,激发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必然呈现着多样化的写作个性。有的倾向于艺术型,有的倾向于思想型,有的二者平衡。艺术型的人或重实感、或重想象,一般擅长写记叙文、抒情
期刊
多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是语文高考试卷上的难点,大多数学生只是靠经验思考,凭感觉解题,盲目瞎碰,猜题押题,出现许多失误。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文本理解不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学生审题马虎,解题步骤混乱,解题方法不当。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训练其正确的解题步骤、掌握恰当的解題方法。这样,学生提
期刊
三四月份,高三的语文复习已经进入到作文这一块了。每到此时,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就一笔带过了。虽然我们都知道作文在语文考试中起决定性作用,得作文者得语文。可是学生的实际语文综合水平的确是不容乐观,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是很难有所成效的。那么怎么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作文能够有所提高,并且满足高考的需要呢,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了些行之有效的议论文训练方法。  议论文是高中比较常见的文体,学生也乐于接受,
期刊
随着2010年高考的落幕,2011年高考语文的复习又悄悄来临了。高考“语言表达”板块历来为高考“主菜单”的一道“金牌菜”,养眼夺目。如何在这块自主创新园地里播种出艳丽多姿的“创新之花”,也是考量一份高考语文“套餐”成败的关键。这部分内容12分的分值不算小,所以也是我们广大备考者关注的热点。  一、分析特点,研究类型  1.特点:语言表达题形式自由,创新度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也正因为它的
期刊